闲话历史:太监那些事儿

爱文字的七零人 2024-04-14 02:37:06

前几日闲暇,重读一遍曾经大火的,《明朝那些事儿》。

温故而知新。明代是一个很奇葩的朝代,也是一众太监最为泛滥的朝代。因此,我得以对“太监”这一曾经的特殊人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太监,最早出现在辽代,是官名,到了明朝才和宦官挂钩。太监是高等级宦官,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能当上太监。直到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词,后人也就把古今以来的所有宦官皆以太监称之。

据考证,宦官始于战国时期终于清朝,期间有着宦人、幸臣、常侍、中人、内臣、内官、内侍、内监、阉人等众多称谓,职责就是在宫中服务君王帝后。不过古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因此,秦朝的赵高是宦官无疑,但究竟是不是阉人一直有争论。

提起太监,大家都会报以一种鄙夷的态度。首先,身体残缺心灵扭曲,这是一群不正常的人,说得更狠一点就是“男不男、女不女”;而且,历史上还有许多太监是干政、乱政的反面典型。比如,东汉的“十常侍”,唐代的李辅国、田令孜,宋代的童贯、梁师成,明代的刘瑾、魏忠贤,清代的安德海、李莲英。可以说,这些祸国殃民的败类,千刀万剐死不足惜。

不过万事没有绝对,那太监之中有没有好人呢?答案是肯定的。东汉的宦官蔡伦发明造纸术,为人类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明代的“三宝太监”郑和,那是世界级的航海家,这二位绝不止一个“好”字可以评价,而是堪称伟大。普通一点的,有支持宰辅张居正改革的冯保,有随同崇祯皇帝英勇赴死的王承恩,还有盛唐时期大名鼎鼎的高力士,对,就是那个“脱靴捧砚”的高力士。

可能因为这段或真或假、或有或无的“脱靴捧砚”故事,让真实的高力士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高力士出身官宦人家,因父辈之错受牵连被阉入宫为宦,因为颇有能力才华,其后成为李隆基的左膀右臂,可以说盛世大唐,也有高力士一份贡献。

最值得称道的是,高力士对于唐明皇李隆基的忠诚。从唐隆政变、到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到马嵬事变、再到平乱回朝,高力士不离不弃陪伴李隆基五十余年。后被新皇帝李亨别有用心地流放边地,当听说七十八岁的李隆基驾崩时,七十九岁的高力士一刻不停地往长安赶来,终在途中悲伤到吐血而死。后如愿葬于老主子之侧,也算有始有终。

此刻,我看到的不是那个,众人眼中势利做作的坏太监,而是一位可彰可表、可尊可敬的大忠臣。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一名太监,高力士是优秀的,也是称职的。

0 阅读:0

爱文字的七零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