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知道吗?在学术圈,尤其是大学生保研的过程中,这种行为同样存在,“海王”在此刻又有了新的定义:同时联系多位导师,试图从中选出最佳匹配。
我们就来聊聊一位女大学生在保研路上的“海王”策略,以及她为何遭遇了导师的冷眼。一位努力了三年多的女大学生终于获得了保研资格。她早早地联系了张教授,两人沟通顺畅,张教授对她的加入充满期待。然而,在学姐的一次偶然建议下,她决定再联系另一位导师,采取广撒网的方式,于是她联系到了王教授。没想到,这一行为却引发了连锁反应。不久,张教授很快发现了这位女生同时联系另一位导师的行为,并对此表示了不满和质疑。他认为这关系到个人诚信问题,然后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失望,并且明确提出了:“我和王老师你只能选一个,不能两个都答应”。这个桥段太像电影里的剧情了。
果不其然,她成功的被张教授拉黑了,即使再怎么试图解释,已经没用了。
紧接着,王教授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拒绝了她:“我很难做,你自己的处理方式有大问题!”。她的“海王”策略,让她在保研的路上遭遇了双重打击。
这件事也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导师太过小心眼,本就是自由的选择,怎么就不能理解学生从多个选择中谨慎挑选呢?
也有人指出,导师的名额有限,一旦被放鸽子,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在保研路上,我们应该如何平衡自己的选择与对导师的诚信呢?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选择策略的问题,更触及到如何在追求个人最佳利益时维持诚信和尊重。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成为日后成功或遗憾的关键。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正确与错误的选择,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找到自我定位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选择时都可能成为“海王”,关键在于如何能在广撒网中保持诚实和透明,减少误会和冲突。在保研的道路上,每位大学生都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导师。但记住,诚信和尊重是学术界的通行证。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追求个人的发展,也维护学术的纯洁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