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一通,痰湿无踪,夏天到了,一定要补阳通阳,排空身里的痰湿

张先生说知识 2024-06-10 17:46:21

随着夏日的暖阳渐渐升高,我们的身体也迎来了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

夏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补充和调理体内阳气的绝佳时机。然而,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即便在炎炎夏日,身体依旧感觉沉重,精神不振,甚至出现咳嗽多痰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你的体内痰湿过重,阻碍了阳气的流动。

痰湿作祟

夏季的炎热总是让人感到身体沉重、困倦乏力,这种症状可能是“痰湿”在作祟。中医认为,痰湿的产生与脾胃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

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运送到全身;胃则是消化食物的“水谷之海”。当脾胃功能失调,水湿无法正常代谢,就会转化为痰湿,积聚在体内。

痰湿体质的人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体型偏胖,面部皮肤油腻,容易长痤疮;口中有黏腻感,身体沉重感明显,容易出汗且汗液黏腻。

痰湿体质的形成,实际上是因为脾胃功能受损,导致水湿滞留在体内,无法正常运化为津液。

这些滞留的湿浊物质,不仅会积聚在腹部,造成肥胖,还会使体内气机阻滞,从而导致痰多、口中黏腻、面部油腻等症状。

此外痰湿之邪容易在局部积聚,也容易弥漫全身。当痰湿滞留在肌肉、筋骨或脘腹部位时,就会引起四肢困重、乏力和腹部胀满的症状。

痰湿还会随着体内的气血流动,停留在不同部位,造成相应的不适。比如,如果痰湿停留在四肢,会导致肢体麻木;如果积聚在头部,则可能引起头晕目眩。

因此,夏季养生的核心在于补阳通阳,同时有效排除体内的痰湿。

补阳通阳不仅是为了增强身体的阳气,使其畅通无阻,还需要通过调理脾胃,增强运化功能,将体内积聚的痰湿排出体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夏季养生的目的,保持身体健康。

补阳通阳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适量晒太阳。太阳的温暖不仅能给身体带来温煦,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阳气。

每天适当的阳光浴,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不仅有助于阳气流通,还能驱散体内的寒气和湿气。

户外跑步、打太极拳和八段锦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它们能有效促进阳气的升发,增强身体的正气,排出体内的寒湿之邪。

运动时应选择早晨或傍晚,避免烈日暴晒,以防中暑。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也要避免过量饮用冰冷饮料。

此外三伏贴和艾灸也是传统中医中用于补阳通阳的有效方法。有条件的话,可以在三伏天时,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理疗科,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脾俞、命门、气海、关元、三阴交、涌泉和足三里等。这些穴位通过艾灸或三伏贴,不仅能补充阳气,还能帮助排寒除湿,改善体内的痰湿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因为天气炎热而洗冷水澡,尽量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凉爽,但也会导致体内寒气积聚,不利于阳气的生发。

因此空调的温度不宜过低,尽量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

饮食方面

饮食调理是夏季祛湿的重要手段之一。夏季要注意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建议大家多食用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冬瓜、玉米、扁豆、山药等。冬瓜性凉,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的作用,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玉米和扁豆则有健脾除湿的功效,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湿气。山药不仅能够健脾益气,还有助于滋养身体。

绿豆粥、红小豆粥、莲子粥和荷叶粥等清热利湿的食品,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绿豆粥能解暑热、清热解毒,红小豆粥则有利水消肿的效果。莲子和荷叶粥则有助于健脾祛湿,适合在夏季食用。

此外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瘦肉、淡水鱼虾和豆制品,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助于清热利湿。

夏季尽量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阳气,加重体内湿气。

特别是冰冷的食物,如雪糕、冰淇淋、冰棍、凉茶、冰西瓜和冰镇饮料等,虽然能够暂时解暑,但过多食用会损害脾胃功能,导致湿气加重。

因此建议少吃冰凉之品,以免损伤阳气,影响身体健康。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我们可以在炎热的夏季中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治病必求其本

单靠补阳并不足以彻底排空痰湿。中医有句古话:“治病必求其本”,对于痰湿来说,其根本问题在于脾胃。调理脾胃,恢复其正常的运化功能,才是有效排空痰湿的关键。

规律饮食和保持心情愉悦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方法。很多脾胃问题都源于饮食不当和情志失调。

过量摄入辛辣、寒凉、油腻食物,以及饮食不规律,都会对脾胃造成负担。此外,情绪的变化,如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甜腻的食物,以减轻脾胃的负担。同时,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维持脾胃的正常运作。

适量服用一些健脾利湿的中药也能帮助排除体内的痰湿。例如,茯苓、白术和陈皮等中药,具有利湿健脾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可以将这些中药加入日常饮食中,作为调味料或汤料,长期食用,对改善体内湿气有显著效果,但一定要注意,用药需要咨询专业的医师进行配给购买,切勿自行购买使用。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潜藏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体质、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它们不仅影响了我们如何感知世界,也决定了我们对痰湿的反应和调理方式。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调理的方法也不能“一刀切”。

对体质偏寒的人来说,夏季虽然是一个补阳的好时机,但过度追求补阳可能会导致身体的不适,甚至出现“阳盛反寒”的情况。

这种情况表现为体内阳气过盛,反而导致表面看起来像寒冷的症状。因此在调理时,需要因人而异,考虑到个人的体质特点,避免盲目地进行补阳。

中医会根据个人的体质、痰湿的程度和原因,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调理计划。

这种调理可能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中药的使用等。例如,对于痰湿较重的人,中医建议减少食用油腻、甜腻的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这是因为油腻和甜腻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的湿气,而蔬菜和水果则有助于清热利湿,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

而对于体质偏燥的人来说,情况则不同。体质偏燥的人需要更多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蜂蜜、银耳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他们润燥养阴,防止湿气不足引起的身体干燥和不适。

中医在调理过程中,还会建议他们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避免湿气的积聚。

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也有助于调节体内的湿气平衡。

对于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中医建议定期做一些排湿的保健,如泡脚、艾灸等,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保持身体的健康。

加强运动也是调理脾胃的一个有效方法。中医认为,脾主肌肉,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

通过运动,可以增强食欲,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每天坚持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不仅能增强体质,还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另外自我按摩和中医传统的导引功法也是调理脾胃的好方法。通过按摩一些关键的穴位,如中脘、足三里等,可以刺激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传统的导引功法,如八段锦和太极拳,不仅能够调节气机,还有助于通畅全身经络,增强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总之,夏季养生除了补阳之外,更重要的是调理脾胃,排除体内的痰湿。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服用中药和自我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排除体内湿气,保持身体的健康。

希望大家在夏季能够重视养生,注重脾胃的调理,为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如下:

【1】温阳、补阳、通阳同中有异(上)  

0 阅读:1

张先生说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