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名绘』荆浩《匡庐图》轴,全景式构图,宏闻奇伟

艺苑资讯 2024-01-13 19:20:22

荆浩《匡庐图》轴,绢本,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上有宋高宗楷书题“荆浩真迹神品”六个字,亦有元人韩屿与柯九思的题跋。

荆浩(855一915年),字浩然,沁水(河南济源)人,五代后梁画家。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自耕自食。他尽悟唐人笔墨之旨,并谓吴道子山水是“有笔而无墨”,项容山水“有墨而无笔”,言下之意作山水当笔墨俱到,方称上乘。所以他对笔墨的理解是“…笔者茧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荆浩《笔法记》。《匡庐图》是荆浩画风的代表作品。

《匡庐图》的坚凝、雄峙之风,总让观赏者感到宏闻奇伟。将山川置于画幅中心显要之处,似乎成为五代以来山水的一贯模式。事实上,自唐末至宋初,山水之法日趋赅备,一向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色的荆浩,成为这一时期北方画派的杰出代表。

画中山体先勾勒轮廊,以确定山体脉络与形货走向,分别凹凸崚增,起伏延展。复于勾勒线条间加以短条子皴,以示明暗向背,再罩染水墨,则一派空明气象,烟岚顿生。全图笔法劲颤利落,远山高耸,行笔直下千里,近山渐厚渐阔,勾勒之笔如琢如牙,又于山巅石壑之中布置林树,曲展布伸,笔道厚利入微,枝态似爪。又有飞匍叠泻,盘道接山问屋宇数楹,偶见持篙船家,策驴行旅。全图巍峰穷谷,上耸下瞰,有深远奥冥气象。水法、树法、经营之法,关仝、李成及至郭熙,皆有似之。

郭熙《林泉高致》有云:“山以水为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这一应布置,《匡庐图》一幅之中尽涵盖之矣。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