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无论平时多么怂,在这3件事上,一定要学会心狠

周亦见 2024-03-21 18:11:13

一直以来,大家似乎都默认了这样一个原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确实,短期内看,退让能避免一些小矛盾。

但长远来看呢?

如果你总是选择退让,同事们可能会觉得你是个“软柿子”,不敢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样一来,你不仅容易失去尊重,还可能遭受更多的不公平。

所以,有些事,绝对不能退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拒绝不情愿的事

有时候,拒绝别人也是一种对自己好的方式。

总是当老好人,只会让自己活得特别累。

在毛姆的小说《啼笑皆非》里,就有这么一位主人公,因为不懂得拒绝,惹出了一堆麻烦。

主人公原本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伙子,可突然有一天,他写的书火了,他也跟着一夜成名,成了大家眼中的畅销书作家。

这一下子,他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那些对他爱理不理的人,现在都争着抢着要和他交朋友。

有一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他家门口。

他一看这朋友,心里就犯了嘀咕:这朋友以前也没怎么来往,现在来找我干嘛呢?

他心里其实是不太想见的,因为觉得两人之间已经没什么共同话题了。

可是,他又觉得直接拒绝好像有点不近人情,毕竟人家也是好意来看望自己。

于是,他硬着头皮接待了这位朋友。

结果呢?

在朋友家的餐桌上,两人尴尬得要命,除了客套话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他还得使劲找话题,生怕冷场。

那顿饭,吃得他比写书还累!

吃完饭,问题又来了。

出于礼貌,他得回请这位朋友吧?

可是他不会做饭,只能请朋友去饭店吃。

这下他又开始犯难了:去高档点的餐厅吧,怕朋友觉得自己在炫耀;去个普通点的餐厅吧,又怕朋友觉得自己小气。

真是左右为难!

你看,就因为不懂得拒绝别人,这位作家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

其实,拒绝也是一种权利。就像毕淑敏说的:“你要学会说不,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舒适一些。”

总是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最后只会让自己更难受。

关键是,有时候你的委屈,还换不来别人的感激。

远离负能量的人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负能量人”?

这些人,总是感觉老天欠他的,一开口就是满腹牢骚。

从工作到家庭,从领导到同事,仿佛全世界都欠他们一个解释。

每次聚会,他们总能成为话题的“黑洞”,把所有人的情绪都吸进去。

他们抱怨的“套路”你熟悉吗?

“领导就是针对我,同事也不配合,家里更是乱成一团糟。”

在他们眼里,自己永远是受害者,全世界都在与他们作对。

刚开始,你可能还会同情、安慰他们,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自己的耐心和正能量都被消磨殆尽了。

其实,负能量是会“传染”的。

就像病毒一样,负能量会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你的情绪,进而影响你的身体。

你可能不知道,与情绪相关的疾病,多达200多种。

更可怕的是,经常处于负能量状态中的人,得癌症的概率竟然是一般人的三倍!

所以,请警惕身边的“负能量人群”。

不为别的,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让任何评选的机会

这一点特别现实,包括我,之前也有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在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里,谦虚是美德。

没错,这是美德,但问题是谦虚多了,机会就没了。

很多时候,评选、竞选的机会就摆在你眼前。

但很多人看到这些机会,第一反应不是“我要上”,而是“我不行”、“太麻烦了”。

他们心里那道门槛,比任何实际的门槛都要高。

有些人可能会想:“争这些干嘛?和同事之间争来争去,关系都搞僵了。”

于是,他们选择放弃。

但说句实话,你放弃了,同事们并不会因此感激你,说不定心里还在嘀咕:“这人怎么这么没自信?”

说真的,工作上的机会,不是你想有就有的。

它来了,你就得抓住。

就像公交车,不是每辆都会停在你面前,错过了这一班,下一班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就

算最后没选上,那又怎么样呢?

至少,你让大家看到了你的勇气。

而且,总是退让、总是为别人考虑,这样真的好吗?

这样下去,你会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机会。

工作上,有时候真的需要那么一点“自私”,多为自己想想,多为自己争取。

或者你这样想想,你不是为你自己争取,是为了家人争取。

涨工资了,家人也是直接的受益者。

这么想,或许你就明白了。

更多体制内经验,欢迎关注公众号:周亦见

1 阅读:205

周亦见

简介:一个喜欢专注分享历史故事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