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阅读前麻烦您点点关注,便于后期持续阅读相关内容,您的一次点赞转发评论,都是对本文的最好支持。
1月31日,陕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陕西考古研究院所主办的“何止秦俑——秦陵苑囿之K0007陪葬坑”主题展览在西安正式亮相,该展览一共展出了57件秦始皇陵的新出土展品。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目前经专家探查应为有149座,此次发现的禽类俑坑为已经挖掘的第7座陪葬坑。目前勘探现仍在进行中,今后还会不断有新的发现。
秦陵苑囿之K0007陪葬坑被发现K0007陪葬坑的发现和当年秦始皇陵被发现一样偶然。
2000年的一个寻常日子,临潼秦陵街办的孙马村陈王西组村民们当时正忙着进行墓地的打掘工作。
在挖墓的过程中忽然有人惊呼:这里怎么有这么多的陶俑碎片和小型铜器?
当时村民们已经知道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周边已经发现了许多陪葬坑,这些器物会不会可能是新发现?
于是他们赶忙将挖墓中得到的这些陶器带到村委会,村委会上报以后,省上很快派考古队前来勘察,不断挖掘出红烧土、陶残片以及一些陶俑的断指。
考古专家们越挖越高兴,这里极有可能是秦始皇陵的又一个新的陪葬坑。
在对当地地质进行勘探以后,发现此处曾经有湖泊存在,为东西向,这个陪葬坑就位于湖泊旧址的南岸,目前该湖泊已经干涸,河道中有很多杂乱无章的人的足迹,个别足迹上有麻点状的鞋底印痕,很可能是当时修建皇陵的工人所踩踏的痕迹。
在当时修建陪葬坑的时候,这里的地下水位应该很高,就像是古代秘密的守护者,将历史的珍宝埋藏在深处。
从2001年到2003年的两年时间里,考古学家对该陪葬坑进行抢救性挖掘。
在陪葬坑完全挖掘以后,发现该陪葬坑平面呈“F”形由一条斜坡道、二条南北向过洞及一条东西向过洞相互贯通构成,总面积约为978平方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I区和II区都为过道,III区有一厢房,进深4∙72、南北长11米,应是为饲养这些禽类的俑人所设。
跟始皇陵兵马俑坑、石质铠甲坑、百戏陶俑坑、文官陶俑坑中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形态各异的各种陶俑与战马、战车和武器等与军事相关的器物不同,K0007陪葬坑发现了许多水禽器形的青铜器。
秦始皇陵的动物俑坑在1996年便已经发现,这次这个水禽俑坑距当时发现的动物俑坑距离非常近,大约500米左右。因为该陪葬坑是已经发现的始皇陵第7座陪葬坑,故编号为XLQK0007。
这两个禽类陪葬坑如此接近,令人不禁思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和共同的历史背景,或许这里再现的是当年秦宫中豢养始皇各类珍禽的重要场所。
这个陪葬坑的建筑设计采用了巧妙的借景手法,仿佛在再现一幅河流水岸的景象。
这些天鹅、仙鹤、鸿雁青铜栩栩如生,矗立在河岸两侧,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游弋的水流。
为什么秦始皇陵中专门设置这样一个专门的水禽俑坑?
天鹅、仙鹤、鸿雁在秦代墓葬文化中有何含义?天鹅、仙鹤、鸿雁,这些秀美的水禽在秦人眼中承载着祥瑞和长寿的象征,早在春秋时期,一些地区就开始将鹤的形象运用到装饰器物上,它们的美丽和寓意早已深入人心。
回溯至1923年,当时在河南新郑的一次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壶盖,其上镶嵌着一个仙鹤的形象,仿佛它正要振翅飞翔,似乎是莲花中的一朵绽放的花瓣。
更有趣的是,在湖南长沙的颜家岭出土的战国楚墓中,人们发现了双鹤啄食的形象,而下层民众的墓坑中也出现了仙鹤形象的方砖,这表明当时将仙鹤等水禽作为陪葬物是一种相当流行的风俗。
这次的禽类俑坑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关于秦始皇陵的壮丽描述。《汉书》中提到,“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什么意思呢,说的是秦始皇葬于骊山之阿,地宫中下锢了三泉,山坟高达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余。山坟上建有石椁游馆,人膏照明,水银如江海,黄金塑造凫雁,珍宝累累,机械巧妙,棺椁华丽,宫殿繁盛,无法胜述。
这一发现表明,秦始皇的地宫中有山有水,极尽奢华的壮丽的描述并非无稽之谈,而是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的认知。
为什么要在地宫中专门设置这样一块水域?或许还与秦人的水崇拜有关。
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很流行阴阳家邹衍所提出的五德循环说。
“五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一种属性,按照五德终始的顺序循环往复。当时普遍认为“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所以秦始皇认为秦属水。
当年他刚一即位便有人建议“黄帝得土德,黄龙地婉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鸟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
就是说“黄帝得到土德,引来了黄龙的婉约降临。夏朝拥有木德,青龙便在郊外驻足,草木繁茂生长。而殷商时代,金德降临,银山涌出如瀑,闪闪发光。周朝获得了火德,赤鸟出现成为了符号。而今,秦朝取代了周,正值水德之时。”
始皇听了深以为然,下令将“河水”之名更改为“德水”,足以见他对这一学说的认同。
更引人注目的是,最近发现的禽类俑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城北部。在古代文化中,五行方位中北方代表水,南方代表火,西方代表金,东方代表木,而中央代表土。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巧合,而是秦始皇对水是秦朝祥瑞之物的一种推崇。
箕踞姿、跽姿陶俑的身份除了主要的禽类形状的青铜器外,在K007陪葬坑中还发现了箕踞姿陶俑4件,跽姿跽姿陶俑3件。
这些陶俑在土中静静沉睡了千年,充当着皇陵的守护者。他们的姿态与目前已经发现的各类陶俑都不一样,他们到底是什么身份?
为什么这些陶俑会与如此多的水禽被设置在一起?
有些考古学家根据这些陶俑的手势,猜测他们可能是演奏乐器的陶俑。以音乐演奏旋律来驯化水禽,创造令人惊叹的动物表演。
“击磬、击钟和击鼓,相对而言,似乎击鼓可能性更大,也许是击钟、击鼓二者兼而有之,最不可能的是击磬。”
另一派学者则认为,这些陶俑可能是古代的健身导引者。因为在这些陶俑出土周围,已经发现了一些银质、青铜、骨质小件物品,极有可能是他们当时手中持有的体育器械。
我们都知道,东汉时期华佗模仿动物界的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动作创制了“五禽戏”,目前在很多汉墓中也发现了许多似乎在进行健身运动的陶俑,极有可能在秦汉时期这种健身风气便十分盛行。
秦始皇本人又十分追求长生不老,所以他也很有可能会十分关注一些对强身健体有益的事物,专门在他死后的陪葬陵中设置这样一个区域也是十分可能的。
结语此次新的始皇陵陪葬坑发现的许多水禽器形、身子各异的青铜器再现了秦宫中豢养珍禽的重要场所,极有可能是秦朝推崇水文化以及秦人已经十分重视养生保健的一个有力佐证。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