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去世多年后,毛主席回忆起他: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历史伟人录 2023-12-31 10:49:39
前言

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去世多年后,毛主席再怀念起这位跟了自己18年的秘书,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惜:“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田家英引起毛泽东注意,并成为毛岸英老师

田家英打小就聪明,还被赋予了“过目不忘”之才得“神童”称号,年少时他的思想觉醒,1937年因为参加了抗日活动被学校发现予以开除,幸而地下党对他重新进行了安排,让他前往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田家英本人也争气,第二年毕业留校,成为了最年轻的近代史教员,同年,他更是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田家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杂文《从侯方域说起》,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老辣的首发,让读者了解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明锐的思想,毛主席舍不得错过这样的人才,就向别人打听了他的情况,之后毛岸英从苏联回国,中文基础又比较差,毛主席干脆就请来田家英担任儿子的文史教员。

成为毛岸英的老师后,田家英可谓是尽职尽责,他自己就曾自学过,所以自然明白哪种教学方式更加的合适。

田家英最为推崇的学习方法就是背诵,毛岸英在背诵一篇毛泽东论述经济问题的文章时,不大流利,看着他吭哧吭哧艰难背诵的模样,田家英并没有心软,而是让他继续背,一直到背熟为止。

田家英的朋友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太严格了,是不是可以尝试着适当的放松一下。对此,田家英没有作出任何的反驳,而是一口气将毛主席的这篇文章一字不落的流利地背诵了下来,其他的文章亦是如此。这下子好友不敢再有任何的意见了。

在给毛岸英做老师的这三年时间里,大家敏锐的发现毛岸英的文史知识和国文水平都进步神速。

1948年,在胡乔木的推荐之下,田家英成为了毛主席的新秘书,坐在政治秘书这个位置上长达18年之久。而且还受到了毛主席的倚重。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毛主席日理万机,每日还需要抽出时间来回复大量的群众来信,那段时间毛主席忙得脚不沾地,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一部分的来信由田家英代笔写。

但是,日复一日,这些信件只增不减,就连田家英都吃不消了,就这样中央书记处秘书室应运而生,后来又改名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由田家英负责领导,而这个单位就是我们后来所知的中办信访局的前身。田家英非常重视老百姓们的声音,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将信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起草宪法因劳累吐血

1952年年底,中共中央作出了决定,要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次年,毛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抵达杭州,而田家英就是小组成员之一。田家英在这里面可不是什么挂名的成员,而是实打实的干活,

田家英从头到尾一直参与到这项工作之中,而且还在事前和事后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起草宪法之前,田家英就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宪法的书籍和法学理论著作,同毛主席去杭州的时候,他还带了两箱子的书去。

但是,起草宪法的过程也充满了曲折,因为田家英、胡乔木和陈伯达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分歧,为了不产生矛盾,田家英他们两个人需要再事前对陈伯达提出。后来,罗瑞卿也参与其中,他丝毫不惯着陈伯达,直接开门见山提出某某条应该怎么改,陈伯达管不了罗瑞卿,为此还颇为郁闷,经常对田家英说:“我不行啦,要回老家当小学老师啦!”

陈伯达心情不大好,还消极怠工,所以,杭州起草小组拿出来的宪法讨论稿,主要来自田家英和胡乔木之手。

3月17日,毛主席同起草小组回到北京,胡乔木因为患有眼疾被迫入院治疗,所有的担子都落在田家英的身上,他更加的忙碌了。

有时候,田家英需要一边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一边着手修改,他常常从晚上工作到次日凌晨,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让他的身体罢了工,他因为劳累过度而吐血,这一年,田家英不过32岁。

初稿写完后,陆陆续续交给毛主席进行审阅,让人遗憾的是,之后因为其他的工作耽误,这个宪法解释并没有完成。

田家英干一行爱一行,宪法通过后,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对于法律的爱好,有人回忆:“从此,法学成为了他喜爱的一门学科,在他的书房里,有一个书架,全是法学书籍。”

这里的亩产量充其量也就650斤

在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的18年时间里,田家英的另外一部分工作就是外出调查。

1959年,毛主席派田家英带领一个调查组,前往四川调查,他们最先选择的地方是郫县,但是,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会遭到当地干部的随同,农民们根本就不敢说真话,调查也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为了调查出真实的情况,田家英思来想去,改变了路线,前往舅母所在的新繁县崇义公社进行调查。那时候“浮夸风”比较盛行,崇义公社更是直接放声“稻田亩产二万四千斤”,此消息一出,将所有人都震撼住了。

凭借着自己掌握的生活常识,田家英立刻做出了判断,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水分的加成。于是,他带着调查小组来到这里,希望搞清楚里面的小九九,并将真实的情况报告给毛主席。

田家英刚到这里就用自己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和当地的群众们聊了起来,看到他和自己一块劳动,而且还平易近人,群众们也逐渐消除了对他竖起的屏障。

田家英在和干部群众聊天的时候,多次询问那个数字的真实性,得到的回答都一模一样,这些就是真实的,但田家英哪里是那么好糊弄的,他没有急躁,而是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有耐心。

一天,田家英在大街上遇到一位刚认识没多久的大队书记林功谦,两人边走边聊,气氛非常的融洽,林功谦在交谈中被田家英的诚恳所打动,随后语气沉重地说:“田主任,不瞒你说,这里的亩产量充其量也就650斤!”

林功谦抬头看到跟在田家英身边的县干部,有些恐慌,连忙改口,自己也有一些不清楚,还是回去再调查一下吧。但是,田家英已经明白,他说的是实情。

当田家英询问队长马世才仓库里还有多少粮食时,对方肯定的回答有3万斤。

粮仓打开之后,里面还真的有三万斤大堆头,田家英更加的疑惑,莫非自己判断错了?他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又踏在谷堆上,随后感到一阵松垮,还非常的弹性,这就意味着里面有问题。

田家英拿起一边的竹竿在粮堆上面捅了一下,粮食下面垫着的厚厚的稻草很快就露了出来,原来,上面只有一层非常薄的谷子,下面全是稻草。

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七年后,田家英被逢先知叫走,回来之后,田家英的妻子董边就听到:“家英,你犯了错误,中央收到反映,现决定即日起停止工作,进行检讨......”

逢先知他们离开后,田家英打开了一个从来没有打开过的蓝布面盒子,里面装着的都是毛主席的墨迹,而且都装裱的非常认真,这是田家英成为毛主席的秘书之后,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有的是毛主席专门写给他的,有的是毛主席弃之不用,他舍不得丢掉,而是收了起来,田家英非常喜欢毛主席的书法,所以一直留着。

以前,田家英经常会抚摸着这个盒子对妻子说:“这是咱们的传家宝,也是国宝。”如今再盯着这个盒子,他思绪万千,最后还是将盒子放回了远处,可能是觉得这些不属于“文件”,也有可能是他太过珍爱这些墨宝,所以不忍心交出。

5月23日上午,永福堂传来一个噩耗,田家英自缢而亡。年仅44岁的丈夫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董边在他的遗体前失声痛哭,田家英的遗体立刻被送去火化,董边他们当天晚上就搬出了中南海。

多年以后,毛主席再回忆起这位跟了自己18年的秘书,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惜:“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1980年,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田家英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大会。

12 阅读:5131
评论列表

历史伟人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