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失声痛哭不肯撒手:让我做子女送你吧

大嘴看过去 2024-03-22 19:14:43

1976年1月8日午饭过后,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正在聆听护士孟锦云给他读报纸上的消息。

毛主席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已经不是很乐观,护士孟锦云在阅读报纸时情绪明显不正常,孟锦云读着报纸上面的消息突然一顿,然后忍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念道:

“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已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其实这个消息护士孟锦云在当天早上就已经得知了,只是在她得知这个消息时,毛主席还在休息中,人在刚醒来时心脏是极为脆弱的,毛主席如果在醒来后便得知这个消息,身体很容易就会受不了。

毛主席

而在中午中央政治局也送来了周总理的讣告,孟锦云也因此决定在给毛主席读报的时候,将这一噩耗告诉毛主席,同时孟锦云也准备好了随时应对毛主席因巨大的悲痛身体可能出现的情况。

毛主席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原本闭着眼睛的他突然睁开了眼睛,紧紧地盯着向他宣布这个消息的护士,神情像是没有反应过来也像是在向孟锦云确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孟锦云此时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同时也非常关注主席的身体情况,毛主席也在这种沉默中确定了这一噩耗的真实性,随后毛主席的泪水彻底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毛主席与周总理

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亲密关系,不仅仅是搭档那么简单,更是携伴度过了半个多世纪时光的革命战友,此种感情很难有人能够理解,毛主席心中的悲痛也是更难有人能够明白的。

很快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中国,中央也随即送来了周总理追悼大会的悼词,非常悲伤的毛主席硬撑着身体开始批阅悼词,而在批阅途中毛主席更是忍不住的开始失声痛哭。

但在此时即便是全国人民都陷入了悲伤之中,也难以挽回国家和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的生命了,周总理的葬礼如期进行。

周总理遗体

十里长街送总理

中央很快就确定了周总理的1月10日和1月11日这两天为周总理的追悼日,而在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周总理的遗体就要被灵车拉着走过长安街到八宝山火葬场进行火化。

1月11日,是周总理的出殡日这一消息仿佛自己会飞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就连灵车会走的路线也也没能瞒得过深爱着周总理的人民们。

当年的1月11日,距离除夕仅有20天,在家家户户都开始为除夕夜做准备时,寒冬腊月的寒风始终没能挡得住北京老百姓们的热忱,在这一天的一大早就有无数北京城的老百姓自发地来到了长安街两侧。

即便是寒冬腊月的天寒地冻,也抵挡不住人民对于一位真正为了人民工作了几乎一生的总理的爱戴,悲痛的民众就这样顶着寒风在路旁等待周总理的灵车。

此时无数自发来到长安街的民众内心是非常的忐忑的,一方面这些民众想着如果周总理的灵车不经过这里怎么办,另一方面则不希望真的看到周总理的灵车,他们宁愿相信这是一个假消息也不愿意相信周总理真的逝世了。

可是事实却是周总理真的已经与世长辞了,周总理的灵车如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到了这个时候仍有一些人仍不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事实,但发生在眼前的一切都在告诉他们这是真的。

“周总理,再让我们看一眼周总理啊!”

“周总理别走啊,周总理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周总理啊,您不要火化好不好啊!我们都想再见见您啊!”

“周总理我们不能没有您啊!”

......

这是当时前来送行的北京城以及外地赶来的人民最真实的写照,可无论他们怎样爱戴和追忆这位为国为民的共产党人,都无法唤回直到今天也被尊敬和爱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了。

而周总理即使是在自己临终之际,仍然在为国家考虑,将自己的遗体火化也是他为了改变国内丧葬风气所做出的决定,早在此之前周总理为了这件事考虑,就已经让自己的族亲将祖坟平了,还耕于人民了。

中国的疆域虽然非常广阔,可能用于耕种的耕地,却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的需求,墓地却又占了许多的可耕种用地,因此改变传统的丧葬风气,也一直都是周总理非常考虑的一件事情。

因此周总理不但在临终之际留下遗嘱要火化自己的遗体,还要求不保留自己的骨灰,将自己的骨灰带到密云水库、天津海河以及黄河入海口三个地方分别洒下。

从二八年华开始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到临终之际仍为自己的国家所考虑,周总理的一生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也因此深受人民和后世的爱戴。

十里长街送总理

那年深冬严寒,北京城的十里长街上,挤满了数十万百姓,一辆灵车缓缓从长街上开过,数十万佩戴黑纱白花的老百姓看着这辆灵车,发自肺腑的恸哭声令人悲伤至极。

灵车的司机为了让这些百姓能够再追悼一会儿他也爱戴无比的周总理,将原本到八宝山半个小时的路程,延长到了一个半小时,许多群众甚至一路跟着跑到了八宝山,只为能够多送周总理一会儿。

但相送的路程再遥远也有到终点的时候,八宝山也就是此行的最后终点,周总理静静地躺在水晶棺中,已经十分消瘦的他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飒爽英姿。

乔冠华要以儿女身份相送

周总理的遗孀邓颖超女士看着水晶棺中的丈夫,轻轻地抚摸着棺木,泪水从她的眼中不断涌出滑过脸颊再难遏制,邓颖超难抑情绪的向周总理做了最后的告别:

“恩来呀,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于公周恩来是中国的国务院总理,于私周恩来是邓颖超的丈夫,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两人已经共同渡过了几十年,革命生涯与生活都是分不开的,革命中两人是伴侣生活中两人是夫妻。

生死相别阴阳两隔,邓颖超在这种情况下的痛苦,他人难以体会,一旁的工作人员同样也因周总理地逝去而悲伤,又如何劝导同时失去革命伴侣和丈夫的邓颖超。

八宝山

“总理,你待我如自己的子女一般,就让我做你的子女来送你最后一程吧!”

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才将悲痛不已的邓颖超架到一旁,又有一个人俯身在周总理的棺木上失声痛哭,在场的人看到这位已经年过六旬的老人如此悲痛,更难抑制自己的情绪。

这位六十三岁的老人,此时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般痛哭失声,所发出的阵阵哭声痛彻心扉,负责火化的工作人员见到这位老人如此悲痛,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邓颖超

这位老人近乎本能地护着周总理的灵柩,不让负责火化的工作人员动周总理的灵柩,邓颖超再一次走到周总理的灵柩前,抚摸着棺木不断地重复着与周总理告别的话语:

“恩来,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见此情况非常担忧邓颖超的身体情况,害怕邓颖超因为过度的悲伤而晕倒,赵炜不断地劝说邓颖超离开这里,邓颖超已经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说道:“你就让我再看他一眼。”

此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赵炜,快带大姐出来。”

赵炜也顾不得伤心了,只能赶紧架着邓颖超挤出了拥挤的人群,预定的火化时间就要到了,可无论是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是前来送行的人,都不愿意放手不愿意看到周总理离开。

那位六十三岁的老人更是紧紧地抓住周总理的灵柩,人一旁的工作人员如何劝说都不肯撒手,殡葬人员更是一再劝说这位老人,并且不断的强调:“时间到了,请大家让开。”

随后工作人员也架开了这位老人,可这位老人很快便挣脱了工作人员,然后又扑到周总理的灵柩上,阻拦工作人员将周总理的遗体搬上火化车。

乔冠华

见此情况一旁的工作人员只得强行架开这位老人,而这位老人却发出了更为悲厉的哭声:“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今天就让我做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

“乔部长,您节哀吧,总理他已经走了......”

这位悲痛不已的老人正是至今在历史课本上都有着一张大笑照片的乔冠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乔冠华,与周总理的关系亦师亦友,也因此在周总理火化之际,乔冠华才会如此的悲痛。

亦师亦友亦父亦兄

乔冠华出生于1913年江苏盐城的一个开明绅士之家,年仅十六岁时就考上了当时清华大学的哲学系,毕业后更是曾先后到日本和德国留学。

乔冠华

在此期间乔冠华非常关注国内的革命情况,也在广大的革命进步人士的影响下,开始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更是钻研了许多军事科学的书籍,这也是他在后来被毛主席大为称赞的原因之一。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当时在德国研究哲学的乔冠华,放弃了继续在哲学领域深造的念头,从德国过境法国,然后又回到了香港,开始在香港余汉谋主办的《时事晚报》担任总编辑。

与此同时,乔冠华也通过香港的爱国组织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之中,并且在担任总编辑时发表了大量的政论及国际评论文章。

在此期间,乔冠华也深受我党的重视,许多我党的领导人都曾阅读过乔冠华所发表的文章,就连毛主席在当时也夸赞乔冠华的文章能够抵得上日军的两个坦克师。

廖承志

而乔冠华本人也对共产党非常的向往,最终在好友廖承志的介绍下,向党中央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乔冠华的入党申请书也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为此党中央几位领导人还进行了讨论。

乔冠华有着坚定的革命意志,也有很高的爱国责任心,因此党中央决定同意乔冠华的入党申请书,乔冠华也就此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42年,乔冠华离开了香港一路辗转到达了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而在这里乔冠华也第一次见到了当时的周恩来,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当时许多有志革命青年的精神支柱,也是许多人的革命导师。

周总理最后一张合照

乔冠华入党之后更是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事情,更是对毛主席和周总理充满敬意,终于在重庆见到了周恩来,乔冠华自然是非常的激动。

“冠华同志,辛苦了,欢迎你来重庆。”周恩来看着面前这个久仰大名的年轻人,一时间也有些恍惚,十年之前周恩来也是如此精神奕奕英姿勃发。

乔冠华见到如此平易近人的周恩来也是非常的激动,更是在周恩来关心的话语中感到了温暖,乔冠华也因此干劲十足,请周恩来给自己安排工作。

“不要急,你先好好休息几天,把身体调养好再工作。”周恩来对乔冠华身上年轻人的干劲非常满意,但还是不免关心道:“你的肠胃不好,自己要多加注意啊。”

周总理

乔冠华这是和周恩来的第一次见面,却没有想到周恩来对他的身体情况竟如此了解,这让乔冠华感到更加的温暖了,但这还只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乔冠华与周恩来的关系,则更加地趋近于亦师亦友亦父亦兄的关系,甚至就连乔冠华的婚事,都是周总理一手促成的。

乔冠华休息了几天之后就投入了《新华日报》国际刊的编辑工作之中,同时也开始陪同周总理参加一些外事活动,自此乔冠华也开始负责一些有关外事的工作。

禁烟不禁婚

1943年,乔冠华在会见外国记者时,突发了急性腹膜炎,但还是强忍着一样的疼痛,等待会见结束之后,才在周恩来的英文秘书龚彭的陪同下前往医院进行抢救。

乔冠华与龚彭

周恩来在得知这件事情后,也特地到医院中看望了乔冠华,更是嘱托自己的英文秘书龚彭多抽出时间来,到医院中看看乔冠华,临离开时周恩来更是留下了当时非常珍贵的消炎药盘尼西林。

实际上周恩来早就看出了乔冠华与龚彭之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所以也给两人制造一些在一起的机会和时间,只是两个人都没有戳破这层关系,周恩来看着也非常着急。

龚彭的父亲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女承父志在22岁还在燕京大学上学时就参加了革命,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乔冠华才到周恩来身边时,作为英文秘书的龚彭就对乔冠华非常感兴趣。

龚彭

后来因为乔冠华也参与到了一些外事工作之中,两人接触的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龚彭被乔冠华的幽默风趣以及满腹学识所深深地吸引,而乔冠华也被龚彭的不凡气质与深邃的学识吸引。

这样的一对才子佳人,却始终没有人愿意上前一步,将两个人之间的窗户纸戳破,这也让周恩来对此非常的关心,因此也决定找个机会帮这对才子佳人戳破窗户纸。

周恩来在乔冠华在医院治病期间,经常会将龚彭的一些工作交给别人做,让龚彭有更多的时间到医院中照顾乔冠华,但两人的感情虽然升温了不少,关系却仍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乔冠华与龚彭

乔冠华出院后,周恩来也将两个人都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中,询问乔冠华的身体情况如何,在进行了一番铺垫后,周恩来突然问道:“你们准备拖到什么时候?”

周恩来的这句话让乔冠华有些手足无措,下意识地就要将手伸到口袋中去摸香烟,却又突然看到了周恩来办公室中那块醒目的“禁止吸烟”的牌子。

龚彭已经对乔冠华的习惯了如指掌了,于是便替乔冠华解围道:“西方人不抽烟情绪就不高。”

周恩来在龚彭为乔冠华解围后笑了一下说道:“你们两个人可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龚彭连你抽烟都不反对,你还有什么说的?”

乔冠华与龚彭

乔冠华与龚彭面面相觑,相视一眼后也是脸上一红,最终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周恩来见两人如此窘态随即说道:“我这里禁烟不禁婚,你们商量个时间吧,可别耽误了大家吃喜糖啊。”

于是在1943年的秋天,乔冠华与龚彭喜结连理,次年夏天乔冠华与龚彭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但是当时两人的工作都非常的繁忙,基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周恩来也是大手一挥,让两人将孩子放在曾家岩50号。

工作、结婚、生子,乔冠华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周恩来都参与其中,特别是在那个革命的年代,革命者们之间的感情尤为深厚,乔冠华与周总理的关系也在这种情况下打下了基础。

乔冠华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亲自点名当时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担任局长的乔冠华到自己身边担任政务院办公厅副主任兼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的副主任。

要知道当时的乔冠华仅有36岁,在当时的政府中绝对是极为年轻的人,周总理如此重视乔冠华也绝非仅是因为感情,乔冠华的确有着出色的外交能力。

之后乔冠华曾与周总理一同出席1950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参加了朝鲜战争与美国的停战谈判,多次担任中国代表团的顾问,更是在1971年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乔的笑

而在历史课本上所刊印的被称为《乔的笑》的照片,也正是出于这次联大会议上,当会议宣布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乔冠华发出了十分爽朗的笑声,而这也被国外媒体称为“震慑了大厦的玻璃”。

1974年,乔冠华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主持我国的外交工作,乔冠华在此时已经非常清楚周总理的身体情况了,因此也尽量的帮助周总理分担工作。

可饶是如此,周总理在1976年时已经与癌症战斗了4年了,身体情况早就不容乐观,乔冠华也一直都非常的挂念,但当真正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时,乔冠华仍然不敢相信。

周总理不仅是乔冠华的革命导师,更是生活上的导师,自己的人生大事都与周总理有关,就连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相处的时间都没有自己与周总理相处时间长,所悲所痛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0 阅读:0

大嘴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