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深恐于走上日本之路,外部则视我们如猛虎,这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荷兰的来访,基本意味着美西方的科技封锁,遭遇重大挫折!
按照美国原本的意图,封锁的目的,一是为了打击我国的士气,防止我国攀升到更高的产业链,致使美西方出现集体性返贫,二是,大周期的末尾,希望我国多进口美西方的高附加值商品(如芯片),保持对他们的依赖性,抢夺更多的存量,也就是,一只是手段,二才是目的,只是让老美的恐惧的是,他所期待的结果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本月6号时,就有新闻报道,因为出口限制,阿斯麦有意迁出荷兰,当时的荷兰话事人,马克·吕特,亲自组建了一个“贝多芬计划”特别工作组,以探索阻止阿斯麦离开的方法,之后本月底,荷兰话事人就紧急来访,话里话外一大堆的苦水,想让咱们“理解”他的难处,想迂回的把钱给赚了!
他们怎么想的暂且不提,但从阿斯麦的举动,已经侧面证明,或许一时间我国还无法攻克最先进的光刻机,但通过某些方式,制造5纳米,甚至3纳米的先进芯片,已经没什么阻碍,而阿斯麦的最大市场,偏偏又在我国,短期内,对于先进光刻机,我国的需求已经没那么迫切,几年内,我国又大概率自己攻克!
换言之,追随美国封锁的阿斯麦,不仅没有从中得到期望的好处,反而白白让出了自己的市场,壮大了自己的对手,如今,心有悔恨,急于修复关系,也非常正常!
说来历史上法国封锁英国,英国封锁美国,为什么都失败了,无非是封锁下的英美,是具备超强组织力的工业国,海外内还有着强大的需求,当这两点具备,市场推动技术迭代,技术推动市场扩散,自然相铺相成,无往不利!
尤其有趣的是,版本到了咱们这,又进行了深度更新,短期内不再追求绝对的市场利润,而是要以低价,甚至亏损的方式,摄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种互联网似的打法,属实叫美西方,愤怒的毫无办法!
两日前(3月27日),耶伦在视察美国清洁能源之时,“惊讶”的发现,相关的美企,经营状况实在堪忧,面对此种情况,他所想的并不是如何提高竞争力,而是将直接矛头指向了我国,他认为美企的竞争力之所以太差,完全是我国的补贴,导致“新三样”的产能过剩,输入美国的产品太便宜,对全球的经济形成了扭曲,对美企形成了巨大压力!
坦率的说,这话说的相当没道理,首先补贴这事,美国自己也干了,《通胀削减法案》的3690亿美元,《科学与芯片法案》的2000亿美元,远比我国大的多,其次如果补贴真的是万能药,以美国无限量的美元,只要持续的投入,必定是赢家,他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而且我始终有一个疑问,以往几十年,美国一直告诉我们,自由贸易下的经济,是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按照这个理论,只要美国愿意放开所有行业的壁垒,以自由贸易之精神,面对我国的互联网思维,验证以往理论的同时,又可形成一个完美闭环,因为自由,所以强大,因为强大,所以自由,顺带也能让逐渐昏暗的灯塔,再度燃起来!
可惜的是,从近几年美国的所做所为,已然对自身的制度产生了怀疑,这话可不是夸大其词,且不说沙利文的新华盛顿共识,就说他口是心非的,疯狂指责我国补贴的同时,暗地里又疯狂学习我国,引以为傲的自由市场,现在也是黑不提白不提,如此的双标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美国以往说的那些话,到底掺杂了多少水分,又有多少的漏洞!
上述这些还只是科技竞赛的一部分,眼下最火爆的莫过于AI,而他又极有可能是决定两国国运的关键节点,有意思的是,不知是高瞻远瞩,还是运气使然,算力决定的是AI的模拟极限,电力决定的是AI的运行极限, 而我国恰恰是对电力投入最猛的国家。
很多人总是想当真的以为,电力这种低端产业链,只要美国想,以他的国力,随时都可以疯狂扩产,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电这种能源,在大国之间算不上稀奇,但稳定,高效,且便宜的电,就不是谁都能搞的。
任何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想要商用,都需要上下游的产业,海量的基础设置,职业的高效工人,这三者的互相配合,以我国的产量和组织力,尚且需要几十年的持续投入,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只要美国想,就一定能够完成呢,而且既然都想到了这,为什么不再在大胆一点,美国直接爆发下一轮技术革命,岂不是更好,何须还要和我国,整日里隔空互怼?
所以关于AI之争,到这里就显得很滑稽,每当老美,要加大对芯片的制裁力度,咱们的电力体力又让老美如鲠在喉,坦率的说,两家各自的缺点和优点,亦如过去一般,是可以通过互相合作得到弥补的,做到这一步,虽然会减少美国的蛋糕,但对于长期,对于世界,绝对是有利的,从我国愿意邀请美国商业代表,足以说明,我国对美国,对世界还是充满了合作之意,所以问题的最终结果,还是取决于美国,他是否接受这个合作?
以我个人的角度,这个可能性很低的!
一是现阶段美国不认为自己会输,外有美元和舆论,内有数月一次科技革命,美国的信心,膨胀到无以复加,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二是占尽一切便宜,不吃一点亏,是他的核心诉求,这就好比,为什么廉价的商品在美国畅通无阻,高端一点的商品却被横加指责,甚至竖起高墙小院!
当然,站在美国的角度,也不能说他完全是错的,以咱们的组织力和生产力,只要掌握了一个行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产能拉爆,特斯拉到上海才几年时间,全球的车厂,都被卷成什么样了,以咱们的做工,价格,智能,那些老旧的工业汽车,相差一代的生产方式,拿什么来比,哪些汽车公司,哪个不害怕咱们的电车进军海外市场?
从这个点看,马斯克是有功于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亦是新时代的“美利坚”!
顺着这个思路,美国坚决不肯合作,不断的加大各行各业的封锁力度,是大概率的事,对咱们而言,确实也是不小的阻力,因此,留给我们的选择的路,其实也只剩下一条。
已经领先的如电力之类,不管出于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加大投入,保持对他国同行的优势,甚至是代差,以确保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制胜的关键。
那些追赶的行业,要以互联网的思维,进去一个,吃掉一个,要将利润卡在对手,无法重启生产线的精准位置,之后再将这些产业一个一个的串联起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
英伟达的算力显卡,算是当下最先进的,但他也亲口承认,这里边一样包含了我国生产的大量零件,只要趋势始终存在,即使当下不能追赶最先进的,但也有了迭代的基础。
同时也可以保证美国无法得到足够的替代品,无法将我们踢出供应链,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制造,也会受到我国产业链的严重制约!
说来坚持了十年,花费了上百亿美元的苹果,为什么造车失败了,而样样不占优的小米,三年便成功造车,为什么会如此?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苹果没办法让那些掌控核心技术的新能源企业,按照他的要求,去美国建厂和生产,也就是说他没办法像掌控手机产业一般,掌控汽车产业链,在如此多的劣势下,如果依旧选择进去,它的生产成本大概率会远远高于它的同行,失败也是一种必然,而小米身处于全球最完善的电车供应链中心,又足够熟悉当下的环境,能够成功,实在算不上什么意外!
最后简单的说一点,两个国家的两种模式,到底谁是最后的胜利者,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国生产的商品,越是物美价廉,就越是会冲击美西方建立的价格体系,两者之间的巨大利差,也会促使更多的国家选择和我们交易,扩大咱们的全球经济版图,毕竟出来混,说到底也是为了赚银子吃饭!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