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启动爱车后,发动机会持续几分钟的高转速怠速,等待所有部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这种行为被称为"原地预热"或"热车"。似乎看起来是为了保养爱车,但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未必可取。
大多数欧系车企如宝马、奔驰、大众等,在使用说明书中明确表示不建议车主在停车时长时间预热发动机,而是应立即启动并缓慢升温行车。它们认为,过多的预热无助于延长发动机寿命,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磨损。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汽车长时间停止运转后,发动机内的机油会逐渐流回油底壳。重新启动时,机油泵需运转30秒左右,方能将油输送到缸体、凸轮轴等关键部位,对移动部件形成足够的润滑保护。如果在此之前就狂踩油门,发动机将处于"干磨损"状态,加速磨损。
变速箱的工作原理类似,静止一段时间后,润滑油也会回流。若不给予足够的预热时间,启动便会加剧齿轮磨损。所以,适度的短时预热对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有益处,但长时间的高转速怠速并无必要。
对于直喷式发动机来说,预热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积碳问题。由于燃烧充分程度较低,部分未完全雾化的燃料会凝结在缸壁上,形成难以除去的积碳,影响发动机性能。那么,究竟该如何预热才算恰当呢?建议并非一视同仁。结合实际气候条件很有必要,比如在寒冷的北方地区,3-4分钟的预热时间似乎较为合理。而在气候温和的南方,半分钟即可。
专家建议,最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是观察仪表盘上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刚启动时由于各部件静止,需要更多动能驱动,因此转速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例如1200-1500转/分钟。随着预热的推进,转速会逐渐回落至700转/分钟以下的正常怠速状态,此时便可放心启驶。
不过,对于"热车"这个议题,普通车主们存在诸多分歧。有的人深信预热时间愈长愈好,每次都要等上几分钟;也有人则直接油门当家,发动就走人。然而两者其实都做过头了,关键是保持一个合理的节奏感。
大家对预热时间的分歧或许源于誓行不够。欧美汽车制造商之所以不提倡长时间预热,并非存了歧视之心,而是出于科学权衡。长期的高转速怠速不啻是一种"热暴力",轻则加速机件磨损,重则诱发故障隐患。
大部分车主并非行家里手,对预热存在一知半解的认知。不可否认,上了年纪的老车在寒冷天气下确实需要较充分的预热,但真正作用的时间其实没那么长。要想掌握正确的预热诀窍,研读说明书并虚心听从制造商的建议是关键的一环。
毕竟,大家买车除了代步之外,更希望爱车能陪伴自己长长久久。哪怕是在忽冷忽热的寒夜里,只要做好恰当的预热,就能让发动机永保年轻力壮。谁不想自己的座驾跑久一些呢?从这个角度看,适度预热确实是一桩经济且环保的美事,值得我们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