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死刑犯袁宝璟淡定赴死,临行前戴白围巾,和妻子拥抱告别

荷言的阅微笔记 2024-10-21 16:40:18

2006年3月17日,袁宝璟脖子上系着一条白色的围巾,淡定地坐着囚车进入刑场。

年仅40岁的他,白手起家,10年间创造了37亿身家,名下企业达60多家。

然而现在,这位昔日的亿万富豪,却要在刑场上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是什么让这位商界精英在权力和金钱中迷失了本心?又是什么让他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白手起家

1966年,袁宝璟出生在辽宁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家境贫寒,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下定决心要改变命运。

因此,袁宝璟学习异常刻苦,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

1985年,袁宝璟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火车上结识了汪兴。

一个怀揣梦想的农村学子和一名英姿勃发的刑警队长相谈甚欢,成为了忘年交。

汪兴的出现,更让袁宝璟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汪兴的鼓励下,大学时代的袁宝璟更加努力拼搏。

同学们都说,有这样的拼劲,袁宝璟这辈子,一定能出人头地。

大学毕业后,为了留在北京,他娶了一位北京姑娘,并进入了建设银行工作。

然而,袁宝璟却并不满意平静的生活,1992年,他决定辞职下海,投身商界。

凭借过人的商业嗅觉,袁宝璟在短短半年内,就赚到了200万。

然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股市。

在股市,袁宝璟如鱼得水,他运用股权质押、融资等手段,迅速积累财富。

到1996年,年仅30岁的袁宝璟,已经拥有了37亿身家,名下企业达60多家。

事业的辉煌,爱情的甜蜜,袁宝璟可谓是春风得意。

就在这时,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却成为了袁宝璟命运的转折点。

1996年,袁宝璟在四川广汉炒期货,不料落入对手刘汉的陷阱,输掉9000万。

愤怒之下,袁宝璟认定是刘汉与交易所内外勾结,设局坑害自己。

复仇的种子,就此在袁宝璟心中扎下了根。

袁宝璟找到多年好友汪兴,请他帮忙教训刘汉。

汪兴二话不说,纠集黑帮杀手,两次刺杀刘汉,但都以失败告终。

恩怨情仇

就在袁宝璟还在为此事焦虑时,一个更大的祸患,正悄悄向他逼近。

当袁宝璟白手起家,成为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时,汪兴还在为五斗米折腰。

看着昔日的穷学生一夜暴富,汪兴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和不甘。

1994年,汪兴终于按捺不住,辞去了公职,投奔袁宝璟麾下,希望能在商海中一展拳脚。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在袁宝璟的公司里,汪兴屡屡受挫,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被派到了偏远地区。

汪兴觉得,自己受到了好友的冷落和背叛,怨恨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发芽。

借着刘汉的事,汪兴开始向袁宝璟勒索钱财。

从最初的借钱,到后来的公开威胁,汪兴似乎要将多年的怨恨,一次性报复回来。

面对好友变本加厉的勒索,袁宝璟感到愤怒又无奈。

2001年,袁宝璟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除掉汪兴。

在袁宝璟的授意下,他的亲信先后两次行凶,最终,汪兴倒在了自家楼下的血泊中。

然而,汪兴的死,并没有让袁宝璟获得平静。

相反,它成为了压垮袁宝璟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袁宝璟还在为自己的“高明”沾沾自喜时,警方的天罗地网,已经悄然在他的头顶铺开。

2003年11月,袁宝璟被捕。

看着自己的丈夫戴上手铐,妻子卓玛绝望地瘫倒在地上。

曾经的商业帝国,即将土崩瓦解。

生的希望,死的挣扎

2004年9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袁宝璟死刑。

为了减刑,他将名下一处价值495亿的印尼油田捐献给国家,还检举揭发了一位省部级高官的犯罪行为。

2006年3月17日,辽宁省高级法院对袁宝璟案的判决做出最后一次复核。

那一天,沈阳的天空阴沉得仿佛要滴出水来,袁宝璟被押上法庭。

此时,他脸上还挂着淡淡的微笑,似乎对自己能逃过一死充满信心。

然而,法官当庭宣判,驳回了袁宝璟的全部上诉,维持原判,并当即执行。

袁宝璟瞬间瘫倒在地,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不服!我要检举!”

但是一切都已经太晚,死刑即将在15分钟后执行。

听到宣判的卓玛正等在会见室里,准备与丈夫做最后的告别。

当狱警打开门,袁宝璟走进来的那一刻,卓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到丈夫怀里痛哭起来。

这对相互陪伴了十几年的爱人,曾经一起走过创业的艰辛,享受成功的喜悦。

而现在,他们即将面临生离死别的时刻。

袁宝璟和卓玛紧紧相拥着,倾诉着彼此的爱和不舍。

一条白围巾被卓玛小心翼翼围在了袁宝璟脖子上,这是她送给他的第一个礼物,也是最后一个。

在狱警的催促和卓玛嘶声力竭的哭声中,袁宝璟身穿白色运动服,戴着白色围巾,淡定地走上刑场,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很快,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商界巨子,在注射死刑的针头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从农村娃到亿万富豪,再到阶下囚,袁宝璟的人生堪称传奇。

然而,正是在金钱和权力的迷惑下,他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他曾经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主宰他人的生死。

但是,当法律的审判降临,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挽回他的悲剧命运。

结语

袁宝璟的故事,给所有人都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金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守住做人的底线。只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才能避免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袁宝璟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它警示我们,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不能迷失方向,更不能丧失人性。只有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个人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参考文献】

薬城普法-2022-06-12——《袁宝璟:首位被注射死刑的富豪,死前捐495亿用钱买命,结局如何》

中华工商时报-2018-02-02——《亿万富豪“灭门”案起底 袁宝璟案情真相大揭秘》

0 阅读:16

荷言的阅微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