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英雄城德胜门的历史画卷(四)

宛海谈 2024-09-15 22:16:42

原创 潜 斋 七门九洲

2024年09月13日 16:27 江西

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乱时曾是贼金汤

近五百年后的咸丰三年(1852),在历时九十三天的“南昌保卫战”中,德胜门又大放异彩。

南昌城墙“咸丰二年阖省重修”砖拓

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连克广西、湖南多地,一时朝野震惊,各地纷纷组织地方武装。当年九月中旬,太平军围攻长沙,时任江西巡抚张芾偕同在籍尚书黎川人陈孚恩组办团练武装,筹备江西防务。十月中旬,太平军撤围长沙,乘雨渡过湘江。十一月初三攻克岳州,张芾率所部驻守九江。此年九月至十二月间,为防患于未然,张芾在首府南昌“集绅拔款,购料鸠工,将城垣加高培坚。”又疏浚护城河,“墙外浚濠,深丈余”,近城门段“濠岸两沿砌石”,并在“当城门处编板桥,无事则妥置,以通往来;有警则撤去,以慎封守。”同时期,南昌府周边多处府县亦重修了城防工事,整军备战,以待太平军的到来。

1926年《南昌市全图》之德胜门

绍兴六年(1136),李纲改筑洪州城时始建“望云门”瓮城。依德胜门而建的半圆形护门小城,称为“瓮城”,因其形如半月状而称“月城”。瓮城为大城所属,为母城之子,故又称“子城”。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在瓮城上合围攻击,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张芾重修南昌城时,重筑了德胜门瓮城,又在瓮城外围增筑了“牛马墙”,以增强城门的防守能力。彼时七门都筑有“牛马墙”,至民国十五年(1926)德胜门瓮城外附城的“牛马墙”尚存。此种明代才兴起的城防工事专设在城外的护城河边,墙体有大小铳眼,敌来则击以铳或炮。遇紧急情况不敢开城门时,一应避难的人、牛马之类,皆可暂于墙内收避。

清•张芾肖像(传)

咸丰三年(1853)正月初,两江总督陆建瀛移驻九江,张芾率部移守瑞昌。正月十一日,因九江被太平军攻占,清廷给予张芾革职留用处分,后退守南昌。四月中旬,太平军五万人溯江西征,五月下旬进逼南昌。张芾急奏清廷,调湖北按察使江忠源部一千三百余人驰援南昌。

太平军攻至南昌城下,战船泊于德胜门外章江,先以三日大火烧尽城外建筑。首战被阻击后,于德胜门外龙沙北兰寺一带“连营数里,挖濠起堑”,后又在“永和、得胜两门外高坡上连扎三营”,以备久战。咸丰三年(1853)六月至九月间,太平军赖汉英部围攻南昌城三个月之久,德胜门首当其冲,围困后期的南昌城内已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太平军于六月初四日在德胜门西段城墙下挖地穴,填埋炸药,爆破后,“震陷城垣六丈”;六月二十四日,“复陷章江(门)、德胜(门)城垣十五丈”,守军边战边补筑城墙。七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在七里街败走。《南昌府志》载:“八月朔,于府屏墙民房下掘得大小炮三百余,重二三千斤炮十四。内一炮最巨,剔出完善如新,舁放德胜门城楼,向贼垒燃之,垒塌过半,毙贼无算。”这批大炮很可能是康熙初期平定吴三桂叛乱后留存于南昌府的。

张芾修城时于“附城筑牛马墙,墙内筑空心炮台”,即将“城墙挖空,拱出城外为炮台,环城间设,用以护城”,号为“空心炮台”。其间,因太平军“于城北得胜门外暗挖地道,江忠源在城内加筑月城,由章江门界至得胜门楼止,计一百二十余丈。复于得胜门老月城门内开掘深濠瓮听,以杜轰塌之患。”张芾修筑的城防工事在此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太平军“屡掘地道,均为濠水所灌”。

此战亲历者时任南昌府吴城同知冯询在战后专作《德胜门》诗,为之鼓呼,其云:

德胜门前走沙石,德胜门中列刀戟。

守城大帅上城头,宝花铁甲银兜牟。

手下健儿拥八百,楚材借用倍得力。

连环炮尽城难开,掘隧暗施震地雷。

将军欲以巧胜贼,任贼破城攻不得。

一破孤雷鸣,再破双雷轰,三破诡藉危。

城危石坚攻以火,条条火箭飞上天。

猛龙落地懒蛇眠,流星满空火弹掷。

城中弹比城外烈,攻城无计贼胆寒。

畏缩紧闭贼营门,保城有功奏天子。

赐玉翎管兼攀指,贼逞凶惟德胜门。

是攻人人争功,惟德胜门是从。

顷刻旌旗车马,其光熊熊。

一门如市,六门如水;

一门功高,六门耻守城。

闻将肉生髀。呜呼!安得贼至此!

冯询当时年已六十一岁,被派分守城东顺化门,“贼专攻此(德胜)门,次则章江门,偶及之余五门,固未尝见贼也”。恰在此年,清廷为扭转失去东南半壁的颓势,重申了对“不行固守,一闻贼警,弃城先逃”,失守城池者斩的原则。似南昌城这样的重镇,城池若破,冯询如不殉城而弃城出逃,自然难逃斩首的命运。战后叙功,“是攻人人争功”,惟守德胜门者功劳最大,冯询叙加运同衔兼代理九江知府。冯询羡慕江忠源、陈孚恩被赐花翎,怎奈德胜门前如闹市,其余六门平静如水,大有“东线无战事”之感,无奈叹息“一门功高,六门耻守城”。

德胜门与万寿宫南北相望

戴罪立功的张芾不但备战充分,且绝招尽出。张芾在奏折中言:“贼扑省城,当即率领官绅同诣庙中,虔申祈祷,并移奉神像于德胜门楼。”此“庙”即翠花街铁柱宫(妙济万寿宫),“神”即许真君。

光绪四年(1878)重刊《万寿宫通志》书影

《重修逍遥山玉隆万寿宫记》云:“张江雨(张芾)大帅迎铁柱宫真君行像安奉德胜门城楼,督众出城,且战且守。贼火箭雨射城内者处不燃,地雷轰塌城垣亦复抢修完固。贼计穷力竭,解围霄遁,此则真君有大造于黎庶也。”

冯询在危机解除后,又喜作《解围》诗云:

一笑遂解围,有如重负释。

么麽何能为,大将怯小敌。

巡劳昼夕忘,守耐夏秋易。

跳梁徒鼠狐,钻穴但鬼蜮。

明知势必窜,未窜计已极。

却念兵凶危,临事重警惕。

功成复不居,相与让神力。

峩峩许旌阳,千载仰庙食。

明•崔子忠 《云中鸡犬图》中的许逊

冯询还特别标注云:“迎祀许真君于德胜门城楼,贼火箭炮子落城中如雨,而不伤一民,皆谓神力。”德胜门城楼由“江西福主”许真君亲自坐镇加持,又有巨炮当前,自然不同凡响。《逍遥山万寿宫通志》更是绘形绘色云:“贼每夜见金甲神人往来巡绰,由是胆落。贼以大炮轰塌城垣数十丈,公立督军民抢修完口。贼营火箭射入城内,并无延烧民居,且有反风射回倒烧贼营之异相。”

万寿宫正殿咸丰御书“诚祈应感”匾额(1906年摄)

太平军退去后,张芾因“固守南昌城之功”官复江西巡抚职。八月三十日,张芾以“神佑江城,灵应显著”,奏请清廷赐匾额,为许真君加封神号。咸丰三年(1853)十月初六日,许真君被加封“锡福佑民之神”,咸丰帝御书“诚祈应感”匾额一方,高悬于万寿宫正殿正中门额之下。

历来战事除将士用命外,主要归美于君上圣明与神仙护佑是普遍的思想。七年之后的咸丰九年(1859),湖州学者张应昌来游南昌,作《纪许真人江西破贼保城事》云:“邦人赞叹依瞻如父母”,时隔七年依然热情不减,南昌人还在街谈巷议赞叹许真君的灵应,视如再生父母。

对于许真君的灵应,江西人特别是南昌人是丝毫不怀疑的,但凡灾难的消除必然非许真君不可,有类于“许真君是我家的神”思想。张芾迎许真君神像于德胜门城楼之上,率“属吏绅士,日进香二次”,读来虽可笑,但南昌人在南朝时就“多尚黄老清静之教”,在彼时的南昌有着稳定人心的作用。又如嘉庆八年(1803),因江西大旱,巡抚秦承恩祷雨灵应,奏请加封。嘉庆九年(1804),奉旨勅封为“灵感普济之神宫”,许真君崇拜在江西便是如此累积而成。

晚清•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

古之江西人无论在海内外何处立定脚跟,都会兴建万寿宫。在全球1300余座万寿宫的正殿之上,必有“忠孝神仙”四字高悬,那是江西人供奉其灵魂“忠孝”的地方。

章江中远眺章江门(1906年摄)

此照片江对岸之右凸起处为章江门城楼,左方江岸凸出部即为章江往东拐弯处,后来的八一大桥便架设于此。章江门与德胜门间相距较近,视线沿着章江门城墙往左移动,城墙的轮廓依稀掩映在岸边树丛中,德胜门应在其中。

清•江忠源肖像

此次“南昌保卫战”的主力是湘军将领江忠源率领的“楚军”,与“洪都保卫战”一样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使太平军围攻南昌三月未克。战后,江忠源在六眼井建“忠义祠”,祭祀所部阵亡弁勇三百七十九人。同年十一月,江忠源驰援庐州,再次陷入太平军的包围。次月,庐州城破,江忠源投水自殉,时年四十二岁。被追赠总督,谥“忠烈”。曾国藩评其云:“吾生平未见如此人,当立名天下,然终以节烈死。”

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在家乡补服母丧的张芾奉诏督办陕西团练,会同陕西巡抚瑛棨防剿进入陕境的太平军与捻军。同治元年(1862)三四月间,陕西回民起义爆发。五月,张芾奉命劝谕,被起义军处决,时年四十八岁。被追赠副都御史,谥“文毅”。

注:副标题“乱时曾是贼金汤”语出(宋)吕南公《豫章城》诗。

0 阅读:2

宛海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