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挂路灯”,莫迪:俺们这嘎达是喜事!

穿过大海来摸鱼 2024-01-30 20:14:19

1789年法国大革命口号之一“ Àlalanterne! ”(英文:To the Lamp Post!),它在法语中有特殊意义,指的是暴民在巴黎街头私刑处决贵族敌人并将之悬挂于路灯上。第一位享受这待遇的就是曾经担任波旁王朝财政大臣的约瑟夫·富隆·德富埃。

1789年7月22日革命群众在巴黎沙滩广场杀死了巴黎总督贝蒂埃·德·索维尼及其岳父约瑟夫·富隆·德富埃。后者有一次曾说,假如人民没有面包,可以去吃草料。据阿尔迪记载,富隆在维里被捕,被带到巴黎市政厅前,“下颊上挂着一串荨麻,嘴里塞满青草,胸前挂着一捆草料,仿佛是一条锁链。”拉法耶特从市政厅的阳台上提议“同意把富隆老爷送往监狱的人举手”。但是人群高呼:“吊死他,吊死他,不要送监狱!”于是,富隆被抓起来,拖到沙滩广场,“立即被绳子吊在一根路灯柱上,升到30呎高处。但是绳子断了,后来又重吊了好几次。最后人们把他的脑袋砍下,扎在一条长矛尖上。”贝蒂埃被逼迫亲吻他岳父的脑袋,然后也被杀死。羞辱之极的是,他们的尸体被脱光衣服在街上拖拉示众。

至此,“挂路灯”就成了革命典故,“路灯挂件”也成了一种魔咒!吊路灯就成了专门针对资本家的一个梗,用来表达人们对于资本的深恶痛绝,「每个资本家,都是绝佳的路灯挂饰」。

一架印度空军直升机在印度教罗摩神庙的揭幕式上洒下花瓣

正所谓“风月不同天”什么事情到了三哥这里都变了!

巴拉特的扛把子莫迪老仙最近玩了个魔幻操作,莫迪22日为北部城市阿约提亚一座有争议的印度教寺庙揭幕。神庙原址属于一座清真寺,阿约提亚当地也以穆斯林社区居住为主。印度教徒根据古籍文献认定,此地原本是印度教主神之一罗摩的神庙,强行拆除了清真寺并引发激烈的教派纷争。

莫迪在典礼完成后的演讲中表示,罗摩神庙的揭幕实现了印度教徒多年来的梦想,具有时代意义,“一千年后,人们仍会谈论这一天的盛况”。对此,北方邦一位人民党议员表示,罗摩神庙是一座“国家神庙”。

莫迪这一操作具有深刻地政治意义,罗摩是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公,他的故事被改编成寓言和童话广为流传,可谓是印度教最负盛名的传说人物。据传罗摩出生于阿约提亚。2024年是印度的大选年,有舆论认为,莫迪政府之所以匆忙为远未完工的罗摩神庙举行落成典礼,是为了兑现此前对印度教选民的政治承诺,同时也是为人民党本届大选造势。

莫迪亲自到场,五体投地进行祭拜,毗湿奴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与梵天、湿婆齐名,有十大化身,分别为摩蹉,俱利摩,筏罗诃,那罗希摩,筏摩那,持斧罗摩,罗摩,黑天,佛陀,迦尔吉,这次修建的神殿,就是第七大化身罗摩,据说诛杀十首魔王罗波那。

2018年马哈拉施特拉邦印度人民党领袖曾说:“莫迪总理是毗湿奴神的第十一个化身”。莫大仙也是真宠粉,这次为了印度教的基本盘是真的豁得出去,莫迪的印度人民党和其他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抓住了这一需求,将这座寺庙描绘成恢复印度教教徒自豪感愿景的核心。他们说,几个世纪以来,印度教教徒的自豪感被莫卧儿王朝的统治和英国殖民主义扼杀了。为凸显隆重感,莫迪提前11天举行净身、斋戒、敬牛等各类准备仪式,并号召全体国民共同庆祝。印度人民为表崇敬,特地把第七大化身罗摩,以及第十一大化身莫迪挂在路灯上。

2014年莫迪率领印人党在大选中夺得人民院(下院)过半席位,自此开启印人党的“一党独大”。为扩大印度教民族主义影响力,逐步坐稳总理之位的莫迪誓要在任内“重建罗摩庙”。2019年莫迪连任后,印人党政府开始大张旗鼓地公开推进罗摩庙“重建”。当年11月9日,时任印度首席大法官戈戈伊领衔的印度最高法院合议庭作出判决,将位于北方邦阿约提亚的巴布里清真寺原址交予政府信托机构,用于“重建”印度教罗摩庙。这一裁决不仅为搁置了数十年的庙址所有权之争划下句号,更确定了新建神庙的“国有”属性,从而在法理和事实上摆明了政府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教派争端中的立场。

对于莫迪倾力打造的“新印度”而言,罗摩庙的落成及其背后的喧嚣无疑宣告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又一次“重大胜利”。罗摩庙从规划到实现的过程恰好映射了莫迪治下的“新印度”图景,即印人党政治强势、印度教民族主义狂热与财团垄断经济的“三位一体”。在执政近10年的时间里,他试图将印度从一个世俗民主国家转变为一个日益明显的印度教国家。他们说,政府主导的这场盛大表演表明,在莫迪的领导下,宗教与国家之间的界限已被大幅削弱。

我一直觉得莫迪老仙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虽然三哥经常搞出一些抽象操作,但是都挡不住老仙儿想做次大陆的“始皇帝”的野望。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诞生过政治意义上的“统一印度”,南亚次大陆现如今的格局也是带英为了方便自己刮地皮揉捏出来的具象产物。据史学家估算,英国在印度大陆掠夺的财富,至少高达54万亿美元。一个数据是:1880-1920年,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大陆造成约1.65亿人死亡。要知道,1920年全球人口才16.6亿。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蓝星最资深的“搅屎棍”,带英始终秉持着“区别对待”的思路,不断挑起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给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南亚:国民身份是个大问题

今天,印度境内已经有10个大民族和几百个小民族,各个民族内的信仰还不同。印度斯坦族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泰卢固族族占印度总人口的8.6%,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孟加拉族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7%,大多数人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马拉地族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6%,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马古吉拉特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多数人信仰印度教,少数人信伊斯兰教和耆那教。

复杂多样的印度民族分布格局决定了印度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仅拿语言和文字来讲,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印度货币(奴比)上印有的文字多达15种 ,堪称“世界之最”。

印度的年轻人口比例高得惊人,超过一半的人都不满25岁,这种情况在全球都是绝无仅有的。但印度的劳动力市场其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女性的就业率就低得可怜,高昂的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印度的政府债务接近GDP的85%,像某薯片一样稀碎的“社会版图”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发展的障碍!

印度要大国崛起,它必须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巴拉特是邦联制国家,这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国家联邦结构,出于历史的原因,印度国家的认同感和统一意识没有那么强烈。在印度社会,传统思想和宗教思想对社会的影响束缚要远高于中国。

你以为人口问题会放过发展中国家?想多了,印度的人口问题不光有,还复杂多了

莫迪想把巴拉特打造成有声有色地大国摆在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怎么“统一”!普遍而复杂的宗教信仰状况一方面削弱了信奉不同宗教的同一民族的民族认同,另一方面有的宗教也弱化了民族成员的物质利益追求,进而弱化了民族意识,因为民族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群体。

思想意识形态上的改革是印度的必修课,某物流行业前辈说过“攘外必先安内”,用宗教来统一思想在历史上属于常规操作,所谓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首陀罗出身的莫迪想法也有道理,这就是要找到印度最大的公约数,以此为抓手实现印度统一。先把人心拢起来再说以后的社会变革,印度有11亿多的印度教众,捆绑住了这部分人,就抓住了绝大多数。

随着经济发展,印度很多“贱民”、低种姓的人进入了城市生活。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包括莫迪的人民党以及背后的国民志愿团搞了一个“泛化法”,极力抹平等级差别。即把不纯洁的低种姓的人净化一下,让他们升级就不再是贱民了,大家都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就成社会最大的公约数,不管你是什么种姓,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不管你有钱没钱,你都是印度教徒。

老仙:建国100年的那一年,印度要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莫迪本身就是一个善于利用民族主义的首领,他的“印度人民党”(BJP),就是个充满着浓重印度教色彩的政党。1925年9月27日,印度一批科学界的精英和学生,效仿当时德国的纳粹党,成立国民志愿服务团(简称国民志愿团)。国民志愿团追求把印度建立一个以印度教为国教的政教合一国家,所有组织机构都需要为印度民族服务。印度人民党(简称人民党)就是国民志愿团的政治先锋,是受国民志愿团下辖的印度党派,莫迪在从政之初是国民志愿团的宣传干事。

过去印度总理都免不得要高喊一声平等、互相包容,但莫迪则完全不同,他一直坚定地站在印度教这边。他抛弃曾经国大党团结穆斯林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大搞民族主义,宣称:印度是印度教的印度,不是印度人的印度。

印度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宗教束缚相对来说没有其他宗教那么多。印度教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体悟和净化,这样的宗教修养,对教徒也不会产生太多的思想禁锢。现代印度教的教义它并不要求门下教徒们避世苦修,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反而极力主张教徒们积极入世,奉献自己,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去。印度教要求教徒们在奉献自己的过程中不求回报、不慕名利,只求付出,这就是印度教教义里的“作业瑜伽”。这就成了莫大仙的心头好,这样的宗教更有利于将来向世俗化,现代化过渡。

去年6月22日,莫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称:当我作为印度总理第一次访问美国时,印度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今天,印度是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很快就会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新德里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上,莫迪面前的桌牌是用英文写的“婆罗多”,而不是“印度”,以此来强化印度教的国际形象。

老莫搞“宗教”是玩真的,印度多年来已经爆发了多次冲突与暴乱,不过由于莫迪需要印度教徒的选票,他一直对宗教和民族矛盾视而不见。自2014年执政以来,莫迪政府通过《反改教法》的立法,禁止教徒自愿改宗,使得地方层面频频发生对改宗信徒的残酷迫害甚至杀害。 像这次的罗摩庙就是从穆斯林手里抢来的,当时还发生了大规模冲突,都被印度政府一笔带过,而且就印度那国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局面,越是对“异教徒”大打出手的政治团体,越能获得“多数派”印度教徒的支持,莫迪将自己与印度教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他与民粹主义的深入绑定。

从历史的纵向维度来看,宗教非常有利于在短期内凝聚人心,但是反噬也非常严重,任何宗教都不可避免的具有排他性,在印度这样巨量地人口基数面前依托宗教玩“清一色”的做法是一种高风险操作,强调民族性和宗教派别的差异对于已经迈入“十亿人口俱乐部”的政治实体来说是没有先例的,“求同存异,共同繁荣”对于既古老又年轻的印度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3 阅读:912

穿过大海来摸鱼

简介:分享有趣的东西,开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