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满目繁花,总能让人想到那一句“最是一年春好处”。你可知道,这句话其实出自苏轼那首美了上千年,句句让人心动千年的《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时期,此时的苏轼28岁,初入官场,正是胸怀抱负,准备大展宏图之时。
然而活到66岁的苏轼,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被贬和流落中度过。
元丰二年(1079年)的一个春夜,正在徐州任职的苏轼,邀好友在月下畅饮。眼见庭院中的杏花,在微冷的夜风中徐徐绽放,于是吟起一句:“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谁也没想到,这句诗一语成谶,几个月后,苏轼便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之后被贬黄州。
在此之后,苏轼的仕途生涯依然历经坎坷,几经贬谪。但他并未怨天尤人,反而在世事无常中修得了一颗从容淡定的心。
元丰五年(1082年),也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三月的一天,苏轼约好友一同踏春,突然天降大雨,苏轼不以为然,一路在雨中漫步前行,于是有了那首名扬千古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微冷的雨中,他看见了暖阳。在充满坎坷的人生里,他等待着抓住命运给予他的机遇和希望。
直到三年后,宋神宗去世,局势逆转,苏轼终于迎来了仕途上的柳暗花明。
毕竟人生总在失意与得意中来回切换,1085年,堪称是苏轼最辉煌也是最受折腾的一年。原本,久经磨难的苏轼打算从此归隐修养,不再入仕,没想到刚到宜兴就接到朝廷重新起用他的消息,只能继续为官。
不到一年内,职位就连升三级。在他春风得意之际,正巧看到惠崇的名画《春江晚景》,便写出了那首无人不晓的名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然而中途被召回朝,无疑让苏轼又一次成了被攻击的对象。由于始终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一生耿直,他被一贬再贬,直到流落于当时最偏僻荒凉的海南。
待到春和景明,万物复苏,许久没有不填词的苏轼忍不住又吟起一首《减字木兰花》。
“春牛春杖,无限风光来海上。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救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种即使身处困境仍抑制不住的喜悦之情,谁能想到竟是来自一位年过六十被贬官的小老头呢。
鲁迅有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苏轼正是这样一位让人敬佩的勇士。
每到面临困顿,他并未虚度光阴,望春生叹,而是带着激昂奋斗的态度,执着于将每一个被贬谪之地当成自己的功业,为当地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每当陷入失意,他写过的诗里,也没有对命运的抱怨。字里行间,是始终如一的豁达与期望。
终于在1100年,获释后得以离开海南的苏轼,彻底走过凛冽的寒冬,迎来了人生中最后的暖春。
人这一生,正如苏轼笔下写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当我们觉得时光匆匆,又不知如何应对当下时;当我们用尽力气,百般努力,却还是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时。苏轼,其实早已给出了他的答案。
世人眼里,他是孤舟。但他明白,自己是迎击巨浪、风雨兼程的掌舵人。无论何时何地,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掌控,且乐观从容面对。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蕴含着无限能量与生机的春天里,切莫虚度年华,像小草一样向阳生长,像花儿一样尽情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