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我从来不会辞退人的,他好好在这里干,你辞退他干什么?

井夫看事 2024-02-27 07:09:30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离世了:享年79岁

从42岁起家,到坚决不辞退45岁以上的人

从底层起家的他,才能真正理解底层人

不轻松的前半生,和你我一样。

1945年江苏徐州呱呱落地一个男婴,家庭经济并不好。

所以仅仅16岁的时候,宗庆后便由于经济紧张,离开校园踏入了社会之中。

从打零工,到修车、再到农场、茶场做体力活。更不用提巷弄里卖炒米,火车站卖红薯了。

一晃就是15年过去了,现在总有人说,这段时间,已经能看出来宗庆后的商业头脑。可是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万千挣扎在生活里的人的缩影罢了。

商业头脑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是勤奋和坚韧的性格却与这十几年的经历密不可分。

时光荏苒,一晃就来到了1978年.

此时宗庆后已经33岁了,他终于有机会能过上稳定回一些的日子。

因为他的母亲退休了,而彼时属于还有接替制度的年代,他有幸接替了母亲在杭州市邮电路小学校校办工厂的工作。

作为一名供销员,这一干就是8年,宗庆后一直跑在市场一线,而这或许才是他真正开始展现商业头脑的契机。

大多数人都想拼,宗庆后是敢拼。

同样都是工作,有的人会把自己的思绪困在其中,但有的人则会看到更广阔的视野,宗庆后就是其中之一。

在那个大浪淘沙的年代,宗庆后在卖纸箱完成工作之余,又倒过蚕丝,办过电表厂,做过电扇。

总而言之,他虽然拥有了安稳的生活,却拥有了一颗更加躁动的心。

也许在商海里放手一搏,才是他想要的。直到宗庆后42岁那一年。机会来了!

1987年,许多企业经济转型的年代。

宗庆后所在的校办工厂连年亏损,早已经扛不住了,因此文教局提出来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宗庆后在危机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想:如果没有动作,很可能连这个“铁饭碗”都要保不住了,可如果拼一把,也许自己就能走上不一样的人生!

多年的摸爬滚打,让宗庆后想拼,也敢拼,他东拼西凑来了14万元,主动提出来想"搞搞试试"。

通过承包这家校办企业,开始了他创业的起点。

成功是质量的「必然」,也是营销的「偶然」

从承包到闻到机会的味道,仅仅1年时间。

1988年,市场上开始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口服液,这也让宗庆后决定投身进去,挣一笔钱。

只不过常年的经验告诉他,要想在趋势之中挣钱,需要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质量过硬」,二就是「广而告之」

产品质量,对于经过营销工作磨炼的宗庆后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他找到了当时浙江医科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朱寿民。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次,宗庆后一直登门拜访,终于「磨动」了当时对于校办工厂并不信任的朱寿民。

有了好产品,自然就是要告诉大家。在那个年代,最好的方式就是报纸和电视。而宗庆后同时启动了这两大营销平台。

他先是用报纸征文的方式,给品牌起了名字,从而收获了一份热度,「娃哈哈」自此横空出世。

接着,他压上了全部资金21万,投入到了杭州电视台之中!

要么成,要么败!带着这样的信念,这次宗庆后赌对了!

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广告语在电视上反复的播出,几乎是几个月内,娃哈哈就实现了488万收入。

而仅仅1年之后,娃哈哈的收入已经达到2713万元。

大鱼吃小鱼,宗庆后也差点被吃。

有了好的起点,商业上自然就是进入了大鱼吃小鱼的节奏。

娃哈哈先后收购国有杭州罐头厂等多家企业,成立了「娃哈哈集团」。

甚至还与当时位居世界食品饮料业第6位的法国达能集团进行合资,却不知道,这是一个引狼入室的事情。

合资初期,娃哈哈确实如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宗庆后想的是做大做强,对方想的却是把他踢出局!

双方不时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终于矛盾在2006年爆发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多次闹上法庭,但在达能主动发起的20余宗诉讼案中,达能方面全部败诉。

直到2009年,宗庆后终于收回来全部股份,娃哈哈再次成为了100%由中国人控股的民族饮料品牌。

宗庆后凭借一己之力,“单挑”国际资本,也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之中的经典案例。

与其说宗庆后有着铁骨铮铮的气魄,其实更多的是他内心坚韧而实在的促就。

他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在人。

自入局中,才能看懂责任。

许多企业在发展后,创始人就会逐步脱离基层,也许刚开始身份未完全转变,还能明白企业的根基在人。

可一旦日子久了,就容易忘记了这点,从而出现太多假大空的策略,企业发展的曲线无外乎如是。

宗庆后却没有走这条路子!

在领导哇哈哈的30多年里,他给人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下一线,亲自跑市场。

穿着西裤白衬衫,和一双老布鞋,背着还是合作伙伴送的赠品书包,他一年差不多有200多天处于出差状态。

有人说这是一种习惯,但是这更像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如果说捐款,纳税就说社会责任感,那太多人都做到了,可是往往这样的企业里的员工却并不如意。

但是宗庆后不一样,他不光在经营娃哈哈的30多年里,累计为国家上缴税金600多亿元,更是身体力行地做公益,资助教育,扶贫济困。

最重要的是,他对外有面子,对内更有里子。

宗庆后“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

这个实在人曾经说过:“我从来不会辞退人的,他好好在这里干,你辞退他干什么?尽管能力有差异,那能力差的就永远找不到工作了吗?老板要关心员工的利益,关心员工的小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话,多么应该给那些“碰瓷式裁员”的人听听啊!

他们为了降低成本,很轻松的就会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即便不裁员,也口口声声只谈奉献,不谈回报。

让员工舍弃小家,来服务企业这个所谓的「大家」

却殊不知道,小家不存,大家何在?

所以,宗庆后不一样,他明确规定,那就是不能开除45岁以上的员工!事实上,只要不是犯了原则性的大错误,宗庆后从来都不会辞退人。

能真正明白小家重要性的,才是宗庆后的格局。

所以他不光不轻易辞退员工,还公开呼吁,企业家应该经常给员工涨工资。

涨工资,兴建人公寓都做到实打实的,而不像某些人高喊口号,实则营销。

尤其是前几年的996「福报」论,宗庆后可谓一股清流。

他说:老板是不应该强制要求员工“996”的。经营企业是老板自己的乐趣,对老板自己来说,你可以“996”,再忙再累也没关系,但是不应该把员工也拴在这个“战车”上。

世代交替,宗庆后的精神会否落幕?

近几年,宗庆后已经逐步退居幕后。

2021年12月9日,他的女儿宗馥莉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对于自己的女儿,宗庆后定然是满意的。

他不止一次说道:"她比我厉害"。

只不过,女儿的理念还是和他并不完全一致,在西方学习回来的宗馥莉比起亲身入场,更愿意通过数据分析决定大方向。

只是,同样是看数据说话,西方市场与中国市场并不完全相同,毕竟中国市场还在发展中,变化很大,光靠数据也不一定能把事情看清楚。

不过,与宗庆后相同的是,宗馥莉也信奉长期主义

她曾公开表示:"经营企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件事情有价值地持续地做下去,如果把目光放到未来三年,同台竞技的人有很多;但如果把目光放到未来十年、二十年,那么竞争者就所剩不多。视野越长远,步伐越坚定。长青企业往往是坚定的长期主义者,他们能超越时代,超越变化,这就是‘慢即是快’的道理。"

时至今日,宗庆后已经离去,2023年12月12日,成为其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只是不知道是,他勤奋、自律、质朴的背影还能留着娃哈哈中多久,也许很快、也许10年、也许更久。

但是,作为外人来看,很多人却希望那个一门心思地想做成一件事,并且甘愿为此冒险的精神能够存在更长。

那个原因看到人的重要性,愿意照顾小家的老板能够出现更多。

还有只争朝夕的精神能一直存在。

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说:一个人,会经历两次死亡。第一次,是他停止呼吸的时候;第二次,是他被人遗忘的时候。

宗庆后走了,他的人也许会被遗忘。

但是那些镂刻在人心深处的思想和智慧,或许永远都不会被遗忘。



0 阅读:37

井夫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