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末年,结骨人归属大唐,书上描写说结骨人身材高大,红发碧眼。这不妥妥大俄他们
贞观末年,结骨人归属大唐,书上描写说结骨人身材高大,红发碧眼。这不妥妥大俄他们国人的特征吗?还有骨利干人也来使者,说自己那地方的特征是:日没后,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而东方已曙。当时整个贞观群臣都没听明白他们...
【贞观】新闻资讯
贞观末年,结骨人归属大唐,书上描写说结骨人身材高大,红发碧眼。这不妥妥大俄他们国人的特征吗?还有骨利干人也来使者,说自己那地方的特征是:日没后,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而东方已曙。当时整个贞观群臣都没听明白他们...
贞观之治:开启盛世百年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标志着唐朝初期的繁荣与强盛。这一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公元627年-649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各阶层安居乐业。贞观之治不仅为唐朝...
贞观刚开始的时候,李世民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皇帝,把奏章挂墙上一边看一边琢磨,霸道还是王道也拿不准,在朝堂各种讨论。房杜也不知道怎么做宰相,积极负责事必躬亲,但是整天忙得要命累得要死又没效果。李二说:你俩是宰相,选...
说一个大唐贞观好传统,那就是有事老大先上。突厥号称百万大军兵临渭水,李世民的态度是:禁军,守军,将领,朝臣都给我朝后站,我单人去桥对面代表咱跟人谈。李靖打东突厥态度是:步兵,辎重,粮草,大部队都在后边跟着,我自己...
贞观二十年(646年)六月,当时薛延陀可汗多弥可汗性情急躁,猜忌臣下,少施恩惠,还废掉其父在位时的贵族大臣,专门重用自己的亲信,因此使得国中百姓都不顺服他;而且多弥可汗大肆杀戮,人心不安定。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骨、...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龟兹(今新疆库车)国王苏伐叠死后,他的弟弟诃黎布失毕(一作诃梨布失毕)继位,逐渐失却臣属国的礼节,侵扰邻近国家。唐太宗大怒,同年十二月,诏令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昆...
贞观十四年(640年),张士贵被任命为雅州道行军总管,再次镇压唐朝西南边境獠人叛乱。贞观十五年(641年),张士贵任检校夏州都督,奉命镇守庆州以防御薛延陀,其后调任兰州都督、幽州都督等职,但仍担任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入宫中,命两人辅佐太子李治,又命褚遂良起草诏书,命太子李治继位。李治继位后,将褚遂良封为河南县公,之后,又将其升为河南郡公。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李治...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高句丽的大臣莫离支杀死了唐朝册封的国王高建武,李世民想要出兵征讨高句丽,而褚遂良劝谏李世民,希望李世民谨慎考虑,否则容易招来祸患,但兵部尚书李勣力主出兵,李世民听从了李勣的意见,执意...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道宗担任辽东道行军总管李勣的副手,统兵东征高句丽。太宗李世民先派遣营州都督张俭渡过辽河侦察敌情,因张俭畏惧不敢深入高句丽境内,李道宗请求亲率一百骑兵前去侦查地形,并约定返回日期,后...
魏征一生中对唐太宗谏言无数,并创作了大量公文对贞观时期的政治统治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全唐文》、《贞观政要》等古籍中保存众多,其中最多的是疏体。魏征的疏体公文格式多遵循固定格式,分为三到四个部分,通常以一个现象...
魏征在贞观初,就明确地提出“乐在人和”,注重乐舞的社会功用。他在《隋书·经籍志》,“乐”类书评中,进一步阐释说:乐者,先王之所以致种祗,和邦国,谐万姓,安宾客,悦远人,所从来久矣。他还制作雅乐歌词,歌颂本朝功德...
贞观元年(公元626年)到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均认为应实行分封之法,建藩屏以辅王室,封建亲贤可使功臣子孙长久,但遭到魏征、李百药、马周等大臣的强烈反对。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太宗下诏书《封建功臣昭》分封...
贞观初期社会动荡,魏征提出了“偃革兴文,布德施恩。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主张,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积极推进由武人统治转变为文人治国的转变。在理政方面,魏征也以“晓达吏方”为人称道。他任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期间,...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五月,魏征任职检校侍中,进爵郡公。唐太宗临幸九成宫宫女,后被安置在围川县官舍中。尚书右仆射李靖、侍中王珪到后,县官将宫女腾出官舍给李靖、王珪。太宗发怒下诏审讯他们轻视该宫女。魏征进谏称李靖...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三月,长乐公主即将出嫁,因是皇后所生,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筹备嫁妆,礼数加倍于永嘉长公主,严重逾越制度,魏征反对,称长幼应有所尊崇,情有浅深,但礼法不应相逾越。太宗听从其言并告知了长孙皇后,...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十月,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因贪污犯罪。太宗认为瀛州刺史卢祖尚文武全才,廉洁奉公,便征召他入朝,命他镇抚交趾郡。卢祖尚拜谢出朝,不久又后悔,以旧病复发相辞。太宗让杜如晦传旨于他望他诺守信用,...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一月,岭南部落首领冯盎、谈殿等人互相争斗,久未入朝。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奏称冯盎谋反,太宗命令将军蔺等人征发江、岭数十州兵马大举讨伐。魏征劝谏太宗:中原刚平定,岭南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房玄龄参与处理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宜,太子被废。事后,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勤、褚遂良商议,立李治为太子。随后,房玄龄便兼任太子太傅,仍然执掌门下省的政务,继续主持编撰本朝历史...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因为功劳第一,晋封为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当时,长孙无忌颇得唐太宗宠信,甚至时常可以进出唐太宗的卧室,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唐太宗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
贞观元年,长安灾荒,玄奘抓住机会,随着逃难人群悄然出城,开启了未知的西行之旅。在凉州,他讲经说法,吸引众人。可都督接到朝廷指令,要他返回长安。关键时刻,慧威法师暗中派人护送,玄奘才得以继续前行。到瓜州后,同伴因...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正月,吐谷浑入侵边境,唐太宗主张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等四总管征讨吐谷浑。贞观九年,李靖带兵出征,大军驻扎在伏俟城(今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李世民下诏军国机务全部交给李治裁决。李治每隔一天到东宫处理公务,公务完毕后就去李世民身边伺候饮食与汤药。同年十一月一日,因身体原因李世民再次下诏命有关祭祀、奏章、外宾、军事、禁卫、印信...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命李治监督国政。李世民出发前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摄太子太傅,与刘洎、马周等人共同辅佐太子,并告诫李治治理帝国最重要的事是选贤任能,奖罚得当,大公无私。十月二十一日,...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李世民有意改立第四子魏王李泰为太子,遭到魏征、褚遂良的反对。李泰与太子李承乾明争暗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准备发动政变,...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十五,李治出生在长安东宫的丽正殿,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文德顺圣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四岁时受封为晋王,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遥领并州都督。李治幼时跟随着作郎萧德言学读《孝经》,...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常德(一作常德玄)告发名将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蓄意谋反。唐太宗李世民命马周调查此事,程公颖与公孙常都证实张亮谋反。张亮辩解道:“这两人是怕死,所以诬陷我。随即自述是...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