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自驾方案提供商上半年营收显著增加,但低毛利率的毛病没有改善,仍获纳入恒生指数一系列成分股
重点:
上半年公司营收6.4亿元,年增17.1%,亏损下降1.1%至9,861万元期内公司毛利率由2023年同期的7.55%下降至7.05%本文作者 李世达
随着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中国内地多个城市上路测试,与至少十个汽车品牌获得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正迎来政策利好的东风。不过,自驾方案提供商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仍陷在低毛利率的泥淖中。
知行汽车近期公布今年上半年业绩,期内营收为6.4亿元,同比增加17.1%;毛利为4,485.2万元,同比上升9.3%。股东应占亏损下降1.1%至9,861万元,较去年同期的9,975万元略有收窄。报告期内,公司交付9.6万套自驾方案及产品,同比大增92.9%。
虽然业绩表现稳健,但作为一家已经上市且实现商业化的L2级自驾方案提供商,知行汽车的毛利率在行业中仍处较低水平,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仅7.05%,低于去年全年的9.9%,以及去年同期的7.55%,似乎有愈来愈低的趋势。相反具备芯片设计能力的地平线,2023年毛利率高达70.5%。
夹缝中求生存
问题在于,知行汽车缺乏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百度(BIDU.US;9888.HK)、小马智行或文远知行等在自驾技术研发闻名的公司相比,反而更像一家负责代工的中间商。
知行汽车的快速增长,得力于与吉利汽车(0175.HK)及以色列自驾科技公司Mobileye(MBLY.US)的合作。2020年,知行汽车与Mobileye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向其采购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软件和Eye Q5计算芯片,合作开发Supervision辅助驾驶导航方案,随后取得吉利旗下极氪(ZK.US)的定点开发通知书。
2021年10月极氪001正式上市,带动知行汽车营收大爆发。2021年营收仅有1.8亿元的知行,至2022年大增至13.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六倍,当年营收来自吉利集团的占比高达96%。
根据2023年报,知行汽车向Mobileye采购金额高达1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8.7%;而向吉利集团销售Supervision的收入为10.8亿元,所有来自吉利的收入则为11.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93.3%。
事实上,吉利与Mobileye自2018年便展开合作。也就是说,知行汽车的供应商与客户,本身就是深度合作关系。公司年报中承认,他们无法保证Mobileye不会直接与吉利集团合作,也无法保证两者不会与其他一级供应商合作。
一方面依赖Mobileye提供自驾芯片,另一方面又高度依赖单一客户,令公司议价能力受限制,毛利率自然无法提升。
在近日举行的极氪新品发布会上公布,2025款极氪001将采用浩瀚智驾2.0系统,配备两颗英伟达(NVDA.HK)0rin-x智驾芯片及激光雷达,仅保留入门款车型继续使用Mobileye方案。这意味着知行汽车可能要失去部分订单。
同时,极氪似乎正与Mobileye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将自驾技术本地化。Mobileye在8月初发布新闻稿,宣布将为极氪推出基于EyeQ6H芯片的新一代 ADAS及L2+至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但新闻稿中并未提到知行汽车。
股价仿似过山车
缺乏硬实力支撑,让知行汽车股价显得脆弱。自去年底上市以来,至今已经历多轮大起大落。
至今年4月底,公司股价涨至历史最高的115.6港元,为发行价近三倍。但5月2日及5月3日却分别狂跌12%和39.2%,跌至60港元左右。之后经过一阵缓慢抬升,至6月3日又大跌26.5%,6月20日再跌18.2%,7月2日跌12.4%。
这些还不是最惨。7月17日,知行汽车开市后暴跌68.3%,从84.05港元跌到26.4港元。迫使公司发布紧急公告,强调公司经营一切正常,仍挽救不了后续颓势,截至8月中,公司股价自峰值崩跌了80%。
公司自然知道其商业模式上的问题,一直积极开发自研系统。其全线自研的iDC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正在实现量产。今年上半年,公司已获得括奇瑞、吉利、东风(0489.HK;600006.SS)、零跑(9863.HK)等客户的18个定点函,其中大部分将在2024年和2025年投产。公司似乎即将迎来自研产品的爆发。
在经历大半年的动荡后,市场面终于传来好消息。作为“港股自驾第一股”,知行汽车获纳入恒生指数一系列的成份股(不包括恒生指数),自9月9日起生效,消息激励股价大涨29.3%,回升至28.5港元左右,市场目光重新聚焦知行汽车。
从市销率看,知行汽车为3.2倍,高于德赛西威(002920.SZ)的2.1倍,并不算高。然而,知行汽车想在这一波股价高潮后走得更远,自研系统量产后的表现相当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