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打响第一枪之外,南昌起义还教会了先驱们这两条真理

江舸 2024-03-06 15:50:25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战斗声,这次战斗便是著名的南昌起义。

虽然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起义部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最终没能实现在南昌建立新政权的目的。

参与起义的战士们也在后续转进广东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因此曾有人将南昌起义称为“失败的尝试”。

但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次武装战斗,其意义并不能简单以战果来进行评判。

南昌起义虽然战果不佳,但其依然为艰难的革命形势打开了局面,并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历程中,革命先驱们一直致力于开展工农运动,希望唤起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通过扩大社会影响力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但在军事层面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尝试组织起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虽然部分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军事力量对革命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彼时共产党选择了依附国民党组建革命军,并在黄埔军校的建设中出力颇多。

共产党人的贡献最终在北伐战争中结出了累累硕果,随着北伐军的连战连捷,一个全新的联合政府似乎已经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但随着四一二政变的发生,共产党人的处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两党的合作协议,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革命者,这将共产党人逼入了绝境。

此时党内部分右倾机会主义者依然对国民党抱有期望,他们尝试和汪精卫主导的武汉政府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庇护。

但随着汪精卫在7月15日召开“分共会议”,共产党人才终于认清了国民党政客的真面目。

面对急转直下的政治形势,党内针对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不同的声音,陈独秀等右倾分子依然希望改善和国民党的关系。

但周恩来,毛泽东等人则坚定支持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培养党组织的军事力量,之后再通过军事斗争建立新的人民政权。

在经历了激烈的辩论后“主战派”最终占据了上风,但共产国际代表对于起义一事十分排斥。

他们觉得凭借中国共产党的现有力量,是没有办法和国民党政权对抗的,因此他们也拒绝和起义发生任何瓜葛。

但革命先驱们并没有受到共产国际消极态度的影响,他们认为如果不发动起义,那么仅有的革命力量也即将被迫害殆尽。

最终党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并要求党掌握的和受党影响的部队,向南昌地区集中。

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红军和解放军这两支人民军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各个战场上展现出了远高于敌人的战斗力。

这既源于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念,也和党掌握对军队的绝对指挥权密不可分。

我们都知道解放军有着听党指挥的传统,也了解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对确立军队控制权的重要作用,但大家往往都忽视了南昌起义,对于革命军队指挥权探索的重要意义。

在发动南昌起义的时候,南昌周边的国民党军队数量要远远多于起义军人数,这让大家对于战斗的前景产生了一丝担忧。

为此有人提出了可以笼络在南昌驻军的第二方面军将领张发奎,在暴动后联合第二方面军返回广东,进行“二次北伐”。

为了尽快定下南昌起义的作战计划,党中央要求周恩来分组相应事务,并组建了由聂荣臻、贺昌、颜昌组成的前敌军委。

在经过商议之后,众人明确了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总方针,这也从根本上否定了将张发奎引入起义队伍的打算。

在之后的起义准备工作中,党组织为了明确起义的具体安排就举行了三次集中会议,期间参与起义的将领对于党中央的决议表示绝对拥护,这也是后来“党指挥枪思想”的初次实践。

在南昌起义结束之后,起义部队南下转战的线路也都是党中央安排决定的。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但战士们和各级指战员都没有丧失对党组织的绝对信心。

这种党组织统一指挥的方式,也为之后的军队改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南昌起义失败了”的说法甚嚣尘上,提出这一理论的学者基本都将目光集中在南昌起义的战斗,以及那支义军的后续发展之上。

他们指出南昌起义未能夺取南昌,也没能有效保存有生力量,因此是一场彻底的失败。

但事实上党中央对南昌起义的安排策划,从最开始便不止着眼于一场战斗,或者一支队伍的胜败。

他们希望利用这样的武装起义,唤起更多无产阶级投身于革命之中,将当时已经被打散的革命力量重新聚合起来。

1928年4月,在参加中共六大之前瞿秋白曾经准备了一份书面材料,其中便提到了党中央策划南昌起义的本来目的:

决定叶、贺南昌暴动之举行……主要的意义是发动湘、鄂、赣、粤的群众暴动,重新团聚已受很大损丧而散乱的革命力量,发动共产党员军官之下级军队独立奋起与国民党左派军队(贺龙)共同反对国民党的武汉中央及蒋介石、李济深的统治,以革命的政纲号召左派国民党群众起来共同奋斗。

从这份珍贵的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党中央的谋划中,南昌起义就像一根火把,他们希望借由这次军事行动点燃人们的希望,从而将各地的革命群众再次联合起来,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储备力量。

事实上在南昌起义发生之后,共产党组织便在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均发生了武装起义,这给国民党当局在当地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广东海陆丰地区的起义更是占领的海丰县城,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这为后续的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在离开南昌后奉命南下,他们本来希望进入广东地区谋求发展,但一路上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让他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这支义军并没有丧失战斗决心,他们中的部分人前往海陆丰支援当地的农民起义,并在攻打海丰县城的战斗中居功至伟。

这些士兵也成为了日后根据地武装的重要依仗,为当地革命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朱德作为南昌起义的指挥官之一,在经过一系列恶战后其麾下的士兵只剩下八百余人。

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朱德发起了天心圩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等运动,将这支残兵打造成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军队。

他们在结束训练后,转入粤赣湘边界地区打游击,在湖南地区的秋收起义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朱德的队伍帮助湘南的义军拿下了多场战斗的胜利。

在每次战斗结束后,朱德都会在当地训练起义的民兵部队,他们在接受训练后战斗力大幅提升,这也是湘南地区的起义战斗进展得有声有色的关键原因之一。

在朱德的领导下,湘南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发展迅速,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并马上遭到了敌军的围剿。

为了保证军队的有生力量,朱德只得带领他们离开了湘南地区,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朱德决定与参与秋收起义的毛泽东会师。

最终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家在井冈山成功会师,这令罗霄山脉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有了继续发展的条件。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井冈山承担起了接纳各路义军的职能,彭德怀的平江起义残部以及部分南昌起义军相继前来投奔,这有效的保存了宝贵的革命力量。

更关键的是,朱德等将领在经历了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全过程后,认清了中国的革命现状。

他们知道效仿苏联模式主攻大城市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应该先积蓄力量再与敌人作战,这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的发端,也是一条通向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南昌起义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其在历史上的意义并非仅有“第一次”这么简单。

南昌起义首先鼓舞了低谷中的革命人士,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革命的信心,其还有效调动了周边省份工农阶级的反抗热情,为后续革命工作的开展打开了局面。

更重要的是,南昌起义为革命先驱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们从这场战斗中吸取了大量经验教训,并总结出了“党指挥枪”,“农村包围城市”等正确结论,这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论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建军精神的基本内涵》,刊登于《苏区研究》2023年02期。

0 阅读:12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