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的秘密

书卷道亦有道 2024-05-13 02:03:30

文章摘自水木然新作《人性的秘密:洞悉人性方能懂为人处事——生活、工作中的交际行动指南》

能让我们的身体兴奋愉悦的物质有两种,第一种是多巴胺第二种是内啡肽。

多巴胺负责带来“快感”,内啡肽负责带来“幸福感”。它们两者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又该如何从快感升级到幸福感?

一、多巴胺与快感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负责帮大脑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当人被外界刺激得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分泌出来,从而让我们产生“快感”。

因此,人类上瘾的各种行为背后,都是多巴胺在起作用。

2000年的时候,有人因为研究透了它的工作原理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种上瘾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以嗑瓜子为例,我们嗑瓜子的时候可以一颗接一颗不停地味,但是如果把瓜子仁全部剥好放在我们面前,却索然无味。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根本,嗑瓜子的行为是一种“自我奖赏机制”。每嗑完一颗瓜子,我们就会品尝到一点香香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嗑下去,一直持续这种简单机械的行为,直到感到口渴乏味为止。

打游戏亦是同理,我们在游戏里不断地闯关升级,每闯一关、每打一怪就能得到一份奖励,于是我们乐此不疲,可以一直玩下去。

和嗑瓜子一样,在游戏里,如果直接把大奖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反而没什么兴趣了。

因此,让我们上瘾的并不是快乐(多巴胺)本身,而是不断地得到快乐(多巴胺)的过程。让我们孜孜不倦的,不是奖励本身,而是奖励机制。

我们的快感不是来自快乐本身,而是快乐来临的感觉。

然而,人产生快感的阚值是会不断升高的。一个人要想一直获得快感,就得不断加强刺激的程度。我们需要被更持续、更强烈地刺激,才能继续获得快感。

比如有的人抽烟,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后来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最后甚至要两根烟一起抽才有感觉一一这就是快感阚值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快乐。

同理,当我们剧短视频时,大脑也需要得到频率更快、更刺激的内容,才能持续愉悦。因此,刷短视频的时间越长,你的手指就会滑得越快......直到你的大脑内存变满为止,此时内容已经无法输入你的大脑。

这时你不仅没有了快感,而且会对外界的一切都打不起精神,消沉沮丧,一切都索然无味。此时人的中枢神经疲劳与身体肌肉疲劳已经不一致了,就会导致失眠.....长此以往,就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伤害。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小鼠脑中埋个电极,让小鼠踩踏板放电,每踩一次,电极就会刺激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兴奋。结果,小鼠以每分钟几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

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可以被无限满足,他就会无止境追求更刺激的快感,直到快感阈值提高到一个无法满足的高度,再也感受不到快乐。

想一下我们现在的手机上瘾吧,无论是朋友圈的信息还是短视频,我们需要不停地点开“下一条”,这就是多巴胺主导的奖励机制在告诉你,下一条会更刺激。这种感觉似乎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但是当我们点开了新消息,又在期待下一条消息,于是不停地刷新下一条内容。

每次刷完短视频、打完游戏、看完紧张刺激的电影后,放下手机,反而会觉得更焦虑,充满了无尽的空虚,在这种满足和刺激之下,我们已经不需要再去费心地做“选探”了,人变得越来越懒,甚至已经懒得选择和辨别了,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人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痴迷于简单的感官刺激。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APP算法推荐的配合下,这种上瘾机制被各个平台玩到了极致。

“算法推荐”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不停地收集你的数据,站在高维解读你、透视你、审视你,知道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然后再给予无限满足。你越喜欢什么,它就反复给你推送什么,挖掘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无限沉溺。

如今我们刷到的绝大多数爆款视频,都是通过大量专业团队不断地研究我们的喜好,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各种反转剧、雷人剧、甜宠剧等。这些剧在平台算法的帮助下,精准地被推荐给每一个符合其口味的观众,让其备受刺激。

每个APP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用尽最前沿的科技(AR、VR),用更强大的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大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再在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不断地给你刺激,让你持续地“爽”,离不开它们。

他们还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点设计“奖赏”,比如不断地制造惊喜和奖励,或物质或精神,从而提高用户的留存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打开率,增加打开APP的时间,这会让APP更值钱,赚更多的钱。

即便像谷歌这样的以“不作恶”来标榜自己的公司,其产品设计的核心逻辑依然是如何才能提升点击率,延长用户使用时间,然后见缝插针地去卖广告。满足这个逻辑的产品才能被定义成好产品。

有这样一种解释:“上瘾”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在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造成神经功能受损。

不断地刷新手机,这个动作背后是我们的焦虑在不断增加,我们只是靠寻求奖赏去掩盖这个问题,成了被奖赏驱使的奴隶。

为了让我们能够上瘾而产生用户黏性,平台每次都只给予一点点奖赏,于是我们就像在沙漠中觅水,反而越来越渴。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未来有很大一部分人将成为多巴胺的奴隶,他们衣食无忧却又无所事事,习惯于沉浸在各种娱乐、游戏和感官刺激中。

二、内啡肽与幸福感

内啡肽,是一种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有止痛的效果,等同天然的镇痛剂,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成就感,使人内心宁静。

内啡肽的价值就太多了,它可以让我们提高学习成绩、对抗疼痛、振奋精神、缓解抑郁、顺利入梦、调节情绪、提高免疫力,还能让我们抵抗哀伤、提升创造力、充满正能量、提升社交能力等,内啡肽因此也被称为“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甚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负面情绪。

这就像完成了一项任务或者达成目标之后的放松,此时的我们内心充实、平静,对自己认可,对未来充满信心。

多巴胺和内啡肽有什么不同呢?

举个例子,它们在爱情中的作用不一样:人们相爱往往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多巴胺在起作用,它让我们瞬间心动、一见钟情、蠢蠢欲动;但是当干柴烈火的激情褪去之后,就轮到内啡肽起作用了,它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温暖、平和、默契、长久的感觉。

这种感觉虽然温柔,但也是温柔一刀,照样能使人上瘾。爱情靠多巴胺,婚姻靠内啡肽。一见钟情的怦然心动是多巴胺的作用,天长日久的相濡以沫则是内啡肽的效果。

决定一段婚姻是否牢靠,就看夫妻双方能否激发对方内啡肽的分泌,唯有它才能使人产生宁静而甜蜜的幸福感。

那么,内啡肽怎样才能产生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吉尔曼发现,人体产生内啡肽最多的区域以及内啡肽受体最集中的区域,居然就是学习和运动的相关区域。

科学家发现,多巴胺的产生靠刺激和奖赏,是外界驱动,而内啡肽的产生靠的是心血和汗水,是内在驱动。

学习、运动、挑战自我等活动,往往容易促进人体分泌内啡肽。

比如,当我们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就会刺激内啡肽的分泌。跑步过程中有一个奇妙的“极点”。在极点到来之前,人会感到非常疲惫,但是一旦越过了那个点,身体就会充满活力,这是因为过了某一阶段内啡肽就会分泌,然后让我们变得轻松了。

那些需要坚持的事,往往容易分泌内啡肽,比如跑步、爬山、朗读等,除此之外,练功、冥想、静坐、瑜伽等行为,也会提高内啡肽的分泌量,因此这些方面的“修行者”也被称为内啡肽体验者。

多巴胺的存在,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让你感到“爽”的东西,往往最后会让你痛苦。布内啡肽的产生,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一凡是让你痛苦的东西,多数最终一定会让你成长和进步。

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

越是能让你在当下感到痛苦的事,越能使你获得长足进步,比如晨练、阅读、瑜伽等,你在训练的时候很累,你在早起的时候很痛苦,你在努力的时候很煎熬,你听真话的时候很不舒服但恰恰是这些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才会让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脱离简单粗暴的感官刺激,让自我置身于逆境当中感受痛苦,以此增强忍耐力,不失为一种修行的方式痛苦,是觉悟的最快方式。因为痛苦可以更直接地触动灵魂因而顿悟,这种顿悟就是内啡肽在起作用。

内啡肽是体力和精神双重努力的结果,它带来宝贵的幸福感,而不是暂时的快感。

5000年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两个字:克己。克己的背后,其实就是努力帮我们分泌内啡肽。

克己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但克已是违反生物本能的行为。在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追求简单快乐的社会大背景下,主动克制自己欲望就显得难能可贵,当大部分人选择被麻痹的时候,只有极小部分人选择精进。

那些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这种人,他们选择自律,选择忍受各种痛苦,从不随波逐流,这也是不断“精进”的过程。

三、逃离快感陷阱,迎接内啡肽

如果一件事很痛苦,人就会逃离,寻找安逸和享受,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

多巴胺是我们的本能产生的,内啡肽是我们的反本能产生的。

顺从本能只能产生快感,反本能才能产生幸福。

世界上的快乐分为两种,即一次性消耗型的快乐和持久的补充型快乐。多巴胺是前者,内啡肽则是后者。

越是心智弱小、随波逐流的人,越喜欢用消耗型的方式来寻求快乐,比如看娱乐节目、玩网游、刷短视频、看直播等,他们是多巴胺的奴隶。

越是内心强大、精神坚韧的人,越善于用补充型的方式来寻求持久的满足和快乐,比如跑步、阅读、学习及结交高人等,他们善于制造内啡肽。

消耗型的快乐简单可取、唾手可得,可以轻易获得满足感,让我们被舒适圈包围,导致稍微有难度的事,你都不想尝试,而偶尔稍微努力一下,你就以为自己在拼命。

补充型的快乐却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不适应甚至会感觉很痛苦,因为非常反本能,但是一旦过了临界点,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因此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结果。

未来的社会会非常有意思,当多数人都在追求快感的时候只有少数人选择精进,靠自律获得长足的进步在算法的配合下,未来的内容生产和推送机制将更加高明可以精准地投放给多巴胺依赖型的人。越来越多的人独立思考能力将会逐渐消失,生物本性将越来越凸显,因为他们越来越依靠本能、情绪、应激反应去处理各种事情。

如果不克制自己就会随波逐流,沉浸在各种低级快乐和感官刺激之中难以自拔,被各种廉价的食品填饱,在各种短视频、小说、娱乐节目、游戏中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要警惕,避免成为这种人。

0 阅读:7

书卷道亦有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