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可以说极为热闹,先是联发科率先推出天玑9400,紧接着就是高通骁龙8至尊版高调亮相。而且这两款全新旗舰SoC相比各自的前代,普遍都带来了40%左右的总体性能提升,同时在实际游戏场景的功耗也有着很明显的降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手机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大家都比较“兴奋”。事实上,就在最近这几天,找我们三易生活询问新机购买建议的朋友也明显多了起来。
平心而论,今年年底这一轮新款旗舰移动平台确实做到了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大幅降低日常典型工况下的功耗。再加上目前已经有消息显示,谷歌方面也已经“出手”,趁热打铁地要为新平台提供更长的系统更新周期。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今年年底的这一轮搭载联发科和高通新款旗舰平台的手机,确实会比往年要更加值得购买一些。
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目前的这些新平台就完全“无敌”,甚至是没有使用方面的短板或槽点了呢?其实也不至于。因为至少从目前来看,我们三易生活已经发现了部分新机在功能设计、或者说在硬件性能上的一个槽点。那就是它们虽然强大、但可能还“不够强”的AI性能,以及用户可能不得不为此付出的代价。
具体来说,大家想必可能知道,今年无论联发科还是高通的新款旗舰SoC,都宣称自己实现了数倍的AI性能提升。相关手机厂商也会说,新的移动平台现在不只是可以实现“端侧生成式AI”,而且首次具备了运行端侧多模态大模型的能力。
这是什么概念呢?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从理论上来说,今年底到明年初的很多新款旗舰手机,它们的AI功能将不会再是割裂的“修个图”、“写个文章”。取而代之的是,这些手机可以用单一一个AI程序,同时做到视觉、听觉、文本、绘图,甚至是视频生成等多个不同的功能。
比如你或许可以用摄像头对准一个数学题,然后直接让手机现场解题;又或者是手机可以主动地分析你今天去了哪、拍了哪些主题的照片、点了哪些外卖,然后给出一个“接下来的行程怎么可以更省钱”的综合建议。
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技术显然会让手机真正变得“善解人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多模态AI要想真正能够“理解”用户的所处的环境、需求,也就意味着它们需要用摄像头、麦克风等传感器来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同时也会涉及到对机内照片、文档、网页收藏、App使用记录的深度访问和内容分析。
没错,想必大家看到这里已经反应过来了,如此强大的AI功能,难道不会有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吗?其实还真不一定。毕竟用户隐私在如今已经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厂商来说,当他们真的要做上述这种用户行为记录和分析时,一方面必然会在相关App里给出足够多的隐私提示。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分析也必须实现完全本地化、完全基于端侧AI算力,在本地加密执行的形式,厂商是绝对不可能、也没这个胆子去把用户行为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的。
但是这样一来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就出现了,至少从目前我们三易生活所观察到部分芯片厂商公布的Demo,以及第一批已经上市机型的相关功能来看,它们的这类“用户行为记录和分析”功能,似乎还不能做到完全即时的反应和无感的后台处理。
比如在其中一些机型上,就要求用户需要在晚间睡觉时将手机进行充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手机才会开始分析和总结用户过去的行为、访问记录、照片和文档内容,并在第二天早上给出总结报告或建议。
在另外一些手机上,虽然AI分析可以在白天执行,却并不能后台运行。例如用户要想让端侧AI给拍过的照片进行自动分析、总结、分类,就必须要一直开着“相册”APP,然后等待一段不短的时间后才能看到结果。
很显然,这样的体验多少就有点尴尬了。从我们与一些AI从业者的沟通结果来看,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如今智能手机的AI性能依然“不足”,所以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相关数据的检索分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厂商会要求用户要在睡眠时间给手机充电,但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另外一些机器上,AI内容分析可以在白天运行,但必须要相关App处于前台状态。
因此问题更有可能是出在了NPU的能效上,也就是说现在手机的AI性能确实是足够的,但是它们的NPU“全力运算”时的功耗,可能还是太高。所以厂商们才不得不将端侧数据分析设计为只能在夜间充电时运行,或者是在用户将特定App置于前台时才运行。因为如果让NPU在白天后台“全功率运行”,那么站在用户的角度,就可能会觉得“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但手机却热起来了”。
当然,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要是不使用这些端侧内容总结、行为分析的功能,是不是就不存在NPU功耗的槽点了?反正这一代的新旗舰日常用或是打游戏,总还是比以前更好更省电的。
的确如此,但这其实就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果目前这一代旗舰SoC实际上依然还不具备足够的性能(或者说足够的能效比),去真正实现完全实时的环境感知、内容和用户行为分析,那为什么各大手机厂商又要去做这个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