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咱们瞧了清朝皇陵里看着挺节俭,实际花钱最多的清宣宗道光皇帝慕陵陵宫区外面的那些建筑。今天呐,给您讲讲陵宫区里头的特别之处。
进入隆恩门,前方是清慕陵的隆恩殿,这里是供奉道光皇帝和皇后神牌和祭祀的地方。慕陵的隆恩殿与前面的五座清帝陵,也就是清孝陵、清景陵、清泰陵、清裕陵、清昌陵的隆恩殿不同,它的规模很小。之前皇帝的隆恩殿是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可是到了慕陵,隆恩殿改成了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而且带了回廊。东西配殿也由传统的面阔五间改为面阔三间。表面上看,这样的改动非常符合道光皇帝的节俭的性格,那么事实是这样吗?接下来咱们进入隆恩殿里边,大家就知道了。
现在咱们就进入了慕陵隆恩殿的里边了,前方是三间暖阁,在暖阁内设有神龛,供奉着墓主人的神牌。看到隆恩殿里边会觉得道光皇殿确实非常节俭,就连大殿的木头也不刷红漆,也没有彩绘,这能省下不少钱,但实际上,慕陵的整座隆恩殿可都是金丝楠木的建的。由于木材光泽非常强,色泽如金丝,晶莹璀璨,因此被称为“金丝楠木”。
在古代,它是皇家御用的上等建筑材料和制作名贵家具的首选。明清两代,金丝楠木是严格规定禁止皇家以外的人使用的,违律者轻则抄家,重则除斩。所以也有“一楠一命”的说法。由于从明朝开始大量采伐金丝楠木,到了清朝道光朝的金丝楠木就非常稀少了。道光的父亲嘉庆皇帝在营建昌陵时就找不到楠木,后来他们想到北京东直门城楼是楠木的就给拆了,但后来还是不够用,嘉庆只能用松木代替。普通的楠木都这么难找,更别说珍贵的金丝楠木了。那么,道光皇帝慕陵的金丝楠木是从哪来的,至今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慕陵的隆恩殿是在金丝楠木的原木上以蜡涂烫,保持了金丝楠木本色,而且还用了高浮雕和透雕的手法雕刻了很多图案。在整座大殿的天花板全都是龙,此外,门窗和隔扇等等也雕刻了许多龙纹图案。据统计,慕陵隆恩殿共雕刻木龙达1000多条,这些雕刻可比彩绘花钱贵多了。
接下来咱们从隆恩殿继续往北走,后方有三座桥。这里与前几座清帝陵也不同。清景陵、清泰陵和清昌陵在琉璃花门前是没有玉带河的,所以不用建桥。清孝陵和清裕陵在琉璃花门前有玉带河,所以顺治的孝陵建了三座平桥,乾隆的裕陵建了三座一孔桥。而慕陵正中建了一座带石栏杆的三孔平桥,两侧各建一座不带栏杆的三孔平桥。
过了桥,正常情况下是琉璃花门,也叫陵寝门。但是慕陵直接改成了四柱三门的石牌坊,将陵名刻在了石牌坊上。这座汉白玉的石牌坊比建琉璃花门也贵得多。
咱们继续往北走,过了石牌坊,这里没有二柱门,直接就是石五供。来到这片区域,大家就能看到慕陵的围墙了,与其他几位清帝陵不同,慕陵的围墙的墙面光滑平整,严丝合缝,这可是最高级最讲究的“干百墙”工艺建造而成。据说,当年的工匠们把每块砖都要进行细致打磨,成为一边厚一边薄的样子,然后是不用水泡,直接一块儿一块儿的摆起来,薄的以便朝里,厚的朝外,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凹槽,然后再向凹槽灌灰浆。这种围墙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对灰浆和砖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穆陵的这圈围墙是非常贵的。
咱们继续往前过了石五供,正常情况下是方城明楼,穆陵却没有。这是道光皇帝在第二次调整时裁撤的,但是后来他又后悔了,道光皇帝临终前下了一道谕旨,意思说他去世后,在明楼碑上刻“大清某某皇帝之灵”道光皇帝明知道他的陵寝没建明楼,当然也没朱砂碑,那为什么还要留这个谕旨呢?其实道光皇帝是在暗示他儿子咸丰皇帝,我是裁撤了方城明楼,也不好意思建了,你继位后,可要给我补建方城明楼。咸丰皇帝继位后,他当然明白父亲这话的意思,也确实想给道光的慕陵补建方城和明楼,可是当时的国家财政已经是十分困难或慕陵在设计上是不适合建这两个建筑,总之,最后也没补建。
咱们继续往后,大家看圆形的建筑就是道光皇帝的宝顶。在保定下面就是慕陵地宫。这座地宫不是九门四穴的,而是四券二门。这也是慕陵的不同之处。
清慕陵的地宫里一共葬了4个人,分别是道光皇帝,他的原配妻子孝慕成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孝顺成皇后佟佳氏,还有咸丰皇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如今清穆陵的地宫是保存完好的,从来没有被盗。
在慕陵宝顶下面的月台,可是用一整块巨石铺设而成的,看上去是非常的大气。但是,这种巨石开采、运输,还有安装可是费时费力的。看到这儿,您觉得道光皇帝是真的节俭吗?
在史料中,道光皇帝在生活上确实非常节俭,也可以说他是有点吝啬,这个咱们从他的画像就能体会到。但是,看完他的慕陵后,就会发现他的节俭只有虚伪,可不是发自内心的。其实,道光皇帝在生活上节俭是有原因的,他就是希望以身作则,来改变当时官场的奢靡风气。但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不可能的。道光在东陵和西陵的两座陵寝,前后用了十五年,修建的用时最长,建东陵宝华峪陵寝花了多少钱?在文献史料中没有记载,估计不会少于300万两白银。后来,他在西陵营建慕陵用了243万两白银,两座帝陵一共花了500多万两白银,这就已经超过了乾隆皇帝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陵寝的开销,是清朝帝陵中花钱最多的。
道光皇帝名爱新觉罗·旻宁。他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当年道光皇帝接手的是一个吏治腐败、人口压力巨大、制度落后的烂摊子。如果想改变现状,他就必须大胆革新,然而道光皇帝和他的父亲嘉庆皇帝一样,缺少雍正皇帝的那种魄力和勇气,凡事力求严谨平稳,中规中矩,这样的皇帝是适合在盛世期,可不适合清朝的衰败期,后来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大清帝国逐步走向了衰落的“导火索”。在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驾崩,终年69岁。
正常情况下,咸丰皇帝要给他父亲的陵寝定陵名了,清朝的陵寝制度规定,每座帝陵的陵陵都是老皇帝驾崩后由新皇帝命名,也就说,老皇帝生前是不知道自己陵寝叫什么的,但是墓陵不同,当年道光皇帝带着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还有他的皇六子奕歆,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到他自己的陵寝,道光皇帝写下了“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呼!其慕与慕也。”如今大家来到墓陵,在石牌坊后面就可以看到。据说,这个是当时道光皇帝自己写好后,放在隆恩殿的冬暖阁里的,这件事后的不到两年,道光皇帝就驾崩了。后来,咸丰皇帝想到了这份朱谕,赶紧派人拿回北京。咸丰皇帝反复攻读,发现在这19个字中,“慕”字竟出现了三次,咸丰皇帝这才明白,原来他的父亲已经想好了陵名,而且是暗示将来给他的陵寝命名“慕陵”。
“慕”字,有仰慕羡慕之意。当年道光皇帝眼望祖上的发祥地东北,非常仰慕自己的老祖宗从一个小部落演变成庞大的帝国。他登基后,不但没有让清帝国变得强大,反而让大清国衰败不堪,甚至还失了国土。他心里是愧疚的,而且他也非常仰慕“关外三陵”的简朴风格。所以,他是非常希望自己的陵寝能叫“慕陵”的。但是碍于祖制,他自己不能明说,后来,道光皇帝冥思苦想,终于想出这条妙计。也就是说,清慕陵是清朝唯一一座皇帝生前暗定自己陵名的帝陵。
【本页图文和视频是“巡游华夏TourChina”原创,全网版权监测中,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