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陈士榘主动避开与毛主席合影,毛主席一把拉住他:就站我身边

红色风云录 2024-06-22 09:13:03

1949年南京解放之后,陈士榘本应该率军继续向南进军,可左等右等不见陈赓的四兵团来接防。心急如焚的陈士榘赶紧向上级打了报告,结果得到的答复是陈赓兵团还在江西,可能得再等一个月。

正在陈士榘焦急等待的时候,刘邓首长率领机关进驻南京,让陈士榘留下担任南京警备司令。陈士榘打了一辈子仗,一听说不让他继续上战场,当即有些不乐意,请刘邓首长另选他人。

“你就不要推辞了,我不是也放下枪杆子,当起南京的父母官了嘛!”刘伯承笑着劝说道。

就这样,陈士榘不得不留在了南京,当起了警备司令。由于当时他还是八兵团的司令员,所以陈士榘就每天独自开着一辆美国吉普车来回跑,处理两个部门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之后,刘伯承主动提出创建军事学院的要求,得到中央的批准后,刘伯承辞去了一切行政长官职务,专心投身到办学之中。在组建军事学院的过程中,刘伯承决定让陈士榘担任学院教育长。

“我哪里懂教育呀?我就会打仗!”陈士榘知道刘伯承是出了名的注重军事教育,生怕搞不好耽误了刘伯承。没想到刘伯承却说,不让他讲很多的课,最主要工作的就是管理好学校。

陈士榘推辞不过,只好应允。正当他准备在军事教育领域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新的任命发到了南京,陈士榘被委任为工程兵司令员,即刻进京赴任。

刘伯承本不愿放陈士榘走,但也拦不住中央的调令。等陈士榘举家来到北京才知道,中央军委原本有两个人选,是毛主席拍板让陈士榘来担任工程兵司令员一职:

“陈士榘祖父克山、克水,父亲、叔叔工兵管带,工程兵司令非陈士榘莫属。”

陈士榘一到北京,立刻开始紧张的组建工作。当时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军委也没有具体的指示,陈士榘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南京军事学院专家们的建议,很快工程兵部队就初具规模。

1958年,黄河中下游出现特大洪峰,郑州黄河大桥桥墩被冲毁,京广铁路被迫中断。毛主席听说此事后,立即召集刘少奇、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开会,研究如何应对这一场天灾。

会后,周总理召见陈士榘,当面交待了这项紧急任务。陈士榘从各地抽调了5000多人,带着各类器材奔赴郑州,陈士榘先亲临抢险工地,指挥部队架设浮桥,方便抢险救灾。

当时黄河正处在洪水期,汽车根本开不到河边,指战员们只能踏进几尺深的淤泥之中,将单舟推到水边。战士们好不容易顶着咆哮的洪水架设了几百米的浮桥,结果第二天就被冲垮了。

“你们这样的器材,在黄河洪峰上根本架不起桥。”苏联顾问摇头说道。

几天之后,周总理亲临现场,看到指战员们仍在河中做演练,不禁有些担心。陈士榘当场向周总保证,不架成浮桥决不收兵。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演练,一条千余米长的浮桥终于和岸滩道路相连。

1958年,中央军委根据钱学森的建议,决定建立导弹试验靶场。原本这一任务应该交给炮兵负责,但陈锡联想来想去,觉得炮兵难以胜任这一任务,于是中央军委便交给了陈士榘的工程兵部队。

罗布泊的白天就像是一个蒸笼,无论喝多少水都觉得口渴。遮天蔽日的黄沙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一旦刮起旋风,整个人从里到外全是沙子,帐篷被卷跑,连汽车都能被掀翻。

到了晚上,尤其是冬天,寒冷干燥的天气把人冻得瑟瑟发抖,就算盖几层被子,有的时候胡子和被子还要被冻得粘连在一起。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人喊苦喊难,从军官到战士,从干部到职工,每个人都在加班加点工作,甚至到了深夜,戈壁滩上都是人声鼎沸,为此陈士榘不得不下过好几次休息的命令,结果战士们却振振有词地说:

“反正我们回去也没有事!”

经过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施工,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工程兵部队就提前三年完成了任务。1960年,新中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在罗布泊发射成功,四年之后,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成功。

年末,陈士榘回京参加新年联欢晚会,毛主席在特意找到陈士榘,当面向他表示了祝贺。恰好张爱萍从旁边走过,毛主席一把拉住他,指着陈士榘笑着说:

“你们做窝,他们下蛋,我们中国人民说话开始算数了。”

1966年政治风暴开始后,陈士榘毫无意外地受到了冲击,惶惶不可终日。在一次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各单位代表的大会上,陈士榘迎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走上主席台后,就迅速退回到主席台后台。

忽然,毛主席停下脚步,望向一边鼓掌一边回头的陈士榘,拉住他的手就往前拽,硬生生将他拽到了自己身边。台下的记者们见此情形,赶快拿起手中的相机争相拍照,会场中的闪光灯顿时闪如白昼,令人眼花缭乱。

毛主席的这一举动,就是在宣告自己是要保陈士榘的,陈士榘是自己非常信任的革命领导干部。自此,陈士榘的处境便好了不少。

早在1927年,陈士榘参加秋收起义部队的时候,就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毛主席。三湾改编之后,部队第一次发展新党员,毛主席唯一一次亲自主持入党仪式,陈士榘就是六名新党员中的一位。

没过多久,陈士榘在战斗中的勇猛表现,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四渡赤水之后,毛主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进军云南,决定先佯攻贵阳,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陈士榘。

陈士榘率军进攻的过程中,让传令兵举起“青天白日旗”走在最前面,大摇大摆向贵阳方向前进。这一举动迷惑了守城的国民党团匪,直到陈士榘的队伍兵临城下才反应过来。可惜为时已晚,陈士榘早已经做好战斗准备,没费多少功夫就攻了下来。

陈士榘作战勇猛,灵活善变的能力,让毛主席深感放心。之后的长征路上,毛主席每到一处,都要将警戒任务交给陈士榘来负责,足见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1973年,陈士榘胜任中央军委常委。在八大军区对调的会议上,毛主席调侃着对陈士榘说:“假如说党内有山头的话,我们还是一个山头呢,都是井冈山的嘛!”随后,毛主席问陈士榘,当年一起上井冈山的还有多少人,陈士榘想了想说:

“大概还有二十多人吧。”

“我们这些人能活到现在可不容易呀!”毛主席感慨地说道。话题转到军队领导班子问题后,毛主席叮嘱陈士榘要支持这次调整工作,陈士榘当场向毛主席保证:“一切行动听从您的召唤。”

陈士榘万万没有想到,毛主席的这一次接见,成了他和毛主席的最后一次对话。

1995年,陈士榘病重住进了医院。弥留之际,妻子问陈士榘这一辈子最爱的人是谁,陈士榘喘着粗气,用微弱的声音回答:

“毛泽东。”

参考文献:

[1]何立波.被誉为“工兵王”的开国上将陈士榘[J].党史博采(纪实),2011,(10):11-15.

[2]王晓建.陈士榘上将二三事[J].百年潮,2019,(09):68-70.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9.09.011.

[3]陈人康口述;金汕,陈义风著. 一生紧随毛泽东 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矩.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03.

0 阅读:118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