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翟白元直呼毛主席“毛老头儿”,聂荣臻:他们的关系不一般

红色风云录 2024-06-22 09:07:39

1949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踏上了访问苏联的道路。在莫斯科火车站,毛主席检阅了苏联仪仗队,那些高大士兵整齐划一的动作,让毛主席大开眼界。

甚至都走到红毯的尽头,毛主席还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仪仗队。

两个多月后,毛主席结束苏联访问。在回国的专列上,毛主席问周总理,在莫斯科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周总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红军仪仗队。”

“英雄所见略同啊。”毛主席笑了笑,将目光移向窗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发来照会,决定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半个月之后,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正式向毛主席递交国书,中央决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

当时新中国并没有专门的仪仗队,因此毛主席指示将中央警卫团一营一连改为仪仗连,专门担负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的仪仗任务。为了完成好第一次迎宾任务,仪仗连一组建即开始突击训练。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仪仗连来不及做礼服,临时决定穿缴获的日军军衣、马裤,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毛主席对于首次仪仗司礼仪式非常满意,但当时他还没有考虑马上组建一支专门的仪仗队。

1952年,蒙古总理访华。为了欢迎这位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个来访的外国总理,中央军委在没有仪仗队的情况下,决定派仪仗连执行仪仗仪式。为了做好迎宾的准备工作,仪仗连进行了预演,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过去仪仗连一直训练举枪敬礼,从来没有经过分列式训练,对仪仗司礼程序更是不甚了解。如果在欢迎仪式上出现纰漏,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新中国将会被全世界所耻笑。

情急之下,中央军委只好向沈阳军区“借”人,第七步校的校阅部队曾经参加过开国大典,有较好的阅兵基础。100名步校学员火速赶往北京,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临时拼凑的仪仗队初具规模。

蒙古总理到华当天,周总理出面负责迎接。虽然仪仗队没有出现明显的差错,但比起专业的仪仗队来,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欢迎蒙古总理回来,周总理一刻不停地找到毛主席,提出要组建一支专门的仪仗队。

“我们确实应该有自己的仪仗队。”毛主席点了点头,下定了决心。

1953年6月,解放军独立仪仗营正式成立。经过标准化的筛选,一批条件比较好的干部战士被选了上来。在挑选营长的时候,公安警卫师的领导犯了难,因为营长是举行迎宾礼仪时现场唯一的指挥员,将所有的干部排队作比较后,最后选定了王立堂担任营长,翟白元担任教导员。

次年,越南总理范文同访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前往前门车站迎接。当毛主席一行走到仪仗队前,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翟白元:

“小鬼,一年不见,你也来了!”

“你老头儿都来了,我小鬼也得来呀!”翟白元向毛主席敬了一个礼,调皮地说道。周围的其他中央领导听到他们的对话都笑了,聂荣臻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他们的关系可不一般,甚至比咱们还好。”

翟白元18岁就开始给毛主席担任警卫员,和毛主席朝夕相处,关系融洽。毛主席没有架子,经常和警卫人员开开玩笑,时间一长,警卫人员就敢和毛主席开玩笑,而翟白元是所有警卫人员中,唯一敢叫毛主席是“毛老头儿”的人。

1939年冬天,毛主席正在窑洞里写东西,翟白元担心毛主席被冻坏,便在毛主席的脚下放了一个火盆。没想到毛主席写作太过专注,把脚放到了火盆架上,鞋底直接被烧了一个大洞。

翟白元听说之后,担心毛主席会生气,一直躲着不敢见他,没想到毛主席却主动找到翟白元,把那双烧坏的鞋交给他,让他帮自己补一补。翟白元见鞋子破的厉害,顺手就扔出了窑洞。

“你扔了我的鞋,让我打赤脚干革命啊?不行,你得赔。”毛主席假装生气地说道。翟白元也干脆,脱下自己的鞋推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看了看,不屑一顾地说:

“不行,你得赔我双新的。”

原本毛主席只是和翟白元开玩笑,想让他放下心里的包袱,没想到翟白元却当了真,当天晚上就拉着另一名警卫战士给毛主席做鞋,一晚上就做好了。第二天一早,翟白元拿着做好的新鞋找到毛主席,故意说自己到街上买了一双新鞋,毛主席一听真的急了:

“你这个小鬼,谁让你花钱买鞋了?”

当翟白元将鞋递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顿时转怒为喜,穿上来窑洞里走了几个来回,嘴里还不停地说:“很好,很合脚,你这个小鬼还真是好手艺。”

有一次,毛主席出门散步,眼看着天都要黑了,毛主席还没有要回去的意思,跟在身后的翟白元就快走了几步。毛主席见翟白元跟上来了,便说自己还有事,让翟白元先回去。

当毛主席走到延河边,正要踏上两根圆木棍搭成的桥时,翟白元毫不犹豫地跳进河水中,小心翼翼地扶着毛主席过了河。等翟白元上了岸,毛主席俯下身摸了摸翟白元的裤子,感动地说道:

“你是我最亲近的人。”

从延安到西柏坡,又从西柏坡到北京,翟白元一直跟随在毛主席的身边。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让翟白元下部队锻炼锻炼,又恰好当时正在组建仪仗队,翟白元就当了指导员。

当毛主席走到仪仗队前,看到建队时间不长,但威严整齐的仪仗队,毛主席高兴地握着翟白元的手说:“有你带仪仗营,我很放心哟。”

在仪仗营成立之初,每个人只有一套礼服,但随着后来出任务的时候逐渐增多,礼服经常脏了都无法换洗。因此,翟白元找到聂荣臻,反映了这一情况,建议给每个人多发一套礼服备用,聂荣臻笑着说这个办法好,但要想快点解决就得向上反映。

后来,趁着迎宾的机会,翟白元当面向周总理说了这一情况,周总理当场就表示了同意。

1965年,随着军衔制的取消,仪仗队礼服也随即废止。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仪仗队连常服都难以保障,仪仗队队员只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训练,遇到有检阅任务才舍得穿上新一点的衣服。

有一年冬天,仪仗队在机场执行迎宾任务,贺龙提出要和仪仗队合影,翟白元见大家的大衣有新有旧,颜色深浅不一,又担心脱掉大衣会冻坏,便提出等迎宾结束再照相。

周总理来了之后,贺龙将大衣新旧不一的问题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当即表示应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天,军需部门就派人给仪仗队员丈量尺码,仪仗队很快就有了新大衣。

带着毛主席的嘱托,翟白元在仪仗营工作期间尽职尽责,帮助战士解决了许多实际的问题,为振军威、壮国威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晚年,翟白元还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起来,先站在毛主席和他一家的合影前认真端详一会儿,然后拿毛巾擦去照片上的灰尘,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参考文献:

[1]叶介甫.共和国仪仗营的诞生[J].文史博览,2007,(09):4-9.

[2]毛泽东“最亲近的人”[J].农家之友,1994,(12):39.

[3]赵志忠.在毛主席身边[J].文史月刊,2010,(01):39-41.

[4]吕高排,李西岳,郑健. 大国仪仗.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8.01.

0 阅读:43

红色风云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