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11-07 13:33:18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以仁爱为根本,用正义来治理,这就是所谓的正直。

有德必有仁,有仁必有力,有力必有名,有名必有利。“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正矣。”

为官从政,关键就在一个“正”字。 孔子面对弟子、国君、大臣问政,其回答最为核心的一个字就是“正”。“夫政者,正也。

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孔子家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篇》为政者应当身正为范,率民以正,做好一个榜样,当政者是正的,老百姓也会起而效仿。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的道理,《说文》曰:“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正,从结构上讲,上面是“一”,下面是“足”或“止”。世间万物皆由一化生而来,“守一以止也。”坚守一条正道,然后沿着它不偏不倚地走下去,这便是正的义涵。

“政与正的内在关联,为政者其身正,行正道,做正事,百姓才会拥护爱戴之,“正”字上面放个“不”字,“正”便被压在下面,变成了“歪”,身不正,不干正事,就会走歪道,为政以正至关重要。

古时“政”与“正”往往通用,政与正的内在关联,可见一斑,为政者其身正,行正道,做正事,百姓才会拥护爱戴。

中国汉字非常有趣,“正”字上面放个“不”字,“正”便被压在下面,变成了“歪”,身不正,不干正事,就会走歪道,“正”,首先指的是“正道”,为政以正,就要明大德,走正道。

《礼记·礼运篇》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就是“正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唯公然后可正天下,”唯有公正,以天下人的利益为旨归,才是人间正道,才能明大德,“正”,指的是“正义”。为政以正,就要守公德,崇正义。

《墨子·天志下》说:“义者,正也。”

《司马法·仁本》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崇尚的人间正义。

“正”,指的是“正身”。为政以正,就要严私德,正其身,“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政者自身端正,作风正派,即使不发命令,人们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作风有问题,即使发布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

正派之人,不搞歪门邪道,不走旁门左道,行得正坐得端,无愧于天,不委于己,正人君子之风。

有德必有仁“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道德是为人之本,一个有道德的人必然具备仁爱的品质,德是内心的修养和准则,指导行为和思想,能够分辨是非善恶,遵循正道而行。

孔子曰:“仁者爱人。”仁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和慈悲,有德之人,心怀慈悲,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疾苦,乐于帮助他人,他们不会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而是以善待人,以和为贵。

古代的贤人舜,以孝德闻名,他在面对父亲和继母的虐待时,依然坚守孝道,以德报怨,最终感化了他们,舜的仁德不仅使他赢得了家人的尊重和爱戴,也让他在部落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正是因为他的德与仁,才成就了他的伟大,仁德之举不仅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有仁必有力“仁者必有勇。”有力必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当一个人拥有了真正的力量,无论是道德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还是行动的力量,必然会声名远扬。

有名必有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述而》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的名声,往往也会带来相应的利益,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指物质财富,还包括更多的机会、资源和社会支持。

有名之人,其声誉和影响力能够为他们带来商业合作的机会、社会资源的倾斜以及个人发展的广阔空间,他们的观点和建议更容易被人接受,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更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有德必有仁,有仁必有力,有力必有名,有名必有利”,德、仁、力、名、利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良性的环,应当以德为本,培养仁爱之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正当的途径获得名声和利益,造福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始终坚守道德底线,秉持正义和善良,用智慧和力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以仁为本”的思想显得特别宝贵,需要以道德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基。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0 阅读:10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