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动脉斑块,这些知识必须掌握

神时经 2024-05-13 20:58:40

一、颈动脉斑块概念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壁内发生脂肪聚集,聚集的脂肪逐渐增多,同时合并有含钙类物质的沉积,导致颈动脉血管局部增厚、变硬,最终导致血管内产生了外观呈现黄色,内部像粥一样的斑块,这一过程在医学上又称作动脉粥样硬化。

二、颈动脉的位置

颈动脉,顾名思义,就是位于颈部位置的动脉。在脖子的侧面,左右各有一支颈动脉的主干(颈总动脉),再继续从颈部上行至头部,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头、面、颈部,是大脑主要供血的血管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大脑提供新鲜的血液和氧气,维持大脑正常运转。说起颈动脉搏动,大家并不陌生,是急救时重要的判断依据。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上有一处“Y”型的分支,在此分支处血流冲刷力量大,很容易造成动脉内膜的机械损伤,导致胆固醇从损伤处进入血管内膜,形成斑块。

其次,因为颈动脉是距离体表较浅的大型动脉,易于进行超声检查。如果出现了斑块,很容易被发现。

三、动脉解剖结构

动脉,由三层结构构成,血管壁有外膜、中膜、内膜,三层膜紧贴在一起,颈部彩超可以通过测量来判断颈动脉的厚度。

● 内中膜厚度不超过0.9 mm,属于正常范畴;

● 内中膜厚度达到1~1.4 mm,属于内中膜增厚;

● 内中膜厚度大于1.4 mm,属于颈动脉斑块形成。

四、动脉斑块的形成因素

绝大部分的颈动脉斑块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说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地域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另一种就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不健康的饮食,抽烟酗酒,久坐不运动、肥胖、熬夜、压力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加速血管内皮损伤。

五、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动脉硬化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有以下4个阶段:

1. 脂纹期,顾名思义也就是血管壁上可以看到脂质的纹路。

2. 纤维斑块期,这时的斑块内的脂质成分较少,以纤维样的物质为主。

3. 粥样斑块期,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太爽,斑块内已经有了软乎乎的脂类物质,斑块看起来也是灰黄色的,但由于粥样斑块表面还覆盖一层纤维样的物质作为保护,因此还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4. 斑块的继发病变期,斑块表面的纤维样物质会有破损,斑块的局部可能会诱发血栓形成,脂质物质也可能会脱落到血管远端,这个时期才是斑块会造成危害的阶段。

当血管内膜拱起的程度越来越大,就促使内膜管腔变窄,甚至完全堵塞。血流的速度受到挤压阻滞,变得缓慢,甚至消失。另外,有的不稳定斑块脱落或破损,堵塞脑血管,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等。

六、如何区分斑块分类

斑块分三种类型:软斑、硬斑、混合斑。

1. 软斑:也叫“不稳定斑块”,危险系数较高,它就像刚刚落地的雪花,风吹过的时候,雪花就容易被吹走,飘到其他地方。

2. 硬斑:也叫“稳定斑块”,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它就像雪花堆积后结成的冰块,和地面牢牢贴合,不容易被风吹散。

3. 混合斑:“软斑”和“硬斑”的混合体,危险系数高。

斑块主要含脂质,较软,像“小米粥”一样呈黄色,这种动脉硬化斑块又称“粥样”硬化斑块。

七、斑块的分级

2020 ASE提出的共识中提出斑块定义的推荐建议:

凸起型斑块:在颈动脉任何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局限性增厚;

弥漫型斑块:在颈动脉任何部位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MT)≥1.5 mm弥漫型血管壁粥样硬化过程。

八、颈动脉斑块有哪些症状

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常规体检的时候,通过颈部超声发现的。当颈动脉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导致头晕、头昏、记忆力下降等等表现。

典型的表现:

1、脑部缺血症状:头晕、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失眠多梦。

2、眼部缺血症状:视力下降、偏盲、黑曚。

3、短暂脑缺血发作:一过性失语、偏瘫、偏盲等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大多数患者1~2 h内恢复,少数24 h内恢复,不遗留后遗症。

九、辅助检查方法

颈动脉斑块筛查方法包括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磁共振、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等,虽然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颈动脉超声检查为无创性检查,经济、便捷、可重复性好,可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

1. 超声检查:目前在临床上作为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准确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的病变部位及程度、术中及术后评估手术的疗效、血管通畅情况以及作长期随访的检查方法。

2. CTA或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检查:也是常用的无创性检查诊断方法,可显示颈动脉狭窄的解剖部位和狭窄程度。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DSA 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如穿刺并发症、造影剂肾病等。

十、哪类人群应该进行常规筛查?

①年龄>65岁;

②吸烟人群;

③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④严重外周动脉疾病;

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

⑥颈动脉杂音;

⑦心血管疾病患者。

十一、颈动脉斑块如何防治?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身体锻炼,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减少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1)合理膳食:主要包括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食盐(<5 g),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以及避免反式脂肪摄入等。一般人群膳食建议如下:全谷物250~400 g/d,蔬菜水果≥500 g/d,鱼类≥300 g/周,肉类40~75 g/d,蛋类3~6个/周,大豆25 g/d,坚果50~70 g/周,液态奶150~300 g/d,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身体锻炼:成人可采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形式,每周应进行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身体活动。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广场舞等形式进行活动。

(3)控制体重:肥胖及超重人群颈动脉斑块、心脑血管风险增加,应通过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方式控制体重。

2. 药物治疗: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有症状还是无症状,均应进行药物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为斑块防治的“三大基石”。

(1)抗血小板治疗: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应行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血小板聚集后容易发生血栓,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等其他药物。

(2)降压治疗:如果有高血压,可能还需降压治疗,比如:地平、普利、沙坦、洛尔、利尿剂等等降压药。如果合并糖尿病还需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目标只有一个血压平稳,血糖达标。普通高血压患者控制目标为<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者应将血压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

(3)他汀类药物治疗:最基础的药物就是他汀药物,目前常用的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至于具体选择哪一种他汀,要根据降脂结果定,也就是我们使用他汀等调脂药物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 mmol/L以下。一般来说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第三代降脂药物降脂力量最强。

他汀不仅是降脂药物,还能抗炎症反应,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同时还能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预防血栓形成。对于极个别人甚至还能缩小斑块。

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至关重要,应长期坚持规律用药。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不能达标时,可联用依折麦布等其他降脂药。

3. 手术治疗

对于绝大部分颈动脉狭窄都不需要手术治疗,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影响大脑正常血液供应,才需要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即采用传统手术的方法,从颈部皮肤进刀,剥离出颈动脉,然后将血管剖开,将内壁的斑块剥离然后切除,后再将血管缝起来。

适应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无创检查狭窄≥70%或血管造影狭窄≥50%;或没有症状但血管造影狭窄≥70%。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即在颈部血管放支架,利用支架把狭窄的血管管腔给撑起来,与心脏冠状动脉放支架是一个道理。

其实不管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都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属于医疗干预。但对于任何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比如颈动脉斑块、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最基础最基础的治疗就是健康生活方式。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基础,还是预防颈动脉斑块的最有效的方法。

0 阅读:219

神时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