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高景气度行业,挖掘好公司再从合适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这看起来朴实无华的投资方法放眼全市场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寥寥无几。
近期,笔者对话的东恺投资基金经理李威便是把这个“投资金律”贯彻落实的少数派。他与其他私募管理人不同的一点在于他的务实性。
李威的投资策略以GARP为主要选股策略,重点关注公司成长性和合理估值,以合理价格买入成长性较高的股票,并且他会以“价值成长+产业景气度”为基础,从行业空间、壁垒、公司治理和估值四个维度寻找优质成长股。
在对话中李威多次提到买入前对行业、个股空间的深度研究,以及长期持有的重要性,这份严谨和责任心体现了他曾经多年管理券商自营资金所锻炼出的务实、稳重的投资风格。
以下为对话全文:
证券之星:您的投资框架是如何形成的?
李威:我的职业生涯是从东方证券自营部行业研究员开始的,我们自营部的投研体系注重基本面研究和成长股投资,公司对我们刚入行的培养也比较友好,不仅有资深投资经理的帮带和指导,而且最开始1-2年的研究员工作也相对宽松,只需要集中精力深度研究部分细分行业和其中少数优质公司来建立起基本的研究框架,再然后才强调研究和投资的实战配合。
一开始就强调的基本面研究让我们首先学习到的便是对好公司的深度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包括对公司所处行业的景气度评估,公司的产业地位、核心竞争力以及它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等进行多个维度的研究。
正是在东方证券自营部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促成了我如今自下而上挖掘公司的能力。自上而下结合宏观方面的研究,包括从宏观政策、利率环境、市场风格等角度去判断市场和行业的投资机会对于我更多是一种辅助方法。我因为此前覆盖过一些周期行业,有时也需要自上而下的把握部分周期行业的投资机会。
证券之星:您会做择时吗?在什么情况下做?
李威:投资过程中,我们一般不太会刻意的去做择时,因为我们研究体系主要是自下而上找到好公司并坚定持有,因此,只会在大的宏观环境变化或流动性变化的时候去做择时。比如说去年疫情突然爆发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肯定是先减仓再保持观察。最近,因为今年已两次全面降准显现国内稳经济压力,我们判断流动性释放市场会有所偏向稳经济方向或此前调整较多的消费行业,我们就会对这些行业进行相应的加仓。
证券之星:您很注重投资的安全边际,具体是怎么做的?
李威:我们非常注重挑好公司,从好公司的角度来构建安全边际,如果买了质地一般的公司,我们会在调整时心里很没底一般也赚不到钱。因此我们在买入前就要考虑公司的安全垫在哪里,收益空间有多大,买入时就考虑清楚它的风险收益比。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挑好公司,然后再结合它的安全垫去考虑买入时点,来把握投资标的的安全边际。
证券之星:对于明年的市场有什么研判?
李威:对于明年的整体市场展望,我们认为国内稳经济基调下,流动性环境较今年会边际宽松,按照历史经验,流动性相对好的环境,整体市场风险一般不大,表现方面预计会略好于今年。
从市场风格角度出发,明年的市场风格我们认为会更加均衡。今年国内是处于收缩流动性的状态,景气行业里的成长股表现明显优于以消费医药为代表的价值股。明年我们认为在整体市场有流动性支撑的情况下,景气行业成长股和偏白马类价值股可能都有机会,但景气行业今年涨幅较大收益空间应该会小于今年,大的机会需要我们把握行业景气度持续和一些结构性的机会,核心资产受益流动性宽松会有一定提估值的机会,但整体收益空间可能取决于流动性宽松程度。疫情受损板块我们认为可能也会有一定的机会,这取决于新冠治疗药物的推出加速疫情的“流感化”趋势。
证券之星:对新能源产业链的高估值情况怎么看?
李威:新能源车板块虽然现在高估值,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景气度足够好。我前几天也刚好在深圳参加新能源产业相关的会议,行业内的专家对新能源车的销量预期都是比较乐观的。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是350万辆左右,专家们对未来的销售量预期到2025年复合增长大多是40%~50%,因此整体行业的景气度是没有太大问题。
今年像新能源车整体板块虽然涨幅很大,但是主要原因是业绩一直在超预期。如果只以今年的业绩估值来看,很多公司七八十倍或以上的估值确实是有些贵了,但是按它的成长性来看明年大部分中游公司只有30~40倍估值并不能算太贵。如果再考虑未来3-5年本身行业还有复合30%~40%的增长,这样评估下来,部分公司可能对应到2023年及2024年的估值相对来说是比较便宜的,所以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投资机会依旧存在。
最近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调整,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市场风格的切换,因为刚刚也说到流动性宽松预期形成之后,价值股今年的调整的比较多,有部分资金在年底会做出风格切换选择卖出今年涨幅比较大的新能源,然后去配置一些消费价值股。我认为在整体行业景气度没有太大问题的条件下,这段时间的调整可能就是为明年留下空间,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新能源车板块在估值消化后还是有机会的,可能就是收益空间不如今年,且需要更注重不同环节的选择。
证券之星:对元宇宙有关注吗?您是怎么看待其中的投资机会的?
李威:我们对元宇宙是保持关注的,但是目前没有重点研究。因为我们觉得元宇宙目前是偏主题投资,主营相对纯粹的公司不是很多。我们会关注本身有优势而不是依靠概念炒作的公司。比如与元宇宙相关,最近炒的比较火的游戏股或传媒股,我们是保持观望态度。因为从投资角度来看,游戏股中,我们觉得如果元宇宙这个市场兴起,那么游戏运营肯定还是T公司的优势更大。因为T公司拥有庞大的应用生态圈用户基础,所以,如果元宇宙未来兴起,这种互联网龙头公司往往会最先受益。
还有类似于 MCN做直播的公司,本身已经有很强的优势去用虚拟人物去替代真人做直播,这肯定比蹭元宇宙概念公司的优势更大。还有一些做硬件配套的公司,因为像facebook、苹果等公司推出的虚拟现实产品会更有机会,而这些产业链上的公司与元宇宙相关度会更高,机会更大。
证券之星:明年比较看好的行业板块是那些?
李威:明年我们从景气度出发仍比较看好新能源车、光伏和军工等高端制造行业以及一些中游制造行业。
新能源车的观点刚刚已经讲过了,明年整体景气度我们仍看好,上下游环节上会有一定偏好。光伏板块今年机会其实不大,主要因为上半年硅料价格到了很高的位置后影响了一部分国内需求。最近硅料有新的产能投放出来之后,硅料也已经开始有下跌趋势,伴随着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会逐渐释放,我们认为明年光伏产业链的机会会相对好于今年。
同时,我们也一直关注高端装备的投资机会。因为它对应的细分行业比较多,比如半导体或新能源板块中景气较高的细分行业的设备公司也有机会。
对于一些今年盈利较差的中游制造行业,我们会保持一定的关注度,明年随着铜、铝等大宗商品成本压力的缓解,以及没有今年限电限产的影响,预计部分中游制造行业的盈利会有明显的改善,如果本身的下游需求仍较好,这其中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证券之星:你是如何定义好公司的?
李威:我们首先会关注公司所在的行业空间是不是足够大,产品的竞争壁垒够不够深。接着会去考察管理层是不是足够优秀,比如在行业没那么景气的时候,他是否有自己的成本优势及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把市场份额做的更高。
证券之星: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您是如何排序的?
李威:我认为应该这么排列: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好行业应该是放在首位的,因为好行业相当于是存在好的贝塔,我在好行业中更容易挑到好公司。最后好价格是从投资时点来说的。有时我们关注的公司已经开始上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评估它的风险收益比好不好,如果不好的话我们可能暂时不会去参与。
证券之星:看到您研究过很多行业,您是如何拓展自己的能力圈的?
李威:我研究一个细分行业初始会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把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公司还有公司的相关竞争对手都研究清楚,然后一个一个相关细分行业去拓展。我入行第一个研究的行业是机械,这个行业也是从细分领域开始深入挖掘的,虽然我不是对机械行业每个分支都很熟悉,就像我最早研究油服行业,我会用很长时间把油服行业研究清楚,然后再从别的细分行业去继续研究。如此一个一个细分行业深入研究后就可以拓展更多的行业认知。
证券之星:您是如何看待投资的?
李威:我觉得从投资的功能性来说,它是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我们投好的公司就是跟着好公司或好老板获取成长的回报。从初衷来说我会尽量避免做纯粹交易性的投资。
因为本质上这相当于是做对手盘的交易没有创造价值。虽然有可能通过这个方式赚到钱,但这种投资从功能性上是没有很大的社会价值的。
我们更希望有效的资源流向更多有成长性的行业或有潜力的公司,对中小公司进行合理的定价或是有一定溢价的定价,就能帮助中小公司更好的成长。我们作为投资管理人,如果把投资收益做好了,其实也能吸纳更多的投资人把他们的资金再参与到我们这个事情上来。
证券之星:我们都知道做投资是很反人性的一件事,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您会有焦虑感吗?
李威: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大家都会有焦虑感,一般这种焦虑感产生的时候更多的是市场整体性调整的时候。因为我们投资一家公司,是从相对时间较长的维度来投,如果它跟着市场一起调整,我们就会怀疑是不是投错了,这个时候净值也在回撤,会比较焦虑。
但是因为我做资产管理有些年了,焦虑的时候也会有心安的点,因为持有标的调整的时候,一般这个时候好公司会更便宜,这就给我们调仓提供了好机会。有些好公司就像我刚刚说的,此前因为觉得价格贵没买,然后这时候好公司跟随市场调整了就会给我们提供买入的机会。总体来说我们还是比较适应这种焦虑感的,因为我们投的大多数公司是那种觉得质地还不错买了之后晚上能睡得着觉的公司,而且我们在投资一开始就考虑过它们的回撤空间和安全边际。
证券之星:在您从业的10年里,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分享?
李威:对我来说比较深刻的是要对好公司保持比较持续的跟踪和研究,牛股都是跟出来的,行业和公司都有一定的周期,只有持续的跟踪才能把握相对比较大空间的机会,做投资后可能关注的行业多了,或者因为公司的一些过往形成了偏见,在行业或公司有积极变化时总容易错过一些机会,当然个人精力有限不能把握住所有的机会,但希望通过比较持续的跟踪和研究尽可能把握住自己能力圈以内的大机会。
另外,说到回撤控制因为每次净值回撤比较大的时候,其实是大多是因为个股没有严格的止损机制,因为我们买入一家公司,很多时候就认为是好公司并且回撤空间有限,但是在整体市场不好的背景下,个股也会回撤,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采取更严格的个股止损机制,比如说回撤了20%后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减一部分仓位再等市场企稳再买入,可能这方面是我们团队要适度吸取的经验。
证券之星:您从行业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飞跃点?
李威:这个飞跃点可能是在2016年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我在担任研究员时,更多的时候是只考虑这个公司好不好,有没有空间,可能不太会去关注投资时点的问题。在做投资之后,因为对净值的关注不得不对投资时点和买卖点的要求就变高了,当然如果太在意买卖时点譬如求安全只想在左侧底部买入,有可能就会错失后面的大机会。这一类问题的思考应该是我开始做投资的一个飞跃点。
另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飞跃点是我转型做私募的时候。我之前在券商自营做了将近4年投资,每年都会有考核,经常是我买入股票后,可能到年底或者是到某个时点标的涨的比较多的时候,我就会把它卖掉兑现收益。但是这两年在私募做投资之后,我觉得如果老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对我的收益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私募能够承受的回撤相对是更高的,且不用考虑跨年从头开始的影响。像在自营的时候,因为我们对回撤每一年的要求是控制在亏损4%-10%左右,对回撤要求比较高,就经常会考虑做兑现收益的一些波段操作。但是,这两年因为像新能源行业,频繁做波段对收益的折损会很大。
我觉得这一点对我触动比较大,后面如果我能找到一些市场空间很大并且潜力很大的公司,我可能更多会去持有更长期一点,把收益空间赚足一些。
证券之星:您的职业理想是怎么样的?
李威:我们希望参与到把资源有效的配置到成长性更好或者更有潜力的公司,这可以帮助中小公司成长。但是我们现在在管理规模比较有限的情况下,是没有太多定价权的,我们能够做到的还是研究和挖掘出这些好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我们也希望伴随这些成长公司的成长能为客户获取较好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