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是不是所有的男孩到了青春期,都会变得叛逆,对抗父母?儿子今年13岁,读初一。自从上了初中后,我就发现,他变得越来越逆反。我的话,哪怕是为了他好,也更理性、合理,他也一点都听不进去。宁可在错误的路上走到黑,也要硬着头皮坚持。
学校要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儿子也报名参加。我特意找了同事,联系上一位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老师,请她给儿子做个培训。这个老师的档期很满,好不容易给空出一个档期,可儿子却坚决不去。我很生气,明明请专业的老师培训一下,胜算更大,你在执拗个什么劲儿?
可儿子就是不肯,说自己练习就行,不需要老师指导。我怎么劝,他都不愿改变主意。无奈之下,我只好亲自打电话跟老师道歉。结果,儿子在英语演讲比赛中表现平平,没有拿到名次。他很沮丧,情绪低落。看着他那副样子,我真的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问他:“你不是说你行吗?不是坚持不要老师指导吗?怎么没拿到名次?”儿子大发脾气,冲我嗷嗷直喊:“不用你管!”气的我一天都没跟他说话。
初一上学期,连续几次考试,儿子数学成绩都在下滑,其他科目还不错。他抱怨数学太难,越考越丧气。我认为是儿子缺乏一定的数学思维,对于理科没啥天分,所以想给他报个辅导班,让老师有针对性的给补一下。同学家长给推荐了一个老师,他的小班课非常抢手,可儿子听了又各种叽歪,要求自己在家刷题,不想去补习班,更不想做额外的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儿子数学又考砸了。他又各种抱怨数学难,唉声叹气。我彻底火了:我早就让你去补习,你不听,非要自己学,就学成这样?让你做点什么,就好像害了你一样,死犟的!脑子有泡吧你!
儿子也怒了:能不能闭嘴!用不着你瞎操心!
我的一番好心真是变成了驴肝肺,气得我嗓子冒烟,头晕目眩!听着儿子在房间里发脾气的动静,再回想他那张怒目圆的脸,我真的又生气,又迷茫。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就不能乖乖听我的话,避开这些明睁眼漏的错误呢?非要跟我对着干才行?!我明明都是为他好,千方百计给他想办法,出主意,他咋就不懂好赖呢?
02那段时间, 儿子这个犟脾气我真的完全没法忍受,真想找个办法治治他!别再对抗叛逆,持续犯错,导致学业积重难返。在寻找办法的过程中,我也接触了很多家庭教育老师,看了很多的课,也才突然意识到——孩子不断犯错,不听妈妈的话,其实正是青春期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自我能力发展的。最开始我也很诧异:“为什么孩子非得通过犯错来进步?
我把知道的、正确的方向告诉他,他就照做就行了,还能节省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确实也是如此!人类天然追求自主性和独立性,孩子也是一样。当孩子长大了,他们也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去做事,而不是一味服从父母的安排和命令。在童年时期,因为自主意识不强,加上孩子天然处于弱势,他们大多数时间,还是会听父母的话。但到了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同时发生变化,他们的自主意识增强,空前的渴望能按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这时,亲子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孩子对父母的意见和安排,变得敏感,哪怕内心深处也明白,父母的提议是对的,也偏不听,以示主权。而父母则会生气困惑,原先我让你干啥就干啥,现在怎么偏偏跟我对着干?肯定是叛逆了!进而加大力度管教。作为成年人,父母都会希望孩子走正确的道路,避开错误,快速成长。但孩子更愿意通过自身体验,来学习、感受,所以犯错不可避免。实际上,这种自主性的经历和犯错,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自信的建立至关重要。如果孩子总被要求听话,他们的自主性会被压抑。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缺乏积极性,丧失动力,对自己充满不自信。原来,我为儿子指出的捷径,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为那是我的道理,不是他的。
他不是故意跟我对着干,只是想通过自己的体验,去经历自己的人生。正是因为我的指导太多,儿子才会在一次次抗争中,加重了逆反的心理。那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保护孩子的自主性,又不至于让他影响学业呢?其实并不难,作为家长,把握好两个核心方向就行:不跟孩子较劲,给空间、给支持,就够了。具体做法如下。
031、在尊重孩子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给他必要的空间去尝试、去体验、去思考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关爱和指导孩子的同时,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给予他们必要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和尝试。作为妈妈,我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当儿子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时,我总觉得应该找老师培训下更好。
但儿子表明态度,相信自己能胜任时,我其实应该做的,是尊重他的决定,让他自己做主。这样,即使没有取得名次,儿子也会从这次失败的经验中,积累出自己的心得,获得成长。而我却反复说服、教育儿子,希望他能听我的话,改变主意。
一遇到事,我就持续这样的思路,最后弄的儿子对我的劝说异常反感,也为后续的沟通埋下了雷。即使我说的是对的,他也充满抗拒,完全听不进去。通过学习,我逐渐明白,找不找外界支持,是儿子自己的课题,所以决定权也在他身上。我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信任和支持,当他开口需要时,立刻顶上。
一天,我们和邻居一起聚餐。吃饭时,邻居家上高中的女儿聊起,自己当年数学不好,怎么都学不明白,对自己都失望了。后来集中补习了一个假期,老师帮忙梳理了知识点,后面学习就轻松了很多,解决了数学这个难题,才有后来的考入重点高中。她建议儿子也利用好假期,找有经验的老师查缺补漏:“弟弟你其他科都不错,就差在数学上,多可惜呀!”儿子点点头,明显听到心里去了。回到家,儿子不好意思的瞟了我一眼:“看来去查缺补漏一下,还是有用哈。”我立刻接住他的话,同时运用学到的理念,做出回应:自学有自学的好,能锻炼学习能力,还能按自己的节奏和方法来,儿子你之前不就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努力吗?也很棒。老师辅导就是更有针对性,梳理知识点和逻辑,像是高手支招一样。不过要不要补习,决定权在你,你对自己的情况是最清楚的。如果想补课,妈妈的钱包也准备好了哈。
儿子笑一笑,也选择去试试。经历了自学的挫败,加上我随后给予的自由和掌控感,儿子也在犯错的经历中,学会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不要对孩子“落井下石”,给孩子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引导孩子积极客观看待问题在以前,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明明告诉儿子应该怎么做了,摆事实,讲道理,他却依旧不采纳。等最后证明确实是错了时,我说他几句,他又反应剧烈,特别烦躁,好像错的是我一样。然后下一次依旧执拗不听,犯同样的错,气的我肝疼。通过学习,我才明白,孩子的能量是有限的。当他的能量,不得不用来应对来自妈妈的说教和批评时,本应该用来反省自己选择错误,带来的问题和情绪,就被削减了。认知和行为得到进步的机会降低,下次才会重蹈覆辙。所以,当结果不好,孩子沮丧抱怨时,妈妈一定不能火上浇油,落井下石,借机批评,输出自己的正确观念:你看,就是不听我的,才会这样!你不是能耐吗?怎么瘪茄子了?
这样,只会让孩子把全部精力拿来对抗父母,为自己辩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成为给孩子“兜底”的坚强后盾。
那天,我去接儿子放学,一上车,他就大力关门,向我抱怨:英语老师太偏心了,我以后再好好上的她课,我就是猪!慢慢我才听明白,原来,是老师给他的英语作文打分比同桌低,但儿子觉得明明自己写的更好。换成过去,我可能会不以为意,跟他说“老师评分一定有她的道理”,然后指责儿子几句。换来的结果就是儿子让我闭嘴,我大怒,母子俩不欢而散。
但现在,我掌握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于是首先对儿子的遭遇,表达理解和共情:是呀,妈妈看你为了这次英语考试,准备的很认真,还背了好几篇范文。分数不理想,确实让人失望,搁谁心里都难受。
看见孩子的情绪,给他提供情绪价值,孩子会觉得,妈妈是理解我的,他的负面情绪,才能在被接纳的过程中,逐渐消散。然后,就是给孩子补充内在能量:虽然分数给咱们打低了,但是你为这门课做出的努力是不会白白付出的,你看前边的题,你是不是准确率比以前高了?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儿子精神振奋:那是因为前边的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主观评分。妈妈你看着,我接下来就要死磕英语,我就不信了,下次作文我一定要让老师无话可说!想扣分都没机会!
下车时,儿子的情绪明显比刚才好了很多,还哼着歌。看到孩子的情绪,并且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和能量,这样,即便孩子遇到挫折和挑战,内心都会充满希望,因为他在鼓励与信任中,相信自己能够做好。
就这样,在我的努力和改进之下,应对儿子的方式越来越科学,也顺理成章修复了亲子关系,获得了我想要的结果。现在,儿子知道我会尽可能的尊重他的意见,在需要时,也会主动来问我的建议,他知道,妈妈会给他全力支持。经历了跟青春期“逆子”的斗智斗勇,我感触良多。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不能再把他们,看成过去的儿童了。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去发号施令,是会换来激烈的反击。家长也要抱着成长的心态,不断学习、改进,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支持与指导。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亲子危机化解于无形,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