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提宝剑追砍朱标,朱标喊:有本事你改用棍子,我保证不跑

青文评过去 2024-02-24 11:40:52

早朝上,一群大臣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幕,皇帝朱元璋正举着宝剑追着太子朱标跑

“你小子有本事别跑!”朱元璋气喘吁吁地喊道。

“你有本事把宝剑改成棍子,我保证不跑。”朱标也不甘示弱地说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对模范父子不顾被大臣们围观,也要大打出手呢?

朱元璋的“福星”

对于朱元璋来说,朱标这个儿子和其他的儿子不一样的。

朱标不仅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更是他的“福星”,

公元1335年,朱元璋率军攻打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集庆作为元朝的一个军事重镇,不仅城防坚固,而且驻守了大量元军。城中的粮草辎重也很充足,是一块硬骨头。

朱元璋手下的义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上,都与元军有很大差距。事实上,这已经是朱元璋第三次攻打集庆了,可惜迟迟未能将其拿下。

眼看着义军将士在集庆城墙前倒下,朱元璋开始盘算,要不要撤兵。就在此时,后方却送来一封家书。

朱元璋打开一看,立刻激动不已。“我当爹了,我有儿子了,哈哈哈哈哈哈。”朱元璋大笑不止。

他觉得这还不能表达他初为人父的兴奋,于是跑到旁边的一座小山上,在山上的一块巨石上写下了八个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毕竟朱元璋早年父母兄长先后离他而去,因此他对于家人、亲情的渴望远胜他人,难怪他会这么激动

初为人父的朱元璋,心态已经不一样了。他暗暗发誓,绝不后退。毕竟他的妻儿就在后方,他要为妻儿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让他们不用再担惊受怕。于是,他下令全力攻城。

巧合的事,就在两天后,一直让朱元璋束手无策的集庆竟然投降了。

朱元璋大喜,逢人就说:“我儿真的是福星呀,他一出生,元军就出城归降了。看来我儿命中注定要成为天下共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朱标这个儿子寄予了厚望。也就是在此时,朱元璋已经打定主意要立朱标为太子。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册封朱标为太子,并想方设法来培养他。

朱元璋为朱标遍请名师,基本把当时最有名的大儒都给他请来了。在这些老师的教导下,朱标学贯古今,博览群书,老师们都觉得他前途不可限量。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为朱标打造了最豪华的辅佐团队。徐达、常遇春、冯胜、赵庸、王溥、杨宪、张兴祖、耿炳文、邓愈、汤和等文臣武将,全都在太子府任事。

如此豪华的阵容,就算是阿斗都能培养成人才。更何况朱标文武全才,文韬武略、刀枪剑戟样样精通。

朱标有多厉害?当初蓝玉提醒朱标,要他小心燕王朱棣。结果朱标回答道:“我那弟弟还小,不懂事,你别和他一般见识。”

很显然,朱标根本不把朱棣那点本事放在眼里。这也从侧面展示了朱标的优秀。

这个儿子有些“叛逆”

朱元璋为了朱标,可谓是费心费力。然而他慢慢发现,自己寄予厚望的这个儿子,好像有些“叛逆”,总喜欢和他对着干。

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一直深恶痛绝,一旦发现有人贪赃枉法,他都是从重处罚。不少人都因此丢了性命。

朱标经常劝诫朱元璋,应该以仁德服众,少造杀戮。

胡惟庸案爆发,牵扯人数达数万,很多人都被朱元璋下旨处死,朱标为此没少劝说朱元璋,但是朱元璋根本不听。

后来朱标的老师宋濂也受到牵连,被判秋后问斩。朱标又跑到朱元璋面前,希望朱元璋能从轻发落,放过宋濂。

朱元璋对此很不高兴,狠狠地训斥了朱标一顿。后来还是马皇后出面劝说,朱元璋最后才对宋濂从轻发落。

父追子逃为哪般?

因为朱标老和自己唱反调,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意见很大。最终因为一件事情,让他的怒火彻底爆发了。

朱元璋宠爱的孙贵妃去世,朱元璋心情很不好。于是早朝的时候,特意下旨,让王公大臣乃至朱标这个太子,都要穿丧服为孙贵妃服丧。

大臣们一听,虽然一百个不乐意,但是也只能接旨。唯独朱标拒不领旨,他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恕难从命。这孙贵妃并非我的亲生母亲,按照礼制,不仅我不用为其服丧,就连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也不用为其服丧。父皇的旨意不合礼法。”

朱元璋本来就不爽,现在听朱标这么一说,顿时暴跳如雷。

他大笑一声,说道:“好好好,我让名士大儒教你念书,是要你来为我分忧的。现在倒好,你反而教训起我来了。看我今天好好教训下你这个逆子。”

说罢,朱元璋便拔出自己的佩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朱标面前,举剑就砍。

朱标一看,好汉不吃眼前亏,拔腿就跑,一点身为太子的风度都没有。

大臣们这下傻眼了,只见朱元璋与朱标二人,一个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喊:“你小子有本事别跑。”另一个在前面一遍跑一遍说道:“你有本事把宝剑换成棍子,我保证不跑。”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急忙上去劝架。毕竟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谁被伤到了,这些大臣都要受到责罚的。

朱元璋实在是跑不动了,于是丢下宝剑说道:“你说的,我要是拿棍子,你就不跑是吧?”

朱标闻言,也停下了脚步。他回答道:“圣人说过:小杖受,大杖走。要不是父皇拿着宝剑,我也不会跑了。我这是谨遵圣贤的教诲。”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孔子确实说过,父母责罚孩子,如果只是小小惩罚,孩子必须乖乖受罚。如果父母惩罚过于严厉,孩子必须跑。这是怕父母一时冲动铸成大错,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朱元璋自言自语道:“我说这小子怎么跑几步停一下,原来是担心我摔倒了,故意等我。”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气全消了,父子二人再次和好如初。

朱元璋的良苦用心

其实,朱元璋之所以重刑罚,全都是为了朱标。可惜朱标并不理解,老是跟朱元璋唱反调,惹得朱元璋不开心。

有一次,朱标又在劝说朱元璋行仁政。朱元璋大怒,命人拿来一根荆条,丢到朱标面前。

朱元璋要朱标将荆条握住,朱标却犹豫不决。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道:“这荆条好比是国家,我现在就是替你把上面的刺都给拔了,这样你继位之后才不会扎到手。”

这一切都足以看出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朱标铺路。

可惜的是,朱元璋为朱标做了这么多,最终这个让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却英年早逝。朱元璋多年的心血都打了水漂。

大概是出于补偿心理,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储君。而朱允炆的才能远不及朱标,最终一番错误操作,将朱棣逼反,丢了江山。早知如此,朱元璋不如直接立朱棣为太子得了。

0 阅读:148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