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虽为明朝忠臣却因一腔热血3次误山河,让建文帝万劫不复

青梅论全球事 2023-11-10 11:45:03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汉朝时,御史大夫晁错力主削藩,最终反被汉景帝腰斩。晁错之死,众说纷纭。笔者不在此评价晁错是非,只想用八个字来描述他:善于谋国,不善谋身。

一千五百多年后的明朝,又出现了一个和晁错极为相似的人物——黄子澄。他深得建文帝信任,在朝堂上力主削藩。

但最终导致建文帝覆灭,自己也被灭族。看似和晁错一样,都是善于谋国而不善谋身。但细究起来,黄子澄和晁错其实大不相同。

科举鸿儒黄子澄的波折人生

黄子澄,名湜,以字行。出生于元朝至正十年,原籍江西分宜县。这位鸿儒一生不平凡,经历了科举等待十五年后摇身一变为探花郎的际遇。

洪武十八年,明太祖重新开科,黄子澄参加京师会试,以举人姿态脱颖而出,被点为会元。然而,殿试却未能夺魁,状元竟然是一位福建丁姓考生。

據野史记载,明太祖做了一个关于大钉子的梦,认为这符合丁显的名字,于是破例点他为榜首。此事在当时颇受非议,黄子澄也难免有些失望。但是学识过人的他很快抛开失意,在朝廷中一展宏图。

通过太子朱标的提拔,黄子澄入选东宫,担任太子教读。他深得朱标的信任,甚至在朱标去世前夕已升为太常寺卿,进阶正三品。从进士及第到高位朝官,黄子澄仅用了8年时间,可见他在东宫受宠的程度。

太子驾崩后,明太祖立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担忧诸王势力,曾在东角门询问黄子澄对策。黄子澄言,藩王势单力薄,朝廷方能号令天下。此言让朱允炆大悦,由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

燕藩舆论宏图失德,黄齐谋入相筹削燕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朱允炆继位,是为明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后,以德怀藩王,礼制之。但燕王朱棣久居北平,势力强大,建文帝心中有所戒备。

建文帝重用心腹黄子澄为翰林学士,与兵部尚书齐泰共同辅政。二人都主张削弱藩王权力,但在削藩顺序上意见分歧。齐泰认为应先削燕王,黄子澄则建议先削周王朱橚,因为橚是棣的同母弟,剪断棣的臂助,再图燕易。

建文帝认为黄子澄谋划稳妥,遂先下手削周王。不到三月,即擒获周王及其宗族,流放云南。接着又贬黜多名藩王。建文帝与黄子澄颇感得意,殊不知燕王早有准备。

当燕王朱棣得知建文帝削藩的举动,心中大为光火。他上表建文帝,陈述自己在北平治绩,请求建文帝停止削藩,并派亲信夏原吉向建文帝进谏。

建文帝对燕王上表置之不理,夏原吉也未能说动他。燕王只得暗中集结力量,准备与建文帝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建文帝身边的齐泰也意识到削藩过急,可能引火烧身。他私下劝阻黄子澄不要操之过急,应顾全大局。黄子澄则不听劝告,执意削减燕王权力。两人关系日趋恶化。

其他藩王也深感威胁,湘王朱柏在被削藩后自焚身亡,家人向建文帝控诉黄子澄谋害藩王。建文帝这才发觉削藩引起的政局动荡,黄齐二人频繁权力斗争也让他疲于应对。

建文帝意识到削藩对政局稳定的危害,决定停止削藩,安抚藩王。但为时已晚,燕王心志已决,誓要推翻建文帝。

最终,建文帝在政变中被废,燕王即位,是为永乐帝。建文帝仅六年在位便失去江山,削藩早逝命运,黄齐二人权争也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朱棣遣子入京示好,惠帝错失制裁良机

建文元年四月,正值朱元璋一周年忌日,燕王朱棣以“重病”为由没有来京城祭拜。为不引起皇帝朱允炆的怀疑,朱棣派自己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代为前往南京祭祀已故的太祖皇帝。

三王子抵达南京后,齐泰恳请皇帝留下三王子,以制裁朱棣。但黄子澄认为此举等于逼反了燕王,不如放他们回去,日后再缓兵计议。朱允炆听信黄子澄之言,最终放回了朱棣的三个儿子,这也为日后战争埋下了隐患。

7月,黄子澄安排张昺等人秘密逮捕朱棣,但计划被泄露,朱棣设伏反杀了张昺等人。南北正式翻脸,靖难之役爆发。

随后,建文帝派出的第一支25万大军也败给了朱棣的燕军。此役后,南京将领耿炳文老谋深算,采取守势,使朱棣暂时无法突破。朝中官员黄子澄安抚建文帝,称胜败是常有的事,不必过于担忧。

他力荐新任主帅李景隆以取代耿炳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李景隆面对强悍的叛军屡战屡败。三次大败让南军元气大伤,朝廷顿时举步维艰。

事后黄子澄勇敢请罪,允炆没有责怪他的意思。朱棣趁机弹劾黄齐二人失职,允炆为稳定局势只得贬黜二人。实际上朱棣所为不过表面文章,允炆所为也只是自欺欺人。

盛庸在东昌打败燕军,朱允炆见转机来临,立即恢复了黄子澄的官职。但是三个月后,盛庸在夹河再次战败,黄子澄又一次被贬黜。

朝廷如此反复无常,充分说明建文帝的态度暧昧,他想稳住局面,又要顾全朱棣的情绪。而朱棣对此也心知肚明,他提出撤换黄子澄只是借口。

燕军迫近京师,朱允炆为表示诚意,第三次贬黜了黄子澄。然而私下里,他却暗中委托黄子澄募兵,以图反攻。可惜南京最终还是失陷,黄子澄只能东躲苏州,再次被拒绝。无奈之下他去了嘉兴图谋,但中途被告发。

朱棣听说黄子澄被捕,异常高兴。他立即派人将黄子澄押解京城,想让他亲眼目睹一个藩王如何夺取皇位。黄子澄虽然是文弱书生,但是在严刑逼供下也毫不屈服。

朱棣大怒,将他凌迟处死,他的家人也难逃厄运。朝代更迭,忠臣难逃一死,每每令人唏嘘不已。

风风雨雨见真金:回望黄子澄一生

黄子澄生于元代,靠科举入仕。他早年侍奉朱棣诸王,后来跟随朱元璋南伐,建立大明江山。可以说,黄子澄历经元末明初,亲身参与了大时代的变革。只是他书生出身,手腕有限。

黄子澄在辅佐建文帝朱允炆过程中,犯下了三大错谬。首先是操之过急推行削藩,引发燕王朱棣的警觉,其次放回朱高煦等人造成北平沦陷,最后将徐辉祖这个汉族名将排斥在外,导致燕兵大胜。

可以说,黄子澄处事不当,直接导致建文帝覆灭国亡。

然而,黄子澄作为臣子,至少忠心不二。他提出削藩,目的在于加强王朝集权。尽管其策略短视,但立意可嘉。况且建文帝作为君王,应负最大责任。所以归根结底,黄子澄只能算政治手腕不够,而非奸佞小人。

根据《明史》记载,黄子澄“每有所奏,辄叹曰:‘此子澄之谋也。’”可见黄子澄有些狂妄自大。再如其力荐李景隆抗燕,却不重用徐辉祖,可见黄子澄排斥异己,藐视汉族功臣。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黄子澄性格中的缺陷弊病。

0 阅读:198
评论列表
  • 2023-11-29 08:27

    小编没学过历史吗?建文帝在位仅4年,哪来的6年

青梅论全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