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披露,近日银行存款利率又迎调整,10月下旬以来,多家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布存款利率调整通知,对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长期限存款利率做出下调,下调幅度从10个基点至40个基点不等。
这波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调整其实就是对今年9月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的一次跟进,应该说是比较常规的,也是符合市场预期的。
且可预见,未来银行存款利率还将面临下调的可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停止降息、或者说存款利率触及不能再降的下限,现在谁都说不好;但眼下给人的一种感觉,似乎商业银行对存款利率下调上了“瘾”,有点欲罢不能的意味了。
为何这么说,因为实体企业融资贵的顽症还没从根本上解决,且我们也看到,每一次中央政府要求银行降息减费让利,银行便首先是从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下调开始,从2022年至2023年近两年储蓄存款利率呈大幅下调态势,据估算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平均在30至40%之间,而银行贷款利率下调的幅度则低于存款利率,约为20至30%左右。
还有10月份开始的存量按揭房贷利率下调,更让银行有了下调存款利率的冲动。但最后,可以说银行完全转嫁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成本,由居民承担了成本。据央行公布数据表明,存量房贷利率调降涉及全国5000万个家庭,平均利率降幅为0.73个百分点,涉及存量房贷约21.7万亿元,可为购房者每年节省约1580亿元,也就是说银行每年会因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减少约1600亿收入。
可是,同期全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超过130万亿元, 从今年9月1日起,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多家国有大行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调整为1.58%、1.85%、2.2%和2.25%,分别下降了10个基点、20个基点、25个基点和25个基点,其中长久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更大。13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粗略估算一下也将使居民每年减少约6500亿元的收入。
如此看来,商业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所减少的利息收入除了由全体居民承担之外,还可少支出4900亿元存款利息,数据对比一看便知,银行并没有做亏本生意,降低存量房贷所减少的贷款利息收入最终是“羊毛出在了猪身上”。
显然,银行一直在叫苦哭穷,实际却没有那么严重,说净息差越来越收窄,但每年的盈利数却是相当可观,据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行和交行等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成绩单显示,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总计10515.87亿元,合计日赚超过38.1亿元,且呈增长态势。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净息差是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商业银行自身喊得那么严重。如果真的有那么严重,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为何不降反增?
再则,我国居民存款绝大部分都是社会中低收入人群,他们缺乏金融投资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点余钱只能存放在银行;加上现在经济不景气,社会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增长放缓;加上现在普通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经济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如果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使存款利率降到最低水平,其结果只能让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财富不断缩水,在原本社会财富两极分化悬殊的当下,只能更加剧社会马太效应。
而且,对于中国拥有14亿人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存款低利率不适合国情,容易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比喻有可能让一些民众将存款从银行取出来参与非法集资或其他高风险金融活动,使不少人上当受骗乃至投资打水漂和倾家荡产,最终导致很多社会不稳定问题。
由此,我国当前应让存款利率保持在适当水平上才是正题,一定要在居民收入与银行利益之间找准一个平衡点;作为商业银行,也需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中央政府一强调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就说净息差越来越差,不断打降低存款利率的“歪”主意。应将降息减费让利落到实处,少赚点利润,少给股东分点红,比降低存款利率都强;也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真正成为民众拥护和爱戴的银行,也才能会永远立于经营不败之地。
(原文刊发于《成都商报》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