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银行“注资”,一边政府“收储”,开发商该做什么呢?

谭浩俊 2024-08-26 09:00:57

两则有关房地产方面的消息,让人看了之后五味杂陈。

一则是,8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统计,目前,商业银行已审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5392个,审批通过融资金额近1.4万亿元。

一则是,8月22日,《证券日报》报道,“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正成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收储”行列。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目前约60城表态支持国有企业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其中超25城发布征集公告。

这两则消息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开发商彻底瘫痪了,产生的第一反应是,开发商是真正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么,这种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原因很简单,政府太保姆,银行太奶妈。政府给的保护太多,惯得连路也不会走了。银行给的营养太足,胖得只要走路就会骨折。于是,当市场出现问题之后,也就彻底躺平,等待政府的救济。而且是,不是少数,而是全部。如果有哪家开发商不要政府和银行相救,就真的是奇迹了。

关键在于,如此不顾一切地救开发商、帮开发商,开发商该做点什么,他们还能做点什么,还会做点什么,也成了一个问题。特别是曾经“不差钱”的开发商,曾经当过首富的开发商,曾经一掷千金办足球的开发商,曾经赚1个亿只是小目标的开发商,曾经动辄当“地王”的开发商,此时此刻,已经都离不开政府、银行的帮助,否则,就都会出问题。以这么大的力度、这么高昂的代价救他们,值得吗?救得活吗?

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政府“收储”也好,银行“注资”也罢,都只能救急,而不能救命。如果开发商自己不想活,没有活的欲望和动力,给予再多的政策,又管什么用呢?什么房地产“白名单”,分明就是“黑名单”,真正有实力、有能耐、有管理水平的开发商,需要政府用“注资”的方式为其续命吗?需要政府来帮助其“收储”房子吗?如果还有一点尊严,有一点自尊,有一点自信,就应该靠自己的本领去续命,靠自己的本领去渡过最艰难的时刻。也许,可能没有一家开发商做出这样的表态。

实际上,对今天的开发商来说,最需要的已经不是市场何时恢复的问题,而是还有没有让自己“活上去”的勇气,还有没有市场火爆时的那种“豪气”。尽管那样的“豪气”,更多是虚张声势,但是,不管怎么说,比起现在的彻底躺平,还能让人看到一丝希望。现实是,有这种“豪气”的开发商比稀有金属还要稀有,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稀缺。如此境况,用“注资”和“收储”的方式救开发商,很有可能会一场空,会赔了夫人又折兵。除极少数开发商外,绝大多数开发商都已经彻底躺平,躺到连骨头也没有了。救他们,就是浪费资源,就是给宏观经济政策添堵。否则,把这么多好的资源用于实体企业,产生的效益和效应,将是非常大的。

尴尬的是,由于开发商用无良的方式把“祸”闯到了最大化,因此,也就绑架了政府和银行,迫使政府和银行不得不用“救”的方式对待他们、容忍他们、帮助他们。更无良的,如许家印之流,还在疯狂地转移财富,就不能不说,中国有的开发商,真的是罪该万死,应该千刀万剐。

所以,希望有关方面在给开发商“注资”时,也不要太过善良、太过盲目,不要把什么项目都列作“白名单”。但凡可以列入“黑名单”的开发商,哪怕项目再好,也不要给其“注资”,而让其破产,将其资产用于解决债务问题,避免出现更大的窟窿。而在“收储”问题上,也不是随便去收。一方面,要看需要,看收购企业实力,看开发商给予的价格;另一方面,有的开发商的商品房,不要随便“收储”,说不定就有债务牵连,避免被拖累。地方国企也不是专门帮助开发商收房子的,开发商的问题,必须依靠自己去解决。

0 阅读:24

谭浩俊

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员,媒体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