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学读物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成年人很有必要读一下这些书

李悟空 2023-03-22 21:49:22

上期讨论了小学生读古代蒙学经典的必要性,这期本来打算接着聊聊蒙学读物的版本问题,可是临时想到了一些其它的问题,只好下期再说。

这期说说成年人有没有必要读古代蒙学读物的问题,因为我发现一些人成年人觉得那是小孩子看的书,没有多大价值。然而我觉得要是真心喜欢传统中国文化,古代蒙学是必读之书,因为那是文化基础。

现代教育的缺失

先说一下成年人为什么要读古代蒙学。

因为现在的成年人很多都没有在少年时代系统地读过完整的蒙学读物,只是看过一些只言片语和零散的文章,而这对于想了解传统文化的人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那会儿的学生就没有读过,就只是语文课本上面的一些简单知识,还有一些零星的课外读物,几乎没有阅读过完整的古代经典读物,因为考试不考这些。

记得第一次系统地阅读《三字经》已经是高中时候了,那还是因为我当时参加了一个文艺节目的开幕式,要求集体朗诵《三字经》,所以才在事前囫囵吞枣地读了。

我自己阅读的最早的国学经典是初中时期阅读的《唐诗三百首》,那完全是因为个人爱好。初中老师安排阅读的国学名著事实上只有四大名著,那还是为了应对中考的考试。

看现在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还是发现并没有太多的国学内容,没有什么实质性进步。

我们那个时候上学读书,包括现在的学生读书其实都是为了考试,应试教育的读书学习实际上充斥着一股浓浓的功利性味道。

古代蒙学的价值

很多人总觉得古代的蒙学读物层次浅,内容简单,实际上是大错特错。

古人的蒙学读物对小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模式,而非现在的单一片面化教育。

举个例子:《增广贤文》里面有一句话叫作:生不认魂,死不认尸。我请问某些现代教育下的高学历成年人士懂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我不调查也敢断言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根本不懂,除非是本身喜欢传统文化或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试教育不学这些,大学毕业后也少有真正喜欢读书尤其是传统国学的人。

我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大为吃惊,古人对儿童的启蒙果然是够全面。《增广贤文》本身也不仅仅只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是更偏重于荀子的“性恶论”思想,佛道思想也有少量掺杂在内。

说到这可能还是会有人疑惑,思想这么复杂的书,小学生学习这些真的好吗?

还是那句话,小学生重要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小时候肚子里面装点有用的东西总比脑子里面空空如也要好的多。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宝莲灯》里面的沉香最初吃了一大堆仙丹也没有立刻就消化,但终有完全消化的一天。

我第一次看《幼学琼林》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本书里面的历史文化典故居然有这么多,当时就感叹课本上的历史全白学了,啥也不知道。

中学时期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以时间线索为主线的故事梗概和一些简单的结论,再加上高中时期的文理分科,所以中学时代的所学的历史知识其实十分有限,除非大学是专业的历史类专业。

就是最简单的《三字经》实际上也很不简单,仔细研读就知道了。它除了识字的基础功能,还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有阅读古代经典的顺序问题和历史梗概。

总而言之,《三字经》是一本小而美小而全的经典,说它是蒙学之首也不为过。

以上只是列举了初中高三个阶段蒙学读物的三个代表,其它的蒙学经典也各有各的价值。

李悟空书看得杂,以前读的书几乎都是乱七八糟的各种现代书,现在读的书主线都是清一色的古籍经典,古书真的是意境深远。现在喜欢读古籍主要是受到自家姐姐的影响,常常叹服于她对各家思想的融会贯通,而她推荐我读的书都是重量级的中国古籍经典。

学着学着就逐渐接触到了蒙学经典,没错,我最早系统完整仔细研读的书是经王之类的书,不是蒙学经典。李悟空读书的次序是没有章法的,因为没有多少基础,半路学起走的就不是传统渐进式的路子。然而回头看看基础的蒙学读物,发现它们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

就像一个圆,起点也是终点。大道至简!

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蒙学经典只是基础,重量级的还在经史子集里面,然而倒过来看,基础又何尝不是重量级。

所以成年人不要自高自大,还差得远呢!

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做到量变而质变。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不是谁都能像六祖那样闻声听经而开悟。

勤能补拙是良训!笨人要有笨办法。笨一点不可怕,怕地是连笨也不敢承认。

悟空如意笔,点明天下事。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