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BBC新闻发表了一篇名为《热赞拉:沙坦·辛格少校的支队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的地方》一文。当年班公洛战役(热赞拉战役)结束后,印度人将参战部队的113人视为耻辱,其子女也被学校开除,后证据被发现,印军沙坦·辛格(शैतान सिंह)少校洗清屈辱,被授予印度最高军事勋章“Param Vir Chakra”。
一、印度人不信任自己的部队,将113名战士视为耻辱
在该文章中,BBC记者雷汉·法扎尔对沙坦·辛格少校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声称在印度和中国的热赞拉战役(班公洛战役)中,因抵抗解放军进攻而牺牲的113名印度士兵被印度人民视为耻辱,其实是印度的英雄。为此,BBC记者雷汉·法扎尔重现1962年的那场战争,让印度人民重新认识为国而战的印度士兵。
事实真的像雷汉·法扎尔所说的那样,这113名印度士兵真的是被误会的“英雄”吗?
根据雷汉·法扎尔的描述,印度视角的热赞拉战役是这样的:1962年11月,辛格少校率领库马盎联队第13营C连的战士前往楚舒勒地区执行任务。当时该地正在下雪,印军战士们大部分来自哈里亚纳邦,他们从未见过降雪,更没有经历过。
因战事紧张,他们在两天时间里从热带地区被派到寒冷地带,没有机会适应海拔和寒冷。文章中是这样形容的
“他们既没有合适的衣服,也没有鞋子来抵御零下几度的寒冷。他们只有棉裤和薄外套。”
来到阵地后,辛格少校率领124多名印军士兵在面向山丘的斜坡上构筑阵地。战斗从1962年11月18日开始打响,那一天热赞拉正在下雪。
根据战斗幸存者苏贝达尔·拉姆·钱德拉·亚达夫回忆,当天凌晨3点30分,他们被突如其来的一阵长长的爆炸声惊醒。整个山谷都充斥着炸弹爆炸的声音。“我向辛格少校报告‘火力来自8个排的前面’。四分钟后,我们接到侦察部队的电话,说有8-10名中国士兵正在向我们移动。”
与此同时,7排也有战士发现大约有400名中国士兵正在向他们的哨所移动。8排还报告说,大约800名中国士兵从山脊向他们移动。接到各阵地的消息后,辛格少校下令:
“一旦中国人进入射击范围,就开火”。
苏贝达尔·拉姆·钱德拉·亚达夫回忆道:
“当中国士兵进入300码范围内时,我们向他们开火。猛烈的射击持续了大约10分钟。沙坦·辛格少校常常一次又一次地出去。我警告他不要出去,因为对中国人什么时候会进行炮击没有信心”。
解放军第一轮轰炸结束后,印军“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然后辛格少校下令“目标鹦鹉”(印军对解放军阵地的代号),命令迫击炮手进行射击。中国军队第一次进攻失利了。
随后,“中国人改变了计划”。凌晨4时30分,他们开始同时炮击所有哨所。15分钟后,印军阵地上到处都是尸体,掩体也被摧毁殆尽。
另一位战争幸存者拉赫纳·比什特·拉瓦特(Rachna Bisht Rawat)回忆道:
“第一次袭击他们失利了,斜坡上到处躺着中国人的尸体,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但随后中国人开始迫击炮射击。袭击持续了15分钟”。
“印度士兵只有轻机枪和.303步枪,这些都是'单发'的。也就是说,在每颗子弹之后,它们都必须再次“装填”。天气太冷了,士兵们的手指都冻僵了。
辛格少校鼓励战士们继续战斗,当烟雾消散时,士兵们看到牦牛和满载武器的马从“山脊”上飞来。有那么一瞬间,印军以为他们自己的阿尔法连队要来救他们了。他们非常高兴,但当他们冷静下来用双筒望远镜仔细观察的时候才发现,飞驰而来的不是救兵,而是中国军队。
“中国人的第三次进攻开始了,他们来杀死了每个士兵”。
一发子弹击中辛格少校的手臂,他一边包扎一边带领战士们作战。当他走上“山脊”时,数发子弹击中了他的肚子,辛格少校的肠子流了出来,随后倒地不起。
此时中国军队已经进入印军掩体内,亚达夫回忆说:
“我看到中国士兵进入我们的掩体,我们的士兵与中国人进行了肉搏战。”
随后,亚达夫背着萨博少校的尸体和重伤的辛格不慎滚进了山沟里,走了大约800米后,亚达夫想要找友军一同将指挥官萨博少校和辛格的尸体带回去。但却看见印军阵地上都是火,“友军接到命令,将我们的阵地摧毁,并返回楚舒勒营总部”。
再后来,“我看到一辆吉普车来了。我坐在上面,吉普车把我带到楼下的总部”。至此,热赞拉战役(班公洛战役)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库马盎联队第13营C连的124名印军有113人被解放军击毙。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幸存下来。当时这场战役被印度政府认为参战部队没有进行有力反击,幸存下来的11人和另外113名印军遗属遭受到了很大的歧视和侮辱,甚至他们的孩子也被学校开除。
直到1963年2月,一位牧羊人在热赞拉地区看见当年的战场和印军遗体时,才知道,印军在当年的那场战役进行过抵抗,他们直至临死前还保持着反抗姿态。随后,辛格少校因在1962年与中国的战争中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勇气而被印度政府追授印度最高军事荣誉“至勇脉轮”勋章。
热赞拉战役被印度认为是印军战斗史上最大的战役之一,当时几乎所有的士兵都为保卫一个地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热桑拉战斗的C连的每一位士兵都是英雄。战斗结束三个月后,辛格少校的尸体在焦特布尔火化。其余印军士兵在热赞拉的营总部前火化。
印军为纪念这场战役和辛格少校,还特地在热赞拉修建了纪念碑。
二、中国数据证明113名印军履行了军人职责
这场被印度称为“热赞拉”的战役,中国方面称为班公洛战役。对于这场战役,更准确的名字是“班公洛地区反击作战”。该战斗发生于1962年11月,是解放军陆军在新疆班公洛地区与印度武装部队的一场战斗。这是自第一阶段的战斗结束后在中印边境西线地区发生的又一场战斗。
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解放军于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间清除了侵入中国境内的37个印军据点,表达出和谈意向,但并未得到印方配合。对于在第一阶段战斗中的失利,印方认为这是来自中国的挑衅,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进行战争动员,调整部署,至11月中旬,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增加到3万余人。
1962年11月11日、14日、16日,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全线反扑。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再次进行反击,第二阶段的作战由此开始。
调整部署之后,印军在楚舒勒地区调整部署,加紧构筑工事,设置了大量地雷阵,不断向中国边防部队开枪打炮,挑衅我军。当时印军在该地的部署情况为:印军第114旅廓尔喀第8联队第1营和库马盎联队第13营,分别在莫尔多通道北南两侧高地上构筑进攻火力点,并在其北山设阿印5、16号两个据点,南山设据点阿印6、7、8、9号4个据点。其中6、5、16号据点由廓尔喀第8联队第1营防守,7、8、9号据点由库马盎联队第13营防守,总兵力200多人。
其中北山5号和南山6号据点分别位于山脚下,对莫尔多通道北南两侧形成居高临下的进攻态势,在这样完美的伏击环境下,当时印军负责在此地执行指挥任务的辛格少校为了扩大胜利成果,还在两据点之间布置了大面积的雷场、铁丝网封锁通道。印军在该通道地带的两侧山地凹处设置有4个炮兵阵地,可支援附近各据点战斗,成为解放军边防哨卡及后方部队的威胁。
当时印军在军事部署上占据优势,大部分据点比我军的高500-600米,可视纵深达到20多公里,控制着斯潘古尔湖地区解放军边防部队的活动。此外,在楚舒勒地区,印军还集结了1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1个坦克连,随时准备向中国境内攻击。单从军事部署上来看,印军第二阶段的战斗准备相对充分。
当时在班公洛地区执行任务的解放军部队主要是解放军陆军第4师步兵第11团3营和阿里支队第4连,共600多人。
当时我军的进攻计划是:以第11团第3营,加强第10团第三营第九连、阿支2号卡1个排、120迫炮营,配属第10团75无坐力炮4门、骑兵第三团57无坐力炮1个排、团属工兵连、师属喷火排、师属高射机枪1挺,首先歼灭8、9号据点之印军,尔后视情况歼灭入侵印军6、7号据点。
以阿支守卡分队抽调不少于1个连的兵力,配属骑兵第三团迫击炮连和无坐力炮排、第10团工兵连1个排、喷火1个排、骑兵第3团1个步兵连为第二梯队,首先歼灭“阿印16号”印军,随后再视情况歼灭5号印军;
以骑兵第三团(欠2个连)、第十团第三营(欠1个连)为前指预备队,准备向莫尔多通道,且坎一羌山口,扎西岗一拉多方向实施机动,配合守卡分队,歼灭增援反扑之印军。
班公洛战役(热赞拉战役)是一场拔点攻坚战,考虑到印军阵地上工事坚固,火力密集,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我军决定抓住其弱点进行重点进攻,从侧后攻击,避开其雷区和火力封锁区,减少部队伤亡。随后经过商议,我军决定于1962年11月18日凌晨接近印军,拂晓发起进攻,以大规模炮火覆盖的战术为我军营造进攻优势。
战斗开始后,我军按计划进行,进展非常顺利。战斗过程中印军抵抗较激烈,我军牺牲61人,131人受伤,但顺利达成了全歼速决的目的。
此战共歼印军第114旅廓尔喀第8联队第1营和库马盎联队第13营141人,其中仅库马盎联队第13营就有113人被击毙。
根据我方数据来看,印军这113人确实没有当缩头乌龟,他们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但他们的反抗在解放军部队的炮火之下就像是挠痒痒一般,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现在阿三急切盼望中国再这么给他来一下子!
阿三的战斗力比国民党差远了,最多伪军的水平[笑着哭]
跟拍电影一样,全是鹰熊!
破防了[笑着哭]
BBC帮阿三定英雄…也就阿三能接受了。
阵亡比都接近1比2了,对印军来说,确实是拼死抵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