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幕,中国军队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越南东溪地区,打得越军措手不及。大量的坦克和步兵部队靠近东溪,城内守军竟毫无察觉。
一、重兵出境,攻破防线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东溪穿插战一仗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打出了中国现代化部队多兵种合作的新风格。当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分为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军在越北的首要目标就是高平省和谅山省。
当时越军在这里安排了重兵把守,再加上越军占据地形优势(坡陡弯多,最宽不足三米),所以解放军并没有强攻的打算。再对情况进行分析后决定以东溪为突破口,随后逐个击破。
东溪位于高平省和谅山省的中间地带,一旦攻克这里就相当于是切断了二者的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后续友军部队逐个攻克高平和谅山打下牢固基础,也是关键一战。
东溪在高平和谅山中间,一旦这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附近的越军必定会赶来驰援。在此情形下,解放军必须速战速决。指挥部把攻克东溪的任务交给了42军126师,并调拨43军的坦克团为其提供火力支援。
在此次任务中,126师需要在3小时内从集结地向越南境内推进32公里,相当于平均在1个小时的时间里就需要消灭10公里范围内防守的越军,打通前往东溪的道路,掩护后续部队进攻高平。当时126师正驻扎于布局地区,接到命令后,师长立即对越军的情况进行分析。
经过侦查,我军得知在东溪地区负责防守的部队包括越军石安县独立营、边防公安1个连和当地的民兵武装,共计1000多人。该部队在此地驻扎时间长,已经利用地形修建了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同时还形成了相当完备的防御系统,在东溪地区共布置了四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那兰公安连和民兵防守,第二道防线是从那满至东马地区,由独立营一个连防守,第三道防线在靠松山和班崩地区,由县独立营指挥两个连防守。
第四道防线位于东溪城附近,由县独立营的一个连防守。此外,当地守军还依托地形修筑工事暗堡,“A”字形工事,马蹄形防御阵地,在边境前沿设有防步兵地雷场和险境,在山坡上设有单兵掩体和火器发射阵地。可以看出,越军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中央军委指挥部向126师传达的任务是:在布局打开口子,夺占东溪,打通布局至越南4号公路的通道,保障主力部队从布局出境。结束在东溪地区的战斗后,126师沿着越南4号公路向高平地区穿插,协同陆军第41军围歼高平地区的越军。
为了确保战斗按计划如期进行,前线指挥部将43军坦克团、工兵13团的一个道桥连和隆安县民兵2219人调拨至126师驻地。
按照指挥部制定的计划,126师从布局出发后的第一战是先在陇尾、22号界碑一带占领进攻出发地,从布局正面突破越军的防御。随后在3小时内打通到达东溪的道路。
随后转为军预备部队,随时准备增援124师或向茶灵方向进攻,协同41军歼灭茶灵地区的越军。配属的43军中型坦克团进至斗劝、那隆地区转为坦克预备部队。
接到军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后,师领导和机关对地形和敌情进行了分析,认为东溪地区地形复杂,公路较少且越军沿着公路在班波、那满地区山坡高地上构筑了野战防御阵地也部署了兵力,在沿路要点上也设置了障碍和阻击阵地,夺取东溪的战斗必然会遇到越军的强烈反击。
二、转劣势为优势,多兵种协同作战
越军的兵力分散,在约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只有一个县独立营和一个公安连的兵力防守,这就给了我军可乘之机。面对准备充分的越军,126师决定利用步兵、坦克、工兵等多兵种部队合成特遣队,充分发挥坦克的快速机动和轻装步兵的运动能力。
步坦联合部队实施多路、连续突击,分别从东西两个方面向东溪地区穿插,这样就可以对东溪形成合围之势,顺利完成攻占东溪、打开通路的任务的。同时,坦克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的提高部队的机动速度。
东溪为高平省石安县县城,距离我军驻地布局30多公里。当时作为越南主要交通干线的越南4号公路经过东溪北通高平,南至同登。而要想从布局到达东溪,只能依靠山路,大部队集体前进的话不仅行军速度慢而且目标大,容易被敌军侦察部队发现。
东溪地区沟谷纵横,岩洞较多,便于隐蔽作战和穿插迂回,这些条件正好为126师的分散快速穿插提供了便利。
在部队出发前,126师再次明确战斗任务是:打开布局至东溪的通道,在3个小时内攻占东溪,为主力部队向高平地区快速穿插、围歼高平之敌提供保障。
师部的具体作战策略是集中师、团炮火兵力,使用两个团的前卫营并肩突破越军的防御,得手后兵分两路,一个兵团搭乘坦克,一个步兵团徒步快速向纵深穿插,首先占领那满、班南等地,随后兵分四路向东溪地区进行穿插,不惜一切代价在三个小时内攻占东溪。
当时126师创造性的根据作战地形等条件提出了使用多兵种作战的方案,使用步兵和坦克兵、工兵、防化兵、通讯部队、保障部队通力合作,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搭载步兵快速穿插进行作战。
当时具体的作战安排是步兵第376团配属师防化连第5班、43军坦克团两个营和隆安县民兵第1营在布局至空均一线突破越军防御后,继续前进占领那满。随后部队兵分两路迅速向东溪地区边打边穿插。占领靠松山和661高地后,在378团的配合下围歼东溪地区的越军。
第378团配属师防化连第2班、隆安县民工第2营,占领陇尾地区后从20号界碑向越军发起进攻,随后占领班南诸阵地,迅速向东溪地区边打边穿插抢占615高地,随时准备阻击七溪方向越军的增援,配合376团围歼东溪地区的越军。
制定好计划后,师部奉命带领部队利用夜色掩护分两批从集结地域沿公路秘密进入待机区域。2月17日凌晨,部队到达集结地。2月17日6时左右,师部一声令下,师炮兵群和第一、二梯队共116门火炮向越军阵地共45个目标实施15分钟的火力袭击。
三、神兵天降,坦克发挥大作用
在炮火的掩护下,76加农炮营在夜色掩护下进至布局关口一带,对沿线越军的12个目标进行近距离射击,摧毁越军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在此期间共发射炮弹3685发,歼敌150人。随后,工兵连为坦克部队开辟通道,为步兵、坦克部队排雷。
在各兵种的密切配合下,坦克部队搭载步兵前进至布局关口待命。17日7时,376团1营和378团2营利用炮火兵分两路向越军阵地前沿进攻。376团1营和第43军坦克团第1、2连沿公路向班徒进发,歼灭一个公安连,随后继续向班波进攻,在掩护交替作战的策略下完成了从右侧向越军阵地前沿进攻的任务。
378团2营沿着山路向那兰地区突击,当时由于我军炮火部队受损严重,在进攻过程中尤为艰难,战斗一直持续了30分钟,连续摧毁越军12个火力点。随着378团2营在左线战斗的结束,162师总体由布局地区前进至越南境内。
攻破越军的防御后,162师按照原定计划继续边打边进,向敌纵深挺进迅速占领661高地和615高地。前线部队接到命令后继续前进,8时30分左右,右路先头部队在步坦的密切配合下攻占靠松山,向东溪进攻。
同时,376团1营在夺取班波后继续向前推进,一举攻占那满地区的高地。在攻占该高地的过程中,因为解放军在地形上没有占据优势,而战斗进程又紧迫,所以1营决定强攻。
在此过程中越军利用掩体、陷阱以及炮火覆盖对我军进行猛攻,在此过程中有坦克中弹,步兵伤亡80余人。见此情形,坦克驾驶员张东法急中生智利用坦克装甲开辟通道,最终1营、2营战士在坦克的掩护下通力合作攻克该地,继续向前推进。
378团在按照原定计划作战时发生了一些意外。当时378团在进攻途中需要翻越海拔600米的山地区域,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长期无人行走的山路湿滑,马匹无法通行,途中耽误了一段时间。安排人将马匹安置好后,378团迅速赶往班南地区,通过上山俯着爬和下山坐着滑的方法,378团于8时15分与班南地区的越军交火。
与解放军交火时,越军依托地形优势进行强烈反击。虽经过长途跋涉,但我军以猛烈的攻势在短时间内就将守敌击溃,随后继续向东溪地区挺进。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军就从边境布局地区一路打到了东溪。
解放军赶到此次行动的最终目的地东溪时,越军还在悠闲自得的休息,虽然听到周围有打枪打炮的声音,但受到越军指挥官对战斗进程错误预判的影响,当地越军并没有引起重视。解放军在行军途中,越南百姓以为是自家部队,热情的向我军人员打招呼。负责守卫东溪城的越军见到解放军从四周冒出来,惊讶之余急忙组织反击。
但他们已经错失良机,解放军部队从各个方向冲出,坦克部队打头阵负责火力压制和提供掩体,协同步兵很好的完成了这场闪电穿插歼灭战。
在各部队准时按计划进行作战的情况下,解放军顺利攻下东溪,按时完成了任务。在三个小时的战斗中,126师各部队并肩作战,四路穿插,边插边打,先头部队仅用了2小时45分就全面占领东溪,比原先预估的还早了15分钟。
战斗中,126师全歼那兰公安连,基本歼灭石安县独立营。共歼敌599人,受伤238人,其中战亡100人,为后续攻克高平和谅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