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有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懂得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六十年代小学课文:《烈火中永生的“海岸青松”安业民》。
看看“编者按”第三段,这个曾经多次出现在新中国小学教材中的文章标题,相信五零后、六零后的任何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至少在两代人心目中成为永恒的名字——安业民!
安业民烈士
连国人家喻户晓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都曾在著名的《雷锋日记》中极尽推崇地写道:
“我一定要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的战士学习……我要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
毋庸讳言,历史发展到今天,在这个泥沙俱下的互联网时代,由于种种原因,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众多共和国英烈形象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而毒教材招摇过市、质疑诋毁英烈事迹,以及全盘否定新中国前三十年历史等等历史虚无主义言行,被冠以多元化思想的名头,正在沉渣泛起,正在毒害我们的下一代。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无所不能,独独提及共和国英烈话题一脸茫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为了逝去的英灵,更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有必要再度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踏着先烈来时的路,去重温英雄壮举背后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安业民烈士
安业民,满族,辽宁省开原县(今开原市)四寨子村人。
1937年,安业民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性情敦厚,但在黑暗的旧社会却饱受摧残欺凌。
1948年,安业民的家乡获得解放。人民子弟兵与底层百姓的鱼水情深和先前国民党军官兵的横行霸道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安业民幼小的心灵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
如获新生的安业民倍感温暖,欢欣鼓舞。从此抱定跟党走,为人民打天下的坚强信念。
1956年底,鉴于其思想进步、积极肯干,安业民被获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初,这位吃苦耐劳的农家子弟得偿所愿,加入人民海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当年的宣传材料
入伍不久,安业民被分配到旅顺口我海军一个海岸炮兵连。先后担任过运炮手、炊事员,也曾在电话班工作,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方向瞄准手。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安业民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曾多次被评为业务能手和先进工作者。
1958年初,安业民所在岸炮连奉调秘密入闽,参加震惊中外的金门炮战,即“八·二三炮战”。
经过7天7夜长途跋涉,部队抵达福建厦门前线。
大战前夕,针对金门敌情,安业民废寝忘食,苦练杀敌本领,达到了对蒋军设施烂熟于心的境界。
以至于随便说出一个预设编号,安业民都能轻松锁定目标。
金门炮战
斗志昂扬的安业民,曾在日记中吐露心声:
“我要永远守在海岸上,她是我生死不可分离的土地……祖国把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放在我肩上,我就把青春献给祖国。”
后来的事实是,这位伟大的战士果真用宝贵的青春践行了自己的钢铁誓言……
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时,我福建前线炮兵部队万炮齐发,展开了对金门蒋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打击。
在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炮战中,安业民端坐在岸炮半圆形防护板后面,遵照口令,动作娴熟地快速操纵方向盘。
随着安业民一下下踩动发火板,一发接一发炮弹呼啸着飞向料罗湾里的敌舰。
强大的炮兵
随着急剧伸缩的炮管不停地输出怒火,被连连击中的敌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变成了浑身冒火的“怪物”。
随着震耳欲聋的炮火编织出惊人恐怖的死亡弹幕,位于炮阵地最前沿的安业民和他的战友们,已成为对面敌人最致命的威胁。
困兽犹斗的敌人狗急跳墙,拼命向安业民炮连所在位置还击。双方你来我往,战况激烈。
突然,一发敌弹在安业民炮位附近凌空爆炸。火炮后方堆放的药包恰巧被弹片击中,阵地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肆虐的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几百枚弹头。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火炮乃至整个炮阵地的安全。
刊物上的英雄形象
面对这一意外变故,炮长不得不下令停止射击,疏散救火。
千钧一发之际,安业民面临两难抉择。
战前,排长曾提醒大家,在战斗中一旦射击暂停,不论遇到任何危险,方向手一定将炮身安全转移。
排长这样的布置是可以理解的,假如不及时把停止“发言”的火炮转至隐蔽位置,极有可能遭敌毁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而战时派上大用场的隐蔽壕,后来被证明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我军在金门炮战中稳操胜券。
然而此时,似乎比敌人还凶恶的烈火已扑奔炮位,安业民想要保全自己,除了立即弃炮撤离别无选择。
安业民烈士
危急关头,或许是电光火石般极短的一瞬间,安业民做出了誓死保炮的惊人抉择,也或许是他根本就没考虑保全自己。
总之,战友们看到这位钢铁战士屹立于炮位上纹丝没动,只有双手在飞速地转动着方向盘。
而这时,无情的大火已如怒涛席卷炮位,点燃了安业民身上的军装,炙热的火舌开始舔舐英雄的身体……
直到被大火吞没,始终在炮位上岿然不动的安业民,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承受着烈焰焚身的剧痛。
烟火弥漫中已完全看不到安业民的身形,只能看见炮身在顽强地徐徐旋转……
省级刊物
直到硕大的火炮最终得以安全地转回到隐蔽壕中,已然成了“火人”的安业民,才从火光冲天的炮位上,跌跌撞撞冲了出来。
战友们七手八脚,帮助就地打滚的安业民扑灭身上的火焰之后,才痛心地发现,本是英俊少年的安业民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只见安业民双眼肿胀,眉毛、头发已被全部烧焦,几成灰烬的军装残片与发黑流血的皮肉粘在了一起。
这时候,极度的痛苦使得安业民头晕目眩,昏了过去……
然而,战斗还没有结束,敌人打炮发出的巨响把英雄又从昏迷中拉了回来。
安业民奇迹般地吼叫着跳起来,与战友一起把大火扑灭,重新坐在了自己的炮位上。
无处不在的烈士影像
不放心的副炮长跑过来替换他,被安业民拒绝了:“我能行!”
10分钟后,政委亲自命人来接替安业民,又被他坚决拒绝了……
就这样,在接下来长达40分钟的激战中,安业民一直如同烈火再造的金刚一般,巍然挺立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
伴着炮弹出膛的亮光,只见他炯炯的目光紧盯着瞄准器指针;两只发黑的胳膊紧粘在方向盘上;双脚用力地踩动着发火板,完全不顾血水顺着大腿淌下来,把发火板染成了红色。
直到敌炮变成“哑巴”,数艘敌舰“归西”,总共两个多小时的炮战胜利结束,安业民才面露微笑,然后一头栽倒在炮位上……
永恒的纪念
故事说到这里,现代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难从内心里真正理解安业民这种为了保炮宁可舍命而表现出来的毅然决然。
这不奇怪。安业民身上展示的是那个火红的年代几乎成为共性的,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奉献精神,而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恰恰又是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
也正是当前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教材西化、质疑论、否定论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
不难想象,相比之下,安业民当时下决断之时,英雄的想法就简单多了,因为他是毛泽东时代的人,尤其他是毛泽东时代的兵。
而毛泽东时代的兵,之所以英雄倍出,天下无敌,毫不夸张的说,正是由于人民英雄们的思维定式有如弹道一样笔直,奉献热情有如冲击波一样强烈……
曾遭质疑的邱少云烈士
言归正传。战后,安业民被送入战地医院。医生检查发现,他身上烧伤面积高达70%以上,属于严重的三度烧伤。
这样的结果令医护人员大为震惊而又匪夷所思。如此严重的生理烧伤竟然能坚持战斗整整40分钟,无论怎么说都似乎有悖常理。
能创造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堪称神迹的奇迹,只能说,我们的钢铁战士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
包括安业民本人在内,当时大概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英雄用自己最可宝贵的青春,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一项新的,无人能打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鉴于伤势过于严重,安业民被转送到了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英雄的伤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医务人员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试图留住英雄的生命。
天下无敌的人民军队
志愿献血者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许多不合格的异型献血者,也希望能为英雄做点什么,以至于久久不肯离去。
家有三子的一位老人,在医院门口苦苦等待,无论如何也要认英雄做他的第四个儿子,理由很简单,英雄才是“够得上标准的男子汉”。
有位钟情于英雄的姑娘,甚至鸿雁传书吐露爱意:“只要你乐意,我愿意终生与你厮守相伴,未来的丈夫只要是好人,被烧成什么样都没关系!”
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在为英雄祈祷祝福,希望奇迹能再次在英雄身上发生。
只可惜,奇迹最终没能再度出现。1958年9月9日,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安业民壮烈牺牲。
一条年轻的生命,在最后时刻迸发出炫目光环之后,永远定格在了21岁。
彭德怀元帅不吝溢美之辞的亲笔题词
英雄离我们而去,但他响亮的名字伴着一年一度南来的季风,一次次传遍了神州大地……
不久,这位伟大的战士被共青团辽宁省委追授“模范团员”称号;被海军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追授“共产主义战士”称号。
再到后来,全国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向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学习”活动。
1959年6月,朱德元帅、彭德怀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安业民烈士亲笔题写挽词。
1969年,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在英雄家乡成立业民公社,英雄出生地更名为业民村……
时至今日,共和国依旧没有忘记这位以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篇章的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
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