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如往常浏览头条,看到一位名为“海岛”的网友写的文章《我闺女坚决不能找个农村婆家》。
文章描述的是她的一位朋友有关儿女婚姻问题的个人观点。通篇读下来,心潮起伏,感触良多。
为了让友友们对个中内情有所了解,现将原文内容摘录二三,供友友们参考。
请注意,摘录内容不是原文作者的言论,也不代表作者的观点,而是来自两人对话中她朋友的言论。
她的朋友向作者倾诉了她经历的所谓“痛苦和无奈”:
“不是歧视农村,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太了解农村人了,正因为我了解才不让我姑娘找农村人,事太多了,观念不同,负担太重,以后的矛盾肯定少不了,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农村小院
“我和老公是高中同学……他们家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他是老大,弟弟和妹妹都没有考上学早早地结婚成家了。”
“我们结婚的时候,他家里就给了我600块钱,说老公上学花了钱了,所以没有钱给我们了,只给我们做了两床被子,买了一个14寸的电视就完了。”
“结婚后,我们在市里租房子住,除了房租,每个月我们还得给他父母养老钱,那些年我们的日子过得不是一般的清贫,同事聚餐我们一般都不会参加,捉襟见肘啊!”
“等日子好点了,他父母又老了,有病住院我们掏,修房盖屋我们也得掏,他弟弟觉得我们在市里有工资条件好,父母也觉得供养了他上大学理应我们掏钱。”
“他父母农村老人又没有退休工资,只有每月的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能起什么作用,每一次的住院都让我们扒一层皮。这还不算定期的给他们买药买吃的喝的,每个月下来,我们一半的收入都花在了他们家人身上。”
“就这样,弟弟家有事来找哥哥借钱,妹妹家有事也来找哥哥要钱,好像我们是开银行的,其实他弟弟和妹妹家过的都不错,但他们愣是觉得我们在市里理应多付出。”
农村老屋
“我现在都退休了,还没有摆脱他家,这不,我婆婆又老年痴呆了,因为老公还没有退休,所以每隔两个礼拜,我就得回去伺候婆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最后,这位朋友向作者说出了等于是下结论的一番话:
“我背了一辈子的累赘,绝不让我的闺女再步我的后尘。找一个父母有退休工资的,最起码经济上可以稍轻松些。”
不得不说,尽管这位“朋友”口口声声说不歧视农村人,但给我的感觉恰恰相反,她的话里话外充斥着满满的歧视。
家中老人竭尽所能给她们夫妇操办了婚事,她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但没有丝毫感恩之心,反而一肚子怨气。
老年住房
她把“给父母养老钱”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好像不给父母养老钱,她的日子就会不“清贫”一样。
她不把赡养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反而认为没有生活保障的家中老人拖了她们夫妇小日子的“后腿”而牢骚满腹。
她无视城乡收入水平的现实差距,然后先入为主,把兄弟姊妹的上门求帮看成是“恶意而为之”。
她自己已过退休的年龄,依然把家中老人视为不胜其烦的“累赘”,说话时的语气毫不掩饰“盼望老人早日归天”的嫌弃之心。
毋庸讳言,看完全文,我至少有两个不解之谜。
新时代农村
一,假如没有家乡形同“恶人”的弟弟妹妹,她照顾老人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不能想象她的负担反而会更轻一些?
二,假如她同家中老人一样,没有退休金,也没有生活能力,她的儿女是否可以同样嫌弃她?同样把她当作百无一用的“包袱”,巴不得“扔”之而后快?
实话实说,反复看过该文内容,我对文中这位“朋友”的看法实在不“感冒”,几乎颠覆了我对“城市人”的认知。
以至于愤懑所致,忍不住在评论区里发布了一条措辞激烈的评论。
下面是我的评论内容:
这位“朋友”的观点,我是一千个不赞成,一万个不赞成!
农村现状
不要说她牢骚满腹的这种状况有可能是客观必须的存在,城乡巨大的差异在那儿摆着的嘛!
单说她这种观点,就属于标准的地域歧视!
我也是农村人,哥哥姐姐妹妹都是城市人,只有我在老家父母身边,而且经济状况也不怎么好,这不奇怪,农村现状大多如此。
但我一直尽心尽力照顾二老,又是花钱又是操心还甘心情愿,从未干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龌龊事。
我的兄弟姐妹在这方面也有付出,但都由衷地承认我花钱最多,贡献最大,是不可替代的主角,没有我的存在,父母得以在老家安度晚年是不可想象的。
因之兄弟姐妹对我极尽尊重,以至于“一呼百应”,丝毫没有像你的朋友这样的怨气。
你朋友这种思想状况,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她瞧不起农村人,在老家父母身上根本不愿付出,而且对他人的付出视而不见,更休说感恩了!
奉劝像你朋友这样的人,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农村人固然有可能贫穷,但人穷志不短,不至于下作到把你给父母的“孝心钱”用到自己身上,一分钱少不少,不会!
而且我现在也老了,我的儿子是青岛市某公司总裁,儿媳在青岛市仲裁委上班,亲家是某县工厂厂长兼股东。
但我从来没向他们伸过一次手,要过一分钱!愿意付出是人家自己的事~~
我们农村人大多淳朴善良,除了钱财,并不比城市人少什么,同样明白“人穷志不穷”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