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过日本的九六式和九九式机枪,这两挺机枪是可以加装瞄准镜的。很多人觉得,机枪加瞄准镜这个行为非常多余,认为机枪是概率射击,加了瞄准镜也没什么意义。对这个问题存这种思维的,是对枪械使用方式上的一种误解,今儿简单聊一下这个误解。
枪械增加瞄准镜是为了什么?人们常说的应该就是增加精度、增加射程。这些其实都是没错的,那么机枪增加瞄准镜是不是也是必要的?增加了瞄准镜,让枪在远距离能够打得更准,本质上来讲,提升的其实是有效射程。
有效射程这个概念总是被人混淆,会被曲解成致死、致伤距离之类的。实际都不是,有效射程范围外,子弹一样是致命的。
有效射程指的是武器对预定目标射击时,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离。这话可能有点绕,需要翻译一下。预期的射击精度和威力,大体就是你开枪的时候,这个距离能将人准确击毙,往往这个能致死的距离,是远大于有效射程的,剩下的更多的就是精度了。有效射程300米,大体意思就是,在这300米的距离上,你可以尝试着打一下,再多就不准了。
有效射程这东西,并不是固定的一个数值,而是属于建议性质。一把枪有效射程200米,大体就是:你就在这200米范围内打吧,远了就别费这事了。那些天赋异禀的神射手,该尝试的就尝试一下。所以有效射程并非是硬性的,而是人为规定的数值,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来,有的是300米,有的是400米,为啥都是整数啊,因为是人为规定的,或者是建议的。
有效射程的概念,更多的是可控,精度和杀伤力在这个距离内可控,超出这距离,可控性太低了。而影响这类可控性的方式就有好几个方面,射手本身的素质就是很重要的原因。想提升可控性,增加光学瞄具,就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方式。
增加瞄准镜,很直观的就是更远的距离能看得更清楚了,那么有效射程自然就增加了。以美军的M16A2为例,机械瞄具下的M16A2有效射程是550米,光学瞄具下的有效射程是800米。瞄准镜增加,远距离射击的可控性就增加了。
那么九六式、九九式增加瞄准镜,是不是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增加瞄准镜,提升有效射程,提升的就是远距离的射击能力。
并且,增加瞄准镜,也是对精度进行增加。实际很多人在30米开外就看的不是很清晰了,二战交火距离,大都是在200米左右,这距离射击难度已经很大了。即便是放到现在,交火距离更近了,各国也都是要给突击步枪增加瞄准镜的。而且,美军为XM5准备的瞄准镜,单价也是非常贵的。
除了二战那会儿,现在的机枪,也都是加瞄准镜了,美军M249早都加上了,我军现在也给机枪加了瞄准镜。而且机枪本身也不是概率射击,也是要求精度的,机枪不是泼水输出,就算泼水,也要考虑子弹的散布。这会儿,瞄准镜依旧是能带来提升的。
日本人在机枪上面加装瞄准镜,这个做法其实是非常领先的,并不是个什么画蛇添足的设计。另外呢,总有人说那东西可以当狙击枪用。但是吧,二战时期其实是没有专业的狙击步枪的,都是在质量好的步枪上面加了个瞄准镜而已,多了的也就改改拉机柄。机枪的首发精度够用,也不是不可以当狙击枪用。但是更多的,还都只是步兵班里面做本职工作用的。
朝鲜战争时,美国人首先在重机枪上安装瞄准镜~远距离重机狙击对方阵地人员,就此开始重机机枪远距狙杀…步枪狙击他没干过。
30米外,看不清不楚,是500度以上的近视吗
超过有效射程的叫流弹。
那部拿代英二战老爷辈武器在非洲“维和”的电影,里面就有弃用老李狙击枪,改用布伦机枪铁瞄,狙杀叛军头目的情节。有个坚固的二脚架支持稳定射击,有时作用不比瞄准镜小。[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