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0%的人缺这种维生素,10%靠吃补充90%靠的是……

自然料法探索者 2024-03-05 10:51:44

如何补充维生素D

撰文 于永超

编辑 保健君

我们日常饮食中获取的营养素,大多数是人体无法合成的,或者合成的量相对不够用。唯有一种营养素,自然条件下主要由人体合成,这就是维生素D。

人体皮肤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利用胆固醇作为原料,就能合成占需要量90%的维生素D,而余下10%才需要通过饮食获取。至于其原料胆固醇,也是类似情况,大多数由人体自身合成,并不依赖于食物。

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人类还处在曾经那个以采集、狩猎或非机械化种植为生的时期,那么维生素D可能都算不上一种必需的营养素,毕竟“日出而作”的劳动模式,客观上实现了皮肤的充足日照与维生素D的顺利合成。

低调且重要的维生素D

相信大家都知道,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密切相关。严重缺乏维生素D时,会导致儿童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等,当伴随缺钙时,还会导致骨质疏松问题。

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跟骨骼健康密切相关,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作用。

● 调节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 防癌、抗癌功效,可用于结肠癌、乳腺癌及某些皮肤癌的辅助治疗。

●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 增强肌肉的力量及功能,治疗老年肌少症。

● 调节情绪,改善抑郁状态。

健康作用如此广泛,然而维生素D却很“低调”。除非出现严重的骨骼病症,否则人们很少会意识到维生素D的缺乏。通常当关注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朋友谈及补钙时,才会想起维生素D这个“配角”。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体力劳动年代,大家在劳动中顺便晒晒太阳维生素D就够了。相关研究表明,全球总人口的50%~80%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现代人普遍维生素D缺乏却不自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晒得不够”,另一方面是“吃得不够”。

晒得不够

晒得不够的客观原因有,秋冬季、高纬度、低海拔、空气污染、肤色黑等。秋冬季、高纬度、低海拔、空气污染使得照射在人体皮肤表面的紫外线剂量不足。肤色黑导致晒得不够的原因是,皮肤中过多的黑色素,会阻碍紫外线穿透皮肤,从而减少了维生素D的合成。

晒得不够的主观原因有,选择室内工作或活动,以白为美、畏惧晒伤进而穿防晒服、打遮阳伞或抹防晒霜等,这些生活方式都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能足量到达或作用于皮肤。

吃得不够

作为脂溶性维生素,含有维生素D比较多的食物,通常也挺“油”的,即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蛋黄、奶油、奶酪、肝脏、肾脏等,一边是肥胖或“三高”,一边是维生素D缺乏,难以取舍。至于富含脂肪的深海鱼倒是不错,不过我国居民摄入较少。

此外,年龄、性别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同等程度的日照,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只有年轻人的30%。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缺乏维生素D的风险高1.5倍。

还要注意某些药物的副反应。例如治疗焦虑的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以及治疗结核病的利福平,则会加快维生素D的分解代谢进而导致缺乏。

如何预防维生素D缺乏

理论上讲,效果好又省钱的办法,就是晒太阳。

春、夏和秋季10:00~15:00,将面部和双上臂直接暴露(不能涂抹防晒霜)于阳光下10~30分钟,每周3次,即可达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目的。

现实来看,以室内工作为主的人太阳晒得都不够,而日常饮食中提供的维生素D,并不足以实现预防的目的。

这类人群还是要想办法多晒太阳,把10~30分钟的户外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节奏中,如中午去一个需要走10分钟的地方就餐、午饭后在附近的街心公园或绿地散步等。

如前文所述,维生素D的获取,90%靠晒,10%靠吃。但仍有些人群二者都难实现,那唯有靠补充了。

补充维生素D是否需要先做筛查

维生素D也不是人人都需要补,盲目补也是有害的。如果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可以先做个筛查,也就是到医院(营养科或其他内科)就诊,查一下血清25羟维生素D,明确目前维生素D营养状态后,再进行针对性补充,确保有效和安全。

建议这类人群尽早筛查。

● 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 有跌倒史和(或)有非创伤性骨折史的老年人。

● 缺乏日照的人群(室内工作、夜间工作等)。

● 肥胖者(体质量指数≥30)。

● 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曾接受过减重手术、慢性肾脏病、肝功能衰竭、慢性肠病患者等。

科学补充维生素D

膳食营养摄入层面的标准

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对维生素D的摄入量有以下建议。

● 0~64岁普通人群,包括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每天需摄入维生素D 400IU(国际单位)。

● 6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因为缺乏日照或是摄入及吸收不好,每天需摄入维生素D 600IU。

值得说明的是,这套标准是基于全体国人,其中包括广大室外工作的农民、工人、快递员等或喜欢户外运动的人群,他们才是符合维生素D最天然高效获取状态的,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本来就不高,而且他们的维生素D也主要通过膳食摄入。而那些室内工作、活动的人群,在这套标准中就不太适用了。

尚未进行筛查的高危人群

根据最新版的《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高危人群应该按照如下剂量标准进行补充。

● 18~50岁的成年人,建议每天需补充1500~2000IU。

●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每天需补充1600~2000IU。

●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建议每天补充1500~2000IU。

比如一个白领或中老年人,平时户外活动少,又不想到医院抽血化验,那么按照每天2000IU补充就是有效的,在4000IU以下也是安全的。不足之处是,相比于筛查后的精准补充,疗效更慢。

已经筛查后明确了不足或缺乏状态

不足或者缺乏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处方,需由医师进行判断和实施。需要提醒的是,不可随意参照他人的处方进行大剂量补充,应该在医务人员的处方或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定期复查,以实现快速补充至正常状态,并防止补充过量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简介

于永超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专业特长:用医学营养学方法,对以下疾病进行营养治疗: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痛风等;急慢性肾病和透析等;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所致营养不良;外科围手术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群体。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2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0 阅读:0

自然料法探索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