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本为河南人,或说长沙人,为啥《三国演义》说他是四川人?

尔槐评历史 2023-12-14 19:29:03

张仲景原为河南南阳人,后来担任过长沙太守,所以他有个别称叫“张长沙”,因此,按照现代人的地区划分方式的话,我们将张仲景列为祖籍地为河南南阳,户籍地为湖南长沙都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两个地方都可以称为张仲景的家乡。这一点,持有异议的人应该不会太多。

张仲景,一个非典型圣贤标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但是,作为我国传统文学四大小说名著的《三国演义》,却将张仲景“说成”是四川人,这该怎么解释呢?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中,从益州(也就是川蜀之地)来到中原的别驾张松与曹操的丞相府主簿杨修之间展开过一个口水战,说的是主簿杨修当时问起了益州别驾(汉置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张松,说你那个蜀中风土如何?人物如何?张松有意将四川之地纳与曹操,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地说起了四川的好处,再说到蜀中人物时,张松道:“(川中)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

由是,很多人们就生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明明张仲景跟四川没什么关系,甚至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表明张仲景跟四川这个广大区域有个什么关系,那这个《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借用张松之口,把张仲景归为四川人呢?这其中难道有什么缘故吗?

舌战中的张松和杨修。(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也是稍微愣了一下,但我很快就想出了起码两个答案,但与诸君分享一下,我应该可以这么表达我的观点,这件事可能昭示了中医历史上的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秘密,或者说揭示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的一个事实。

其一,“医有仲景之能”这句话不能这么直白地去理解,而应该稍微往里面深究一下。

张松其实说的是四川之地的医者之中,如张仲景医术和医德的人大有人在,本意是想借张仲景的才华来阐述四川风云人物厉害之处,而不是说张仲景他这个人就是我们四川人。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几乎所有语言都会用这种表达方式,多少都有点狐假虎威、拉虎皮做大旗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为了抬高自己,大意是某某很厉害(先树立一个光辉灿烂的标杆),(然后说)我们家和他一样厉害的人多了去了。

张松(新版的图片清晰一些,借用一下):(蜀中)医有仲景之能。(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整个张松的这段话中,除了司马相如和君平(四川人,本名严遵,曾在成都街头走一走卖个卦什么的)的的确确是四川人外,其他两位其实都和四川关系不大,张仲景是河南人不用再多做阐述,马援则是陕西人(曾平定陇羌,羌族有很多居住在四川,马援可能去过四川),跟四川顶多是一毛钱的关系。

其二,在整个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时候,张仲景的名气可能远远没有那么大,《三国演义》很可能穿越了。

除了近古时代的民间传说,张仲景这个名字其实并没有在华夏正史里面出现过,作为一个被称为“圣人”(医圣)的人,张仲景应该是唯一一个不见于当时正史记载的人物,而且这个不记载是真的没有,在几乎所有正统史书中,均没有张仲景这个人的只言片语,他好像是一个凭空出现的“圣人”,突然在后世某一个时间段里声名鹊起,然后一路高歌,最终地位崇高直至“圣贤”级别。

两本跟东汉三国相关的史书都没有提到过张仲景。(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这个可不是我胡说的,关于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至三国这段时间里,陈寿编撰的《三国志》和范晔编撰的《后汉书》是公认的正统史书,名列“二十四史”之中,但这两位史学大佬的著作里,对张仲景这个名字居然连提都没有提一下,似乎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根本就没有这个人一样。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咱只能说,《三国演义》虽然奠基于《三国志》和《后汉书》,但他毕竟不是正史,而只是历史的一种演义,演义是可以源于历史却高于历史的。张仲景在后世虽然是医圣,但在他所处的时代,他只是一个因举孝廉而被任命为地方官的小人物,官职地位不算高,地位也不算显赫,而《三国志》和《后汉书》的作者均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忠实拥趸,他们记载的都是一些帝王将相和当时当世的顶级著名人物,“医圣”张仲景虽然后世名声显赫,但在当时确实还不是个多么重要的人物。当然,与他同时代的名医华佗倒是史上有名,可那是因为他人家搭上了曹操和关羽的便车,后来还被曹操杀了。

华佗被记载,主要是因为与关羽、曹操有关。(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其三,张仲景在正史中存不存在都没有问题,“医有仲景之能”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张仲景在后世就很出名了,作为中医文明的集大成者,张仲景可以说是不世出的绝代天才,他的《伤寒杂病论》至今都是天下中医的法宝和圭臬。

距离张仲景不远的魏晋时代,张仲景就因为弟子王叔和(魏晋时期的太医令)的推崇而开始了自己的“医圣之路”,到了明代,张仲景已经是天下中医的鼻祖和绝代宗师,两千年历史之中,越到后来就越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了。我曾看过四川国医名医傅元谋的一个观点,他说,中医史上有一个说法,即真正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医只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张仲景(另外一个是清朝的叶天士),由此可见张仲景的崇高地位。

叶天士,真的可以比肩张仲景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医圣”这个称号,张仲景不是从一开始就拥有的,甚至于,他在世之时,没有人会把这个称号跟他个人关联起来。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伤寒杂病论》是一座宝库,那是医圣穷尽一生,在十室九空瘟疫和战乱当中,用海量的实践检验出来的伟大成果,值得后世的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精研学习,而且,人们是越研究越觉得其中的妙趣无穷,这才最终赋予了张仲景这位先贤一个“医圣”的伟大称号。

还悄悄告诉你两个极有可能的秘密和事实:张仲景拥有的“医圣”称号,其实是后世两千年中的所有中医从业者和求医问药者诚心赋予和追封的,当年在世的他并没有享受这一殊荣,他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历经千年无数中医大夫的检验,才最终确定其伟大崇高的地位的。还有就是,流传至今的《伤寒杂病论》,其实并非张仲景一人的功绩,而是两千年来我们这个文明体系中的医者们前赴后继、继往开来,一代接一代地不断增补、修正、完善而成的一部中华医学宝典,这是华夏先民的集体智慧结晶,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绵延不断的绝佳证明。

《伤寒杂病论》,中医从业者的法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时至明代《三国演义》完成时期,再到现代,张仲景始终被人们所仰望和祭奠,当年那个坐堂问诊、似乎有点不务正业的长沙太守,终于用他的一部传世巨著获得了华夏后世千年乃至万年的褒奖,“医有仲景之能”就是对他的最佳褒奖。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中华民族对数千年来坚定而执着的发展我们传统医学的圣贤们的崇高敬仰,而不仅仅只是张仲景一人而已。

要正确看待演义和历史,并辩证分析之。(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首发原创)

0 阅读:1

尔槐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