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一篇藏着北宋灭亡密码的文学经典

尔槐评历史 2023-04-01 22:16:00

最近两天趁着闲了下来,便去了一趟岳阳,感受了一下八百里洞庭(其实早已经没有八百里了)的烟波浩渺。说句惭愧的话,作为一个湖南人,白活了三十余年,居然连洞庭湖畔的这一座千古名城都还没去过。好在的是,该来的总归还是会来,该去的一定会去。

古巴陵城,我来了!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一、千古第一雄文——《岳阳楼记》

赴岳阳旅游,有一个地方是必须要去的,否则就等同于没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相传岳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最初为东吴大将军鲁肃所建之“阅兵楼”,不过这都是传说,岳阳楼能鼎立于后世千年,其实还是得益于“千古第一完人”范仲淹的那一篇千古雄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这一篇文章有多雄奇就不用我赘述了,一是因为我水平不够格局太低;二是以我的才华还不足以承担点评这篇文章的重任。但还是得说几句,这篇文章以景寓情、托物言志,文采绝美,立意高远,充分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壮美的终极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如海空般广阔的圣哲襟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表现了万千儒家士子为国为民的凌云壮志。

千古第一雄文,《岳阳楼记》,你会背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单论文采,可能范文正公这一篇文章还不足以成为经典被传诵千年,但是要加上意境的话,纵使是王勃那个少年天才的《滕王阁序》也不能与其相提并论了,我如果说《岳阳楼记》是千古雄文第一,持反对意见的人估计也不会太多吧。

二、滕子京贬官和《岳阳楼记》

北宋建立于公元960年的“陈桥兵变”,灭亡于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耻”,有国一共167年。纵观北宋一朝,文风昌明、经济发达、贸易兴盛、国家富庶且技术发达,文风就不用说了,唐诗宋词足可烛照万年;经济贸易规模之大前后世均少有匹敌的王朝,据传,有人统计过,北宋的GDP占了当时世界上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虽然吹了牛,但也说明了一种巨大的自信;而活字印刷术、神臂弓、造船技术等等,都足够说明当时的技术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但这样一个璀璨的王朝,居然就在靖康二年的金兵铁蹄下灰飞烟灭,致使二帝北狩、神州陆沉,成为了上一个千年历史之中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让万千华夏子民黯然神伤,悲从中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满江红》你记得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那它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呢?其他的我不说,毕竟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综合性的因素导致的,但《岳阳楼记》中却实实在在藏着北宋灭亡的密码。这个话题其实有人也说过,但我要说点不那么一样的。密码在哪里呢?其实就在第一句的这13个字里面,即: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是千古第一仁义皇帝宋仁宗的一个年号,巴陵郡就是岳阳城,而密码的核心焦点就在“滕子京谪守”这五个字上。说起来这还是一段历史悬案:

这《宋史》记载,滕子京被贬到岳阳做官是因为涉嫌贪腐。他原本是在大宋边疆的泾州对抗西夏的地方领导,结果因为涉嫌贪污和私分巨额国家公款(大约有16万贯之多,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4800万元的样子)而被宋朝的纪检委查处,由于他位高权重、朋友更多,自觉处置不了的纪检委于是把他的事儿捅到了宋仁宗那里。

宋仁宗再仁义,听到这事情也受不了啊。他立即派出专项工作组前往泾州调查此事,谁知道滕子京这家伙居然故意将所有会计账本全部一把火烧掉了。这一举动几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真实写照了,可证据被销毁了,这下就“死无对证”了,工作组也无法再调查下去了,就只好回京复命,如实向宋仁宗禀告一切。当时,滕子京的好友范仲淹很得仁宗信赖,范仲淹也是护友心切,忙不迭地替好友求情,仁宗一看这阵势,又没有确切证据证实滕子京的贪腐,扭捏了一阵后就把他贬官到了岳阳。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这个“仁”字,你认为赵祯当得起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到了岳阳的滕子京并没有消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大兴土木,重修岳阳楼。可当时湖南地方财政很穷啊,没钱让他搞。怎么办呢?他就开始加征赋税,实行摊派,最终硬生生地让他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岳阳楼。为此,范仲淹在人都没来的情况下,依旧支持好朋友的工作,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岳阳楼记》,说滕子京在一年时间内就让岳阳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滕子京这也太厉害了。

当然,关于这件事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范仲淹就说滕子京是用公款办公事,并没有放进自己的腰包;而后来的宰相司马光则说,滕子京虽然用公款办了公事,但也为自己留下了不少,大概意思就是滕子京还是个贪污腐败分子。那这件事我们信谁的呢?这两个大佬可都是名人,说的话都具有一定的分量。

可我要说的是,我谁都不信。一个国家是要有法度的,即便是冤假错案,那也必须依照国家法律进行相应的处分,至于处分错了,那由国家赔偿就是了,法治是不能玷污的,就算是封建王朝,“王子犯法”也应当“与庶民同罪”。滕子京在自己泾州任上用掉了4800万人民币而没有任何说法,当中央派出调查组时,居然胆大妄为销毁所有证据资料,这是在公然对抗中央权威和国家法度啊,单凭这一点就足够让他死去活来的了。至于他贪污没有,都可以暂且不论了。

范仲淹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个人是觉得很有瑕疵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三、北宋灭亡的密码和《岳阳楼记》

北宋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典型时代,纵观上下五千年,对文人士子像宋朝这般宽容的,绝无仅有。这个建立在唐末五代灰烬之上的小一统王朝(疆域太小,实际上并没有大一统),给予了文人至高无上的尊崇。到了仁宗朝,这种宠爱士大夫的趋势到达了顶峰:当时的宋朝官员(主要是文官)待遇独步历史,一个个不要灰色收入都能活得相当的滋润,基本上只要不去谋反,哪怕你贪污受贿浪费国家巨额资源,皇帝也不会拿你怎么样。以至于到了后来有一种让人心酸的说法,武将开疆拓土三千里,抵不上家里考上一个进士荣耀。

宋仁宗的永昭陵。如果他知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会发生靖康之耻,他还会稿共治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滕子京就是在这样优渥的环境之下当官的,所以他敢堂而皇之的贪污私分巨额公款,还敢胆大包天的销毁所有不利证据,原因就在于他知道皇帝是“优待文官集团”的,出了再大的错,稍微活动活动就不会有大问题,更何况自己朝中有人啊,还是范仲淹这种“深得朕心”的高官。他确实是生的年代太好了,假如一下哈,要是落在后世明太祖朱元璋手里,他滕子京这样整一个试试?!

宋朝建立之初,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还能严厉点对待贪污腐败分子,还有些人会因为贪污腐败被判处死刑。可到了宋太宗之后,就很少有判处死刑的文官了。及至仁宗时期,这种“文人优待”的原则几乎到达巅峰,文官贪腐最重的刑罚就是杖脊(打板子)、黥刺(脸上刺青)和远配(流放老少边穷地区)。比如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都官员外郎、知涟水军邓馀庆,合门袛侯、三阳债主、监仓荆信,殿直、监兴平县酒税何承勋、监进贤镇酒税易着明等都犯了该判死刑的贪腐罪,但最终仅仅是罚了些钱,打了顿板子发配广南牢城营就了事了。

范仲淹和滕子京的雕像,真正的好朋友果然能保持千年。(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北宋王朝的这种对文官集团的宽容,使得富庶的宋朝社会日渐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封建社会的监管能力本来就弱,文官集团在如此的优待之下,几乎是毫无顾忌对社会底层进行压榨,社会也正式进入了“学而优则仕”的顶峰,人人皆以当官和获得权力为荣,从此冗官冗吏大增,进而导致机构无限膨胀,吏治日益腐败,统治阶层日益腐朽,北宋王朝开始步入积贫积弱的局面。

到了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一度想改变这种状况,但当时的顽固势力十分厉害,导致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死后就无疾而终了,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次失败改革。改革的失败带来的是朝政松弛、吏治腐败、社会动乱的报复性增长,到了宋徽宗时期,皇帝本身的昏庸无道则更加加剧了这种摧毁式的堕落,最终才导致了1127年的“靖康之耻”。

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言之凿凿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好理想,当时的文官集团之中,又有几人做到了半分呢?

先忧后乐,说得容易做起来却难,包括范仲淹在内,有几个人做到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四、结语

个人始终认为,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被高估了的朝代,它的所有美好只存在于文人士子的笔下,而对广大百姓来说,始终还是离不开张养浩的那一句对封建王朝的结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人之所以美化宋朝,是因为宋朝给了文人足够的尊重和宠爱,像滕子京这种将4800万国家财产挥霍而说不清楚去向的,都只是官降一级了事,遑论其他?而对老百姓来说,不说水深火热,生活也是十分艰难的,别的不说,我们就说被文人们称为千古第一仁君的宋仁宗,他在位42年的时间里就发生过三四十次农民起义,几乎是年均一次的规模了,仁君如此,百姓何存?

如此腐化堕落的北宋王朝,又怎么能够在北有辽金野蛮生长的情况下安然生存?在宋徽宗和蔡京遍求天下“花石纲”以修建“艮岳”(北宋徽宗时期的圆明园)时,“靖康之耻”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了,上一个千年华夏民族的哀伤由此已然注定。

如此的北宋,只有士大夫而无其他阶层,靖康之耻怎能避免?(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0 阅读:21

尔槐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