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建国后的重要一场战役,也是一场展示了国威的战役。
朝鲜战争中,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罗盛教为了拯救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为此,他得到了很多的嘉奖,毛主席也对他进行了嘉奖,还把他的名字写进了小学和中学的课本里。
不过,关于这个被救出来的人,他们却是一无所知,更没有人知道他后来发生了什么。
实际上,这位被营救的小男孩,在之后也加入了军队,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士兵,与罗盛教一家关系匪浅。
所以,罗盛教究竟是在拯救什么人?还救了那么多人?被救的人发生了什么事?
正文一九五二年一月二日,一名自愿应征入伍的二十一岁青年罗盛教,因“溺水”而死。
那时候正值寒冬,朝鲜半岛的环境极为恶劣,部队的补给也十分匮乏,因此在那一战之中,经常会有士兵因为饥饿、冻死或者是不小心掉进水里淹死。
按照军队的规章,这样的情形应当记作“非战斗人员损失”。
本来,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可是,第二天早上,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几十名朝鲜本地人聚集在军营周围,发出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声,还有一名中年女子,更是直接昏死了过去。
恰巧这一天,叶建民师长到基层部队巡视,他看到朝鲜方面的这个动作,感到十分诧异,于是赶紧上前盘问。
仔细一问,他才明白过来,这些人都是冲着罗盛教来的。
罗盛教的死,并不是一场意外,他是在附近村子里救了一个朝鲜青年。
因此,当他们知道罗盛教只是一名“非战斗减少人员”后,他们觉得有必要给他一个荣誉。
所以,他们才会聚集在一起,向军方提出抗议。
而当知道罗盛教已经死了之后,他的父亲罗迭开就更加悲痛欲绝了。
1953年11月中旬,罗迭开随同慰问团前往朝鲜半岛,在他儿子的墓前痛哭一场,之后更是长时间的静默。
不过,此时,一位朝鲜族青年由一位士兵领着走了过来。
他向罗盛教的坟墓深深鞠躬,然后和罗迭开拥抱在一起,一口一个“爸爸”地叫着。
这位名叫崔莹的朝鲜青年,就是罗盛教舍身相救的那个人。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罗盛教对崔莹的恩情,他是无以为报。
尤其在知道罗盛教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后,更是羞愧到了极点。
所以,他去找罗迭开,并且愿意叫他一声“父亲”。
也许有人要问,罗盛教为何非要舍命去救崔莹?
罗迭开终于接受了他的“儿子”吗?崔莹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一九五一年八月的一日,罗盛教带着炊事班的战友们去阵地为志愿军士兵们送吃的途中,美军的炮火不停地从他们的头上落下,南映里和平村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经过一处防空洞时,他看见一个小孩,正在抱着一位妇人的胸口,哭喊着“阿妈妮”,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全是鲜血。他的母亲已经死了,手里还抓着小锄把,她背上的另外一个婴儿也被炸成了两半。罗盛教看到这惨烈的一幕,气得面如土色,双拳紧握,这时,美军战机仍在向他投下炮弹,他顶着枪林弹雨,把小孩抱起,交给邻村一名朝鲜老伯。这一晚,罗盛教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眠。直到深夜,他才打着手电,翻出日记,忍不住提笔,写道:“如果我中了敌人的枪弹,请别再站在我的身前,要英勇地向前,为千千万万的朝鲜同胞,为死去的战友复仇!”
他几次请求到前线去,说他每天都在抄写,不能上前线打仗,怎么能报答朝鲜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把美帝国主义从朝鲜赶走呢?可是,在当时,受过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教官哪肯让他上战场。所以,每当罗盛教提出申请的时候,教官都会苦口婆心地劝他:"你的决心很好,但是,革命也是要分任务的,你现在做的是一份文件,这份文件对我们消灭敌人的帮助更大!
罗盛教虽然没能亲自上阵杀敌,但他的工作却比以前更刻苦了。不但在前线给战友们送吃的,还帮助朝鲜的房东阿姨挑水砍柴,帮助被美国飞机炸毁的朝鲜人重建房屋,教导他们的子女读书。直到有一天,在石田里村被美国飞机炸毁,他冒着浓烟和火焰,救下了一个朝鲜妇女和一个小孩。从朝鲜回来后,心地善良勤劳的罗盛教,与驻守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的朝鲜同胞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在朝鲜同胞眼中,罗盛教就是朝鲜人民的友好象征,也是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真诚帮助。
47军团141师团长叶建民在一次“蹲点”返回师部时,无意中发现师门处挤满了朝鲜老乡,他看到大家情绪非常激动,以为这是士兵违反纪律,立即派出一名参谋前去调查,参谋团的老人告诉他:
“是军区侦察队的罗盛教,为了拯救一个朝鲜青年,牺牲在战场上,那几个老乡找到了师部,请求他们按照朝鲜的习俗,将这个小兵下葬。”
叶建民心中一惊,其实他还记得,就在不久前,他刚刚上报上去,师侦察连的罗盛教,在一次战斗中,被淹死了。
说句题外话,很多人都梦想着成为一名手握千军万马的将军,可是,真正成为一名统帅之后,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难管理的,就是人。别说是一个师了,就算是二三十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叶建民这位师长,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报告,其中有战斗,有后勤,有伤亡,有非战斗人员,也有很多像罗盛教这种,属于非战斗人员伤亡的情况。
不过,或许是有意为之,叶建民还是记得那名士兵的名字,很明显,这位“溺水身亡”的士兵,在朝鲜人的眼中,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叶建民当即将宣传科科长和分管科长都叫了过来,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询问。
“你们听说了吗?”
向师长汇报道:
“罗盛教落水身亡,他的伤亡情况,已经上报军部,并向各部队通报了情况。”
叶建民闻言,眉头一皱,这种做法,实在是太过草率了,一个为了救别人而死的军人,怎么能用“溺水身亡”来解释?
第二天一早,叶建民和他的幕僚们便赶往罗盛教被牺牲之地,进行现场勘察。
崔莹的妈妈一听,就急匆匆的赶到了事发地处,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
事情发生的那天,崔莹在河边溜冰,不小心踩碎了一块冰,掉入了三米多的冰窖里,罗盛教和他的同伴宋惠云都在旁边,他们听到动静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罗盛教毫不犹豫的脱掉外套,转身跳入水中,同时让宋惠云给他弄一条长长的杆子。
根据现场遗留的一些线索,叶建民发现罗盛教在跳进河里之后,就一直在努力,他不但将崔莹从水里推了出来,而且还用手将她推到了岸边,只是冰层太薄,他尝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罗盛教没办法,只能深深吸气,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用力一推,把崔莹从水里拖了出来,而此时,他的同伴也拿着杆子,把崔莹从水里拽了出来。
可罗盛教在水中呆得久了,体力早就消耗殆尽,好几次连同伴伸出的杆子都抓不住,此时听到消息的朝鲜人拿起工具开始破冰施救,却没有任何效果,众人终于在距离事发地一百多米的地方,发现了罗盛教的遗体。
叶建民听到朝鲜人这么说,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很明显,罗盛教不是溺水身亡那么简单,他觉得有必要把事情说清楚。
回到师团部,叶建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跟政委说了一遍,罗盛教的死,他也给罗盛教写了一份详细的汇报,并且把功劳上报给了上面。
回到兵团后,叶建民向师长汇报了自己的发现,两人商议后,决定将罗盛教的“溺亡事故”定性为“溺亡事故”,免得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并将罗盛教的所作所为汇报给上级,让整个师都知道罗盛教的救人精神,以此来振奋士兵们的斗志。
当晚,叶建民的亲笔签字下,已经准备好了一份“事故通报”,而不是以往的那份报告,而是一份立功申请书。
罗盛教牺牲自己去救别人,怎么连单位都报成了“溺亡事故”?
原来志愿连有两种表,一种叫《战斗减员表》,填的是在战争中受伤或失踪的人,死者为革命烈士,其家人享有烈属待遇;第二类是“非战斗性人员死亡登记表”,用于报告因意外受伤或患病的人员。
一般情况下,一个连队的人少了,就得在一天之内上报。罗盛教阵亡后,负责填表的文教教员一脸书卷气,根据填表指示,把罗盛教的牺牲定性为“非战斗人员伤亡”,理由一栏写成“为营救朝鲜幼童,不小心掉入水中溺亡。”
副连长看了一眼,也没说什么,只是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让人送到了团部。罗盛教的死,就是这样被称为“溺亡事故”。
叶建民在团、营以上干部会上,以团总支的名义,传达了向罗盛教学习的决心,并把罗盛教的牺牲,视为战死沙场的英雄那样,是一种对国际主义的尊重。感谢并支持朝鲜人民为罗盛教举行葬礼,并撤销了事故通报,并在连队内刊登了罗盛教的英勇事迹,号召全军以罗盛教精神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