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想干点实事,为啥村民的第一反应是又想“坑”我?

欣欣小犟 2024-06-14 13:44:35

俗话说:“别拿村干部,不当干部;别拿村官,不当官”。由此可见,村干部的身份和地位在农村分量不轻!村干部是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起着乡镇与农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上传下达、承上启下。

然而,有些村子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村干部下达上级任务,村民普遍存在抵触心理,对村干部信任度降低,即使是与民生相关的政策,村民听后第一反应:是不是又想“坑”我?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呢?都是由于“不信任”产生的,村民得不到想要的实惠,理论一套,实践一套,最终又没有好的结果!总之,干不到农民的心坎儿上!

村民受够了从满怀期待和希望,最终结果却是失望!

近些年,呼吁给基层“减负”的呼声不断,各类“减负”新闻层出不穷!明眼人会发现,很多时候,连村干部都变得消极和无奈。

其实,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对各类千篇一律文件或者政策,并不关心执行的过程,只关心落实的结果,最终达到想要的目的和看到的结果,能够给老百姓带来什么?

一份文件、一项政策,如果没有给农民带来实惠,一而再,再而三,致使农民产生失望,久而久之,信任丢失,觉得不靠谱!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的制定、出台,初衷往往都是贴近民意的,层层下达,层层加码等因素干扰,政策或者项目资金到了基层之后,有可能变味、变质!

有人说:农民变“坏”了。什么都依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是典型的“巨婴”行为。比如:农民迫切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反之,却不愿意承担公共义务和社会责任。

网民提出两句话:你凭什么管我?你凭什么不管我?这就是典型的“巨婴”行为!

你凭什么管我?是对政府的不信任。你凭什么不管我?是对政府的依赖,看似较为矛盾!

众所周知,随着城乡一体化、合村并镇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各类配套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城乡各方面差距还是较大。

城市高速发展,农村发展迟缓,城乡贫富、医疗、养老、教育等各类民生问题差距还较大,农村人心中难免有落差,国家同样意识到这一点,各类惠农惠民政策、项目、资金不断向农村倾斜,助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尽最大能力满足老百姓的期待!

作为农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上级领导进村入户、征求农民意见、摸排农村情况,对于上级政府而言,这是收集民意;对于农民而言,当看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属于形式主义,走走过场!

其实,村干部对迎、来、送、往同样厌恶至极!今天迎接检查,明天接待领导,后天视察调研!

农民最在乎实实在在,有利可图,少一些花架子,少一些走过场,少一些走访调研,下到农村基层溜达一圈,拍拍屁股走人了,啥问题没解决!等于没来!

调研时“吹”的天花乱坠,调研后一如既往,没有任何的改变!当各种的检查、调研、走访没有实质性作用,只有问题,没有结果!农民的心理落差会很大,久而久之产生“信任危机”!

老一辈农民都经历过交公粮、挑河工、建道路、修水渠,那时候,村干部用大喇叭稍微一动员,村民激情澎湃,热火朝天,积极性很高,参与村内及社会建设劲头足!

反观当下,想在农民手中抽出一分钱难上加难,不信你可以试试,现在你动员农民出工、出力,看看有几个心甘情愿?为村子或者社会做出贡献。甚至还会反问:政府职能部门干啥吃的?很多事情都认为是政府应该、必须去做。

农村治理问题,具有历史原因,也是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农民不想听什么大道理、吹牛皮,心里只有一杆秤,对于踏实干事,带领村民致富村干部,就竖起大拇指。对阻碍农民致富,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竖起小拇指!当村干部或者上级领导的所作所为不符民意,脱离实际,久而久之,这杆秤的分量越来越轻!

目前来看,农村村干部越来越年轻化,年轻需要成长过程,缺少工作经验、村民不理解、不配合工作时,束手无策,作为年轻村干部,要谨言慎行,多看、多听、多问、多了解、多磨合。

第一、权衡上级和村民之间的关系

作为村干部,一般心知肚明。上级下达工作指令,初衷都是好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作为年轻村干部,既要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又不能损害老村民的利益和权益。

农民痛恨村干部“打太极”推诿扯皮,作为村干部,要学会对上级“打太极”,承上启下,缓和关系。

比如:国家出台一项惠农惠民好政策,上级政府统筹不合理,压到最基层村干部的身上,让村干部叫苦不已,村民得不到实惠,怨声载道,这时候就看村干部“情商”高与低了!

作为一名村干部,面对村民期盼的民生问题,一定要尽心尽力,努力完成。比如:村内卫生、道路坑坑洼洼,需要治理,或者修复。向乡镇政府要钱或者村集体出资,尽量做到让村民满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身份,想农民之所想,解农民之所惑,排农民之所忧。

第二、与村民建立高品质的沟通

很多人说,能当村干部的人,都是“老油条”了,圆滑的很!虽然话有些难听,作为村干部,与村民沟通过程中也要讲究谋略和策略。

村干部开展好工作的前提,需要得到村民支持和理解,站在村民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与村民心连心。比如:真诚实意与村民聊天,且聊得非常开心,村民就会百般信任你,向你坦露心声和真实想法,有利于开展农村治理工作。

村干部真诚对待村民,村民同样真诚对待村干部,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真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需要时间去验证。

作为村干部,始终牢记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0 阅读:0

欣欣小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