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遇

字说文 2024-06-14 04:50:16

遇【yù】,金文的字形是以彳和止为意符、以“禹”为声符的形声字。篆文改成以辵为意符、以“禺”为声符的形声字。禹和禺这两个字,字形相似但字意不同。禹,是手抓住了一条蛇。禺,像是一只猿猴的鬼脸。

(见“禹”和“禺”)遇。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辵部》遇:逢也。从辵禺聲。“遇”的本意是在路途中并没有约定而相逢,是“不期而遇”。

文 献 选 读

《詩經·王風·中谷有蓷》:

遇人之不淑矣。

所遇到的人,不是个善良的人。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没有事先约定而无意间偶然遇见,但正好合我的心意。

《荀子·成相》:

周幽厲,所以敗,不聽規諫忠是害。嗟我何人,獨不遇時當亂世!

周幽王和周厉王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不听从规劝和进谏,反而是迫害忠臣。唉!我是生不逢时,活在这样一个乱世!

《禮記·曲禮》:

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

诸侯们之间没有事先约定时间和地点的相见,叫做“遇”。

“《周禮·春官宗伯》:以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覜曰視。”

宗伯,相当于是礼宾部长。宾礼,是古时候的五礼之一。每个季节接待来朝见天子的诸侯各有不同的名称,春季叫“朝”,是早的意思;夏季叫“宗”,是尊的意思;秋季叫“觐”,是勤的意思;冬季叫“遇”,是偶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约见,如天子要征伐不顺服的邦国时,叫“时见”也叫“会”,即不定时的意思;若天子没有按约定去巡视,而是约诸侯们都来王畿朝见,叫“殷见”也叫“同”;若诸侯不定期地派卿士来王畿问候天子,叫“时聘”也叫“问”;侯服的诸侯除元年之外,逢七年、十一年都要来王畿朝见,甸服的诸侯是派卿士来王畿朝见,叫“殷頫”也叫“视”。

“《荀子·大略》: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故塞而避所短,移而從所仕(任)。”

这里的“遇”是对付别人的意思。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对付别人,而要是避开自己的短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别人。

“《韓非子·難二》:遇於法則行,不遇於法則止。”

这里的“遇”是符合的意思。凡是符合法度的事情就去做,不符合法度的事情就要制止。

“《莊子·知北遊》: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無知無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務免乎人之所不免者,豈不亦悲哉!”

人们只能知道他所遇到过的事物,而不可能知道他没有遇到过的事物。只能做他所能做的事情,而不能做他所不能做的事情。有所不知,有所不能,这本来就是人所不可避免的,而世人却要去追求自己天分以外的知识,去做自己天分以外的事情,岂不是很可悲吗?

成 语 典 故

不期而遇

没有约定而意外的遇见。

《春秋穀梁傳·隐公八年》:

不期而會曰遇。

1 阅读:3

字说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