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这段描述:
“当天中午,我们正在山腰上休息,等着陈毅同志回来,不料狡猾的敌人却顺着小路悄悄地抄上来了。我们的哨兵,眼睛光盯着正面大道,没想到敌人会从后面抄上来。只等听到敌人大喊:‘捉土匪呀!捉活的呀!’我们才从地上跳了起来。我仰头一瞧,一大队敌人,已经拥到跟前,和我们只差七八步了,明晃晃的刺刀,直逼过来。我们四个特务员猛地拔出枪来,挥舞着四支二十发的快慢机,劈劈啪啪朝着冲上来的敌人猛扫,八十发子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地卷向敌人,杀开一条血路,我们就突围出来……”
这是陈毅的特务员(即警卫员)宋生发的记述。说的是1937年5月,宋生发等四名特务员随陈毅下山去大余县城,险些落入敌人圈套的事儿。
(宋生发和夫人)
1937年4月底,赣粤边特委接到内线交通员黄亚光送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党中央派人来了,带来了重要指示,要负责同志到大余城里会面。写信的是在敌46师做兵运工作的地下党员陈海(原名陈宏)。
项英、陈毅等自1935年3月以后,就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听到这个消息,无不喜出望外。经过短暂的商议决定,陈毅和中共梅山区委书记黄赞龙,前往大余县城与党中央来人接头。跟随二人的,是包括宋生发在内的四名特务员。
快到大余县城,四名特务员被留在了山上。
陈毅和黄赞龙二人来到城里,先找到陈海的家。陈海不在,问陈海的老婆,那老婆用当地方言说了一句:“到团部去了。”身为四川人的陈毅却把这句话听成了“到糖铺去了”。
巧的是特委的联络点正好在一个糖铺,于是陈黄二人便往那个糖铺赶去。还没走到近前,却看到有国民党兵密布在糖铺周围。二人急转入一条小巷的茶馆里,要了一壶茶,假装悠闲地喝起来。
很快,一名认识陈毅的糖铺伙计老曾,走进茶馆,走到陈毅身边,低声说:“陈海叛变了,你们快走!”
这时大街上已经戒严,陈毅二人在一名当地老人的帮助下,从他家的后门穿出,出了城,上了山。为减少牺牲,二人分头行动,往特委驻地赶。
原来,北山事件后,我后方办主任何长林叛变,助敌诱捕了到南雄城里买药品和食盐的我地下工作者李品仙;李随即叛变,供出了在敌46师潜伏的陈海;陈海被捕后也叛变了,又供出了交通员黄亚光;黄亚光被捕,同样也叛变了。
几个叛徒为了向敌表功,便想出了伪称中共中央来人,要特委领导来大余县城,以便抓捕的毒计。
敌兵可能已经侦知宋生发等人在山间的藏身之地,于是兵分两路,在城里张网诱捕陈毅的同时,又向宋等四人的藏身处偷袭而来。幸赖四名特务员战斗经验丰富,装备犀利,才得以突围脱险。
宋生发等血战突围后,伏在一处树木不多但野草茂盛的小山包上躲藏起来,但很快仍被追敌重重包围。
这个小山包不大,方圆不到二百公尺,但三百多敌兵一层又一层地拉网搜索,搜了两个多小时,他们能看到敌人,也能听到敌人说话,而敌人居然没能发现他们四个人。
敌人不甘心,便放起火来。火借风势,熊熊燃烧着,向四人藏身的地方漫卷过来。
四人心想,今天是肯定要被烧死了,遂做好了待大火烧到身边前拚他一个鱼死网破,舍命一搏的准备。可说来也巧,许是他们四人命大,眼看着烈火就要烧到他们藏身的地方时,突然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浇灭了山火,也冲跑了敌兵。
天黑后,又经过一番周折,四个特务员与陈毅会合,在一农户家要了吃的,在一处悬崖边躲了一天,又历经险阻,才回到梅岭斋坑驻地。
敌人的诱捕计划落空后,恼羞成怒,便要叛徒带路,上山将我指挥机关的所在地斋坑包围。因特委领导及时转移,敌人扑空。
陈毅和特务员转移到了斋坑北面一座山上,又被敌围困。敌故技重施,再次围困加放火。就在这九死一生之际,陈毅写出了那不朽的诗作,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在万难之下,陈毅等靠吃野虫野草,与敌周旋多日,敌兵的搜剿终未得逞。
革命人不死!
(关于陈毅梅山所经历的险情,还远不止此,因网上同内容文章特多,且主题在枪不在此,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