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司令部先后与朝鲜爆发4次冲突,结果如何?

追梦的年 2023-12-12 22:16:57

1950年10月,在朝鲜方面的一再请求下,中央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彭老总挂帅抗美援朝。

在经历了近三年的艰苦奋战后,志愿军以落后的武器、卓越的战术、顽强的精神击退了“联合国军”,迫使美军签下没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虽然说此战取得了我们想要的结果,但过程也不算特别顺利。

于外,美军强大的火力给志愿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于内,东道主朝鲜跟我方也发生过四次比较大的冲突。

按道理来说,志愿军远道而来又纯粹是相助,朝鲜为何还会有不同意见?每一次争论都是从何而来?

一、入朝时的指挥权问题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开始分批秘密入朝,彭老总来到前线后才发现,情况远比自己想象得更糟。

朝鲜人民军在仁川登陆后损失惨重,大部分官兵都被阻隔于南方,成建制的部队仅剩万余人。

正当他思考如何应对迅猛的敌人时,又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美军已在北部实施空降作战,朝鲜最后的底子也被包围了。

10月21日,金日成匆忙赶到大榆洞,与彭老总进行了第一次会面。

在先前的沟通中,金日成已通过麾下干部得知志愿军将有超过20万人参战,实力悬殊下他倒是不好意思要志愿军的指挥权,只说后勤方面希望志愿军使用朝币,以后再按比值返还。

彭老总也很默契地没有谈及人民军指挥权的问题,双方都认为把眼前的敌人打退才是第一要务,至于统一指挥,可以等情况稍缓再协商。

但是,随着大战正式爆发,两部无法协同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后勤运输、信息共享方面经常出乱子,两边都还出现过将对方当成敌人的事件。

我军在国内能够战胜国民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有群众力量,就能提前得知很多情报,也能获得物资补充。

但到了半岛,我们相当于外线作战,如果朝鲜人民军不配合,那就是两眼一抹黑,打这样的仗,是要付出成倍代价的。

为此,彭老总联系了驻朝人员跟金日成商议,希望两军能建立统一的指挥。但最初金日成怎么都不愿意松口,他坚持两军只需通过参谋和电报联络即可。

金日成之所以这样做,是担心主权和尊严受损,不希望把牌交到别人手里。但造成的结果就是徒增很多麻烦。

比如志愿军125师在进攻途中与人民军第6师团相遇,如果人民军补充过来,那拿下敌人会更有把握。可金日成听说消息后,坚持把第6师团调走,任彭老总如何请求都没用。

11月13日,李富春从北京来到朝鲜考察,回去后将情况汇报给中央,其中有这样一段:

志愿军在朝鲜境内作战,既得不到当地群众的支持,也得不到朝鲜友军的真正配合。目前朝鲜人民军在政策、方针等方面都没有适当的布置,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毛主席无奈,只好请苏联从中斡旋。斯大林听后赞成中朝形成统一指挥,如此一来,金日成不得不同意。

1950年12月,两国签订了《中朝两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这个联合司令部,由彭老总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朝鲜方面的金雄担任副司令员,朴一禹担任副政委。

二、第三次战役是否追击

虽然成立了联合司令部,但金日成后来时不时还是会干扰指挥,像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主动撤退,想吸引志愿军孤军深入,彭老总看出其中蹊跷,仅仅打了一个礼拜就紧急叫停。

金日成和苏联顾问却不理解,他们只看到了诱惑,却没看到背后的风险,一再要求志愿军南下追击。

彭老总坚持说敌人有生力量并未被歼灭,一遭遇就撤退,显然是有所图,再打下去是对战士们生命的不负责。

见说不动彭老总,苏联顾问向莫斯科报告了此事,要求撤换掉志愿军司令员。结果斯大林一封回电解决了此次军事冲突:“中国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真理在彭德怀手中,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

随即苏联顾问被调回国,得不到支持的金日成只好承认这个结果,部队也就陷入休整。

三、铁路运输的管理权

志愿军当年最大的短板就是后勤,尽管是在朝鲜土地上作战,但遭到严重破坏的表现无法提供所需的补给,物资基本还是从国内运过去。

美军仰仗着强大的空中力量,对我国的运输线进行绞杀战,我方的汽车损耗率一直高达80%以上,如此一来,铁路运输就是重中之重。

我国调配了铁道部队过去与朝鲜军民共同抢修铁路,尽可能地保障物资运送,但很长一段时间,中朝两国的铁路管辖权都是在各自手上。

志愿军的物资要想到达前线,必须通过朝鲜的铁路,可朝鲜有时候不会特别配合,就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负担。为此,两国也有过多次协商,只是一直没能达成共识。

1951年2月19日的一场相关会议,朝鲜方面还明确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是反对实行军管制。二是铁路必须要有朝鲜工作人员参与管理;三是反对中方提出的“应首先满足军需运输”原则。

争论到最后,还是由斯大林的一封电报解决问题:为能顺利支持这场战争,朝鲜的铁路必须交由在朝鲜的中国司令部管理。

1951年5月4日,中朝签订《关于朝鲜铁路战时军事管制的协议》,不久后朝鲜铁道军事管理总局成立,由中国人担任局长,两名副局长则是中、朝各一位,从此铁路利用的效率大大提升。

四、该以何种方式停战

其实在第五次战役后,我国清楚地意识到想要将美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即便做得到,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我方也难以承受,于是志愿军转而进入阵地战,边打边谈、以战促和。

金日成却不这么想,他坚持要进行总攻,不将战事拉长。毛主席就特意邀请他去北京做工作,把时局仔细分析给他听。

虽然金日成认为毛主席说的有道理,但他心里始终想要大打。直到斯大林表态支持中国后,金日成才没有再提意见。

到了1952年下半年,整体局势陷入僵持,板门店谈判也进入僵局,这时中朝两国的态度却又反过来了。

金日成因美军的不断轰炸而焦头烂额,所以希望尽快停战、减少损失。毛主席主张继续打下去,不能在俘虏问题上让步,他给李克农指示道:

唯有锲而不舍的坚定立场,我们才能赢得主动权迫使敌人作出退步。为能够在谈判中实现这一目标,你们应当准备与敌人,再作几个月的斗争。

毛主席为什么想要打下去呢?主要在于美国人一直在战俘上态度很强硬,想搞所谓的“自愿遣返原则”(实际上强迫被俘的人到台湾省或其他地区)。

主席看出对方的歹意,就坚决要求全部遣返。两方僵持时,金日成却认为中方可以适当退让。

美国在交涉中曾提出一个方法,即遣返8.3万俘虏,但其中朝鲜人占了80%,中国人只占20%。这对朝鲜是有利的,所以金日成才希望中国也同意。

这种涉及到两国利益的事,自己是谈不拢的,1952年7月15日,毛主席给斯大林发出电报:

“美国提出来的方案比例非常不对称,这是敌人企图挑拨中朝人民的战斗团结。为此我方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让步!”

第二天,斯大林复电,你们在和平谈判中,所持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同样因为中苏两国持同一态度,朝鲜就没有再纠缠。关于战俘的问题,最后是摆到了联合国才解决。

从这四次争论中能看出来,朝鲜过于站在自己的立场,如果是其他战争,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中国明明是来支援他的,却还如此,就很让人纳闷啊。

0 阅读: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