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会搞钱的大臣有多重要?汉武帝:如果没有他,我很难战胜匈奴

妖火历史观 2023-05-27 20:18:17

在整个汉武帝时代,桑弘羊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因为他是专门给汉武帝搞钱的那个人。

在汉武帝时期,打匈奴需要钱,征讨西南夷需要钱,联系西域需要钱,削藩、推行儒家制度、推行察举制、兴建太学……所有的这一切,方方面面,其实都需要花钱。

在这个过程当中,汉武帝本人只负责花钱,不负责搞钱。而那个负责搞钱的人,就是桑弘羊。而且,从汉武帝掌权开始,一直到后来汉武帝去世,汉武帝的儿子接班。这个工作,一直是桑弘羊负责的。

所以,整个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大事,背后其实都离不开桑弘羊的努力。打仗需要桑弘羊搞钱,打完仗需要桑弘羊善后,重新整顿经济。

如果不理解桑弘羊的存在,其实我们很难从根本上,理解汉武帝时期的那些大事。

毫不客气的是,像桑弘羊这种会搞钱的顶级人才,重要性丝毫不比顶尖名将逊色。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顶尖名将,或许一百年才能出一个。而像桑弘羊这种会玩经济的牛人,其实同样也是百年一遇。

这就是桑弘羊的厉害之处。

桑弘羊本人故事的开始,其实是有点类似于当代爽文小说里面的情节。大体上来说,就是汉景帝在位时期,洛阳地区一个普通富商家里,出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虽然没有‘三岁学文、四岁习武、五岁胸口碎大石’那么夸张。但是这个孩子,却有一个非常过人的天赋,那就是精于理财,特别擅长数学。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家的钱,就开始归一个孩子打理了。

更离谱的是,在桑弘羊的控制下,他家的财富还增长的很快!搞钱的本事真的是一流!

不得不说,人和人之间,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有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想明白怎么赚钱。有人出生没几年,就已经把赚钱这个事给吃透了。

最夸张的是,在桑弘羊十多岁的时候,他就以精通心算和理财,闻名于整个洛阳。后来甚至连京城那边,都听说了这件事,最后直接下了诏书,让桑弘羊去皇上身边当秘书。

这就很夸张了。

桑弘羊早年的故事,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穿越小说的背景,写个几百章不成问题。比如说一个当代百亿集团的霸道总裁,被人暗算之后,重生到了汉朝。

然后,靠着自己先进的赚钱思维,先给家里赚了很多钱,然后用钱去买名声,让皇上那边听到自己的故事。最后再给宫里送点钱,让皇帝把自己选上做财税顾问……

这种情节,放到爽文小说里,真的是很合理。但问题是,现实当中是不可能存在这种事情的!也正是因为不存在穿越,所以桑弘羊的理财能力,才会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或许,世界上真的存在天生会搞钱的人。

而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桑弘羊一天天长大。在这期间,汉景帝去世了,汉武帝接班上位。汉武帝上位之后,最初的六年时间里,基本上没啥大作为。这主要是因为他奶奶窦太后,当时还活着。窦太后不太喜欢改变。所以这位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只能隐忍。

但同时,在这几年当中,汉武帝一直在不断培养自己的嫡系班底。比如说那位著名的大将军卫青,就是在这期间,来到汉武帝身边,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点培养。

而桑弘羊,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成了汉武帝身边的得力干将。

这事比较好理解。因为桑弘羊之前的官职,本来就是侍中。侍中这个位置,可以理解成皇帝的秘书。

这个位置,本来就是离皇帝最近。再加上桑弘羊本人,确实极具才能,岁数又和汉武帝差不多。这样一来,得到汉武帝的认可,自然很正常了。

再之后,等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彻底独掌大权之后,属于桑弘羊的时代,也就同时到来了。

因为接下来,汉武帝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而这些改革,究其原因,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集权,然后方便接下来打匈奴。

不过,想要打匈奴,就绕不开一个钱字。战争这种东西,从来都是财富的粉碎机。虽然历史上那些名将,在前线开疆拓土,打出一连串的精彩战绩,往往都是历史的重头戏。

但实际上,在这些名将背后,真正支撑他们打仗的,往往都是一个国家,倾尽全部财力的供养。

之前的汉朝,经过文景之治,连续几代人积攒家底之后,国力确实是大幅上涨。但想要把这些积攒出来的财富收集起来,转化为强大的战争能力,这就需要桑弘羊这种超级牛人才能完成了。

想要更好的理解,桑弘羊到底有多牛。这里我们得来简单说一下,搞钱为啥对汉武帝这么重要。

首先,当时汉武帝想要打匈奴,军费肯定是一个天价。为了帮汉武帝打仗,桑弘羊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财富转化为战争能力。这事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其实很难。

就比如说,之前汉朝为了积攒家底,一直走的是藏富于民的路子。至于汉朝国库的财富,在汉朝整体财富中的比重,其实真的不算多。

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不光汉朝是这样,历史上所有的政权,其实都是这样。国库看似有钱,但如果除以国家总人数,摊到每个老百姓头上,其实没多少钱。真正的财富,其实都在个人手里。

当然,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高层贵族手里的财富,肯定要比普通老百姓多。

那么,如果国家要打仗,如何能从个体手里掏钱呢?如何能够让那些权贵和老百姓,都心甘情愿为了战争买单呢?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让一个不懂经济学的普通人来回答,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比如说,告诉大家匈奴人的威胁,让大家踊跃捐款,以此来充作军费。

但问题是,普通老百姓,或许愿意捐一个月的收入,用来打匈奴。但如果你要拿走他一年的收入,那他可能就不愿意了,因为这会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

再比如说,那些高层贵族,为了维护自身地位,肯定也不愿意捐钱。甚至还有一些人,都有可能会打普通民众捐款的主意,从中贪污取利。

所以,对于汉朝高层来说,如果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度,把个体手里的财富掏出来,这就至关重要了。最广泛的方法,就是加税。

原来汉朝收三十分之一的税,那么开战之后,汉朝可以收三分之一的税。这样一来,军费自然就够了。

但问题是,加税这个事,是不能随便搞的。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明朝末期。因为明朝高层,当时没能搞出一套有效的搞钱制度,只知道单纯加税。

所以最后,有钱人用各种手段避税,然后财富迅速增值。多出来的税收,都转移到了普通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不堪重负,最后直接造反,推翻了明朝。

经济上的难题,有时候其实比战场上的正面厮杀,难度更大。战场上至少能看到有形的敌人,可是在经济领域,敌人却是看不见的。

所以接下来,从桑弘羊的角度来看,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其实是这样的。

公元前135年,随着那位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彻底独掌大权。以后,汉武帝开始推出了一大堆改革方案。第一年,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察举制,争取到了地主阶层的支持。

第二年,汉武帝在马邑地区设伏,想要一战歼灭匈奴主力,降低未来的战争成本。但可惜的是,这次伏击战,最后失败了,而且是无功而返。此战之后,汉武帝知道,接下来一定会大规模和匈奴开战。所以,整个汉朝,开始迅速集结战马、粮草,以及各种战争物资。

最关键的是,汉武帝知道,前朝留下来的老将,不太靠谱。于是再之后,汉武帝开始自己培养少壮派将领,这些将领当中,便是以卫青为代表。

而这些事情,清一色全都是特别烧钱的事情。

第四年,汉武帝借着‘灌夫骂座’事件,处理了两大外戚世家,窦家和王家。此后,卫家正式上台,汉武帝对国家的控制力进一步提升。整个汉朝,已经逐渐调整到了战争模式。

第八年,恰逢匈奴袭击河北张家口一带。当时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汉武帝,正式下令,开始对匈奴发起反击战。接下来,卫青开始脱颖而出。先是在龙城之战当中,拆了匈奴祭天的龙城。然后又趁匈奴主力,进攻汉朝边境,卫青亲自带队,杀入河套草原,将当地匈奴余部,彻底清理一空。

而接下来,随着卫青占领了河套草原,早已准备好的汉朝政府,迅速向河套地区,移民十多万人。

在移民的同时,汉朝又花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修复当年秦朝在河套地区留下来的各种战争设施。并且建造了一座坚固的朔方城,作为接下来的战争堡垒。

从大规模移民开始,接下来修复河套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建造那座朔方城,汉朝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短短三年之内,汉朝就完成了当年蒙恬镇守北方期间,十多年的成果。这其中需要消耗的财富,自然也是难以想象的。

再之后,第十一年,卫青再次率领军队,深入草原,暴打匈奴的右贤王。最后不但大获全胜,让右贤王不得不退回漠北,而且还占领了很大一块匈奴原本控制的草原。

想要控制草原,这需要花费的经济成本,那就更恐怖了。

右贤王被打趴下之后,卫青开始挡住匈奴的反击,然后霍去病在这一战当中脱颖而出。再之后,又过了三年,汉朝再次准备了大量的战争资源。接下来,霍去病带着麾下精锐骑兵,直插河西走廊。几次大战之后,消灭了数万匈奴精锐,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

然后,汉朝趁势再次向当地移民,并且形成基本的统治结构。

在这十多年里,桑弘羊一直以秘书的身份,待在汉武帝身边,帮汉武帝解决各种经济问题。

在桑弘羊的帮助下,汉朝之前攒下的钱,以最高效的形式,变成了战斗力,所以才支撑了卫青和霍去病,在前线的开疆拓土。

但是,随着霍去病打完河西之战,拿下了河西走廊,接下来,汉朝政府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

国库没钱了。

之前这十多年里,汉武帝花钱,基本上都是花的老底子。也就是之前文景两代皇帝,留下来的国库财富。再加上很多属于政府,但是暂时放在民间的财富,比如战马和粮草。

但是这十多年结束之后,文景两代留下来的国家财富,基本上就彻底花没了。而且,从这时开始,汉朝政府开始出现巨大的财政赤字。就连汉武帝本人吃的饭,都得降低好几个标准,从牙缝里开始省钱。

单靠收税,根本就养不起前线的军队和战马。士兵战死之后,没钱发抚恤金。兵器和铠甲受损之后,也没钱修理。

于是在这个时候,桑弘羊临危受命,被汉武帝推出来,开始负责搞钱了。

对于这个难题,桑弘羊很快想到了第一个办法,那就是盐铁专营。这个办法,并不是桑弘羊首创的,而是当年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第一个提出来的。而且当时提出这个方案的,也不是桑弘羊本人,而是当年汉景帝留下来的一个老臣,郑当时。

盐铁专营这件事,无疑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因为在西汉时期,这两项生意,都是最赚钱的生意,而且上下游的产业链都已经彻底成熟。政府只需要接手,就能瞬间多出一块巨大的财政收入。

而这块收入,原本是属于那些盐铁商人的。这些商人,只是极少数群体,而且没有政治地位。所以,想要拿走他们手里的蛋糕,用这块蛋糕去补财政窟窿,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当然,想要顺利推行这件事,汉武帝不付出一点东西,也是不太现实的。最后,这个主意,其实是由当时汉朝最大的两个盐商和铁商,自己提出来的。而正式施行之后,盐商东郭咸阳,铁商孔仅,则是担任了汉朝的大农丞。

至于桑弘羊,则是以侍中的身份,开始管盐铁生意的计算工作。简单来说,桑弘羊就是过来算钱的。

靠着盐铁专营这块蛋糕,汉朝不但补上了窟窿,而且支撑前线战争可以继续打下去。此后没过两年,卫青和霍去病,就直接率军杀入了草原深处,彻底把匈奴赶回了漠北深处。在这期间,霍去病也由此创造了封狼居胥的神话。

仗打到这里,汉朝对匈奴的反击战,其实已经算是彻底胜利了。此时的匈奴,已经彻底退回了漠北,再也没有进攻汉朝的能力,连长城的边都摸不着。

可是对于这个结果,汉武帝其实并不是完全满意。

他其实还想继续打,一口气打到漠北,去把剩下的那点匈奴残部,也给彻底消灭了。

不过对于汉武帝的这个想法,当时汉朝的国力,是真的支撑不了了。之前盐铁专营的蛋糕,虽然补上了财政窟窿,并且支撑霍去病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壮举。但实际上,这场仗打完之后,盐铁专营的蛋糕,也不够用了。

而且,这场仗打完之后,接下来汉朝发现,经济情况非但没有转好,反倒是有变得更加恶劣的趋势了。

这事解释起来,其实很复杂,涉及到了很多经济学的知识。简单来说,经济运行是有惯性的,不是皇帝下一道圣旨就能扭转的。

之前为了打仗,汉朝经济一直在下行阶段。所以战争刚结束的时候,经济惯性还在下行阶段。而且,在复苏阶段,经济情况还是会相对低迷。

因为刚打完仗,政府手里没有钱,老百姓手里现金也不多,大家都很难进行消费。而少数有钱的人,也都把钱捂在手里,生怕接下来时局变得更坏。

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增长。如此一来,仗虽然打完了,但是汉朝的经济,也出现了大问题。

对此,如果现代穿越一个经济学家回去,肯定很快就能想出解决方案。但是当时的人,不知道这些东西。所以接下来的几年了,汉朝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情况反倒是更差了。

所以,四年之后,桑弘羊再次临危受命,升任大农丞,也就是之前那两位盐铁商人的职务。此后,桑弘羊开始全权负责盐铁专营的事情,并且开始极力为汉武帝搞钱。

接下来的几年里,桑弘羊以大农丞的身份,解决了汉朝一大堆的经济问题。

首先,因为之前的战争,汉朝失去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产生了大量的流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桑弘羊主持了‘假民公田’政策,把汉朝皇帝和政府拥有的土地,全都暂时无偿租给这些流民,并且向他们无偿提供种子、耕牛以及农具之类的生产工具。

靠着这一手,桑弘羊很快解决了流民的问题,并且为汉朝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有了工作岗位之后,这些流民又很快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为汉朝充实了家底。

第二,在桑弘羊的力主建议之下,汉朝开始推行算缗告缗制度。所谓的算缗告缗制度,其实是两种制度,分别是算缗制度和告缗制度。

算缗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财产税。

这种财产税征收之后,对于普通的底层百姓来说,影响还真不算太大。因为普通的老百姓,压根就没多少财产,而且也没有多少交易。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商人和中产家庭。他们有点钱,但是政治地位却又不算高。

如此一来,这帮人自然就想用各种办法,瞒报自己的财产数量。所以接下来,告缗制度就出现了。所谓告缗制度,就是举报制度。如果发现有偷税漏税的行为,所有人都可以举报。一旦查实,没收得来的钱,政府和举报人各一半。

就这样,这套制度开始执行之后,整个汉朝中产阶层,以及商人阶层,瞬间就被狠狠洗劫了一次。这套制度仅仅执行了三年,就被废黜了。但就是在这三年当中,汉朝政府瞬间就再次获得了一块大蛋糕,然后瞬间就有钱了。

因为有了钱,汉武帝又开始琢磨扩张的事情。当时匈奴已经被打回了漠北,霍去病又去世了,暂时汉朝没能力进攻漠北匈奴。所以接下来,汉武帝就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直接收复了南越。

汉朝收复南越,这其实是一个不逊色于击败匈奴的大事。当年秦始皇远征百越,后来秦末大乱的时候,百越兵团就留在了南方,然后彻底独立了。此后近百年当中,南越国虽然对汉朝称臣,但却完全独立于汉朝之外。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军力强大到极致。而桑弘羊这一连串的经济措施,又给汉朝带来了庞大的军费。所以,打完匈奴之后,汉武帝才有余力,将南越国彻底收回来。而自此之后,两广地区,也就彻底被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实控范围。

在搞这些事情的同时,桑弘羊又主持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之前霍去病两次大战,拿下了河西走廊。

此后,汉朝将这里残余的匈奴人,彻底内迁同化。同时,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接下来的十年当中,汉朝不断向河西地区移民,总数超过了六十万人!

因为当时桑弘羊做的比较好,在移民的同时,又开垦了当地的荒地,建立了完整的经济体系。所以接下来,老百姓移民到那边之后,也就彻底扎下根来。

自此之后,河西走廊这一带,也被中原王朝,彻底纳入了实控范围当中。而且,因为桑弘羊在这里施行了大规模的屯田计划。这里又成了汉朝抵御匈奴的重要堡垒,同时为接下来汉朝攻略西域,奠定了基础。

在主持中央经济期间,桑弘羊发现,汉朝当时的货币体系,非常混乱。于是接下来,桑弘羊就主持了币制改革,要求以后完全由中央铸造货币。

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会觉得货币由中央政府发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因为大家用的都是金属货币,很难完全杜绝私自铸币。所以,想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货币体系,并且确保货币体系的稳定,这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但就算再困难,桑弘羊依然最后改革成功了。最终,在他的力主推行之下,汉朝开始使用著名的五铢钱。

此后一直到隋朝统一天下之前,五铢钱的货币体系,都是中原地区最主要的一种货币体系。而五铢钱,也成了最稳定的一种货币。哪怕改朝换代,也没能动摇这种货币的地位。

第五条,桑弘羊后来又推行了平准制和均输制。简单来说,以后很多重要物资,比如粮食、钢铁、布匹、食盐之类的大宗生活必需品,跨区域销售的工作,直接由政府接管。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物资,其实不是粮食或者钢铁,而是酒。酒虽然未必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却是利润最高的一种商品,价值丝毫不逊色于食盐。

靠着酒水专卖,汉朝政府就又多了一部分收入。

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除了可以直接靠商品,赚取大量的收入。还能通过控制物价,确保市场稳定,保障国计民生。

这一条,直到现代社会,依然很好用。这条制度,不但可以帮国家赚钱,而且还有利于老百姓。不管怎么看,都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想得出来的。

以上这五条,相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事情。不过接下来的第六条,相对来说,后世争议就比较大了。

第六条,便是以金钱买爵位、补官、赎罪的政策。简单来说,只要你有钱,国家让你劳动,你可以拿钱抵账。你犯了法,也可以拿钱赎罪,不用接受刑罚。如果你特别有钱,还可以直接向朝廷买官,成为政府官员。

这条制度,虽然短期内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但却迅速导致社会割裂。以往有钱人和普通人之间,除了消费水平之外,并没有太多区别。但是到了这条制度实行之后,有钱人的权力,一定比穷人更大,而且这种权力合法。

这个问题就很大了。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条制度推行之后,确实给汉朝带来了海量的财政收入,支撑了汉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

所以,这项制度的利弊,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断。直到今天,大家还在讨论这个话题。

总之,经过桑弘羊这一套组合拳之后,汉朝民间的财富,迅速被集中到政府手里,然后被转化成国家军事力量,大规模对外扩张。

而汉武帝打下来的地盘,基本上也就成了后世中原王朝的基本盘。自此之后,绝大多数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声称一句‘自古以来’。

但同时,这个代价,也确实不小。至少当时汉朝的民间财富,直接被拿走了一大半。到了汉武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因为桑弘羊的政策太给力,国家并没有崩溃。但同时,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穷。

所以后来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才不得不下罪己诏。

当然,这些责任,肯定算不到桑弘羊头上。作为一个制度建立者,桑弘羊确实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经济制度,维护了汉朝的统一。

如果没有桑弘羊的这些制度,估计还没到汉武帝步入晚年,汉朝就该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而接下来的剧本,很有可能和隋末或者明末差不多。

但就是因为桑弘羊的存在,直接改变了这个结果。不但维持住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且彻底消化了卫青霍去病等人的战争成果。

毫不客气的说,地盘确实是卫青霍去病打下来的。但真正把这些地盘,变成汉朝的实控范围,那就是桑弘羊的功劳了。

这就是历史真实的桑弘羊,一个百年难遇的经济奇才。

如果说,卫青和霍去病的背后,站着的是汉武帝这位千古一帝。那么汉武帝的身后,站着的就是桑弘羊这位经济奇才了。没有桑弘羊,汉武帝时期的那些壮举,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0 阅读:178
评论列表
  • 2023-06-27 23:09

    物价呢

  • Soul 1
    2023-05-28 10:04

    漠北决战没有桑弘羊黄金铺路是肯定打不成的。没有漠北决战,匈奴主力还是在原来的地方,等卫霍死了,匈奴人还是会继续犯边。还有班骞外交的功劳,不然周边小国如果惧怕匈奴帮着匈奴牵制大汉,最后能不能打赢还两说。但是如果要说李广有功劳那就扯了[得瑟]

  • 2023-05-28 18:45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靠农业,靠商业也能强国的人

妖火历史观

简介:趣谈五千年中国文化,戏说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