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称为“中兴”四位重量级人物。他们这些人,在满清时期,也都是威震一方,为的就是让满清国力更上一层楼。
然而,由于满清皇帝的腐朽,中国只能被动挨打,无法取得任何的进展与发展。然而,这四个人虽然都为国家奉献了一生,颇有争讼,而左宗棠与鸿章最著,可谓真仇矣。
左宗棠
左宗棠,生于湖南,汉族,在满族统治的清代,左宗棠可谓是白手起家,白手起家的楷模。他从一个很普通的职位,甚至是一个很低很低的职位,一直到五十多岁,他才算是真正执掌大权,成为浙江总督,在省级官员中的地位。当他61岁时,他成为“二把手”,当他69岁时,他成为负责军队的军事部长。
至此,左宗棠总算掌握了军政、军政等方面的大权。
之后,慈禧派左宗棠负责处理其他国家的外交事务。那个时候,他已经站在了自己的顶点,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内外大权。
但李鸿章既是清末的一位重要官员,又是一位被称为“李中堂”的“西化”的重要人物。他参加过一次又一次的重要历史活动,竭尽所能地保护着满清的利益,追求着更强大的力量,但是却没有能够扭转中国的颓势。在签署不公平的协议时,他极力反对,但因为国力衰弱,他只能忍气吞声。
后世常爱拿左宗棠与李鸿章作对比,还能看出两人有不少相同之处:
首先,这些人都是晚清时期的人。那时候的大清,已经是万劫不复,国破家亡,国破家亡。他们在祖国的危难时刻,都竭尽全力帮助祖国。对于内部矛盾,剿灭叛军,夺回土地,这样的难题,他们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所以,被朝廷重视,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两人都得到了曾国藩的举荐,从合作之初,两人就有了军中的功绩,然后才得到提拔。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两人都是胸怀大志,具有很强的国家情怀。在晚清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背景中,两人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思想性和洞察力。在他们二人眼中,清朝的封建主义和无能,唯有革新,方能使其获得生机。因而,这些人在当时的西化运动中,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势力。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相似的两个人,在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样两位才华横溢的重臣,又如何能够相安无事?左宗棠与李鸿章,本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所以,才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两个人都有那么一点点的隔阂,然后,就变成了敌对关系。为了压制对手,他连自己的心腹都可以牺牲。
左宗棠为人傲慢,而李鸿章则是年长他十一,心性平和,这一点,从两人对曾国藩的态度便可见一斑。左宗棠以暴躁著称,最爱训斥人,就连曾国藩,他也是一口一个,一口一个,一口一个,一口一个。但李鸿章并不如此,他很谦虚,对曾国藩也很尊敬,把曾国藩的好都记在心里。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隔阂,不但由于朝中形势的变化而愈演愈烈,而且由于两人在政见上的不同而日渐疏远。而且,甚至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都要战斗到最后。传说,李鸿章曾在一次会见左宗棠时,姗姗来迟。左宗棠就乘着这个机会取笑李鸿章,说他之所以这么晚还没出门,就是不想和他的二夫人分别。而李鸿章则抨击左宗棠不过是个秀才,并无任何官职,并以此为乐。
说白了,就是两个人都看不惯对方,稍有不对,就会对对方冷嘲热讽一番。
左宗棠和李鸿章是世仇,若说这是一场博弈,倒也罢了。
李鸿章
不过,朝廷太大了,文武百官太多了,最终,还是有不少文武百官被卷入了其中。甚至于,丢了工作,丢了未来,丢了性命,丢了家人。由于太平军的起义,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产生了嫌隙,自此,双方在政权上的斗争开始了。本来是私人的仇恨,现在变成了一场勾心斗角。
左宗棠与李鸿章是晚清政权中的两支重要势力,他们在建国这一重大的政权问题上,常常意见不一,互不相容。但实际上,这是一场更为深层的政权博弈,而他们俩则左右着全国的政局走向。二人在政权上的较量,造成大批的官吏蒙受惨重的伤亡,并导致了官吏的内讧,逐渐地消磨了国力。
所以,左宗棠去世之后,大清王朝也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地。面对这样的局面,往往是举步维艰,而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李鸿章的身上。只是随着国家的衰败,李鸿章那落寞的背影,也随着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而消逝了。
历史的车轮在滚动,先辈们给后代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探究,左宗棠死后,世人都把他称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英雄”。但是李鸿章去世之后,世人只知道他签署了一系列不公平的不公平协议,名声败坏,很少有人会去考虑他的“被迫”。
左宗棠
他在日本为促成与清朝签署《马关条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使赔偿金额由原来的3亿两降至2亿两。然而,又有几个人了解李鸿章在日本所遭遇的一切,以及他所遭受的种种羞辱呢?这是他对自己的国力感到无力,也是他用自己的一只眼睛,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最后,更是直接在《辛丑条约》之下,被逼得“咳”出了一口鲜血。
到了这个时候,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和西方人当面辩论了。
两人的战斗,可以说是毕生的战斗,朝堂上的风起云涌,朝堂上的风风雨雨,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被打得粉碎!
身后名,李合肥输惨了。
清朝是中华民族被病毒集体感染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