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退休教师突发心肌梗死,由于做到八个“早”,成功挽救生命!

手足外科许兰伟医生 2023-12-24 20:03:32
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接收精彩内容、看到不一样的故事

老张今年58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一直注重健康,每天都会做运动、保持饮食健康,并定期去医院体检。

然而,就在几个月前,他突然感到胸口疼痛,呼吸困难,汗流浃背,感到非常不舒服。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心脏问题,于是立即叫了120急救车。

在急救车到达时,老张已经失去了意识。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和除颤,但是他的心跳仍然不规则,呼吸也非常困难。急救车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急诊科。

在医院急诊科,老张被送往心脏科接受治疗。医生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和血液检查,发现他的心脏出现了严重的异常,血液中的心肌酶也出现了明显地升高,确认了他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紧急为他进行了溶栓治疗,并安排了冠状动脉造影手术。

手术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医生发现他的冠状动脉中出现了严重的阻塞。通过介入手术,医生成功地清除了血栓,并恢复了血液的流动。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老张被转移到了重症监护室。

在这里,医生密切监测了他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定期进行了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检查。他需要接受一些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β受体阻滞剂等,以减少心肌损伤、预防再梗死和改善心功能。

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老张的病情逐渐好转。他恢复了知觉,并开始逐渐摆脱呼吸机的依赖。他的心率和血压也逐渐趋于稳定。医生为他进行了康复训练,帮助他恢复身体的功能。在出院前,医生对老张进行了全面地评估和检查。

他的心脏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后遗症。他需要继续服用药物,并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以维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现在,老张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来临,做到八个早,就能及时就医和接受专业的治疗是可以挽救生命的。

对于那些有心脏疾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尽早发现和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如果出现心绞痛、胸痛等心脏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大家看了老张的故事,一定也被吓了一跳,觉得老张真的是好悬,差一点人就没了。由此,我们也知道了急性心肌梗死很严重,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就因此失去生命,但是,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哪一类人容易发生急性梗死,在生活中如何预防才是我们大家必须要知道的。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也被称为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突发性阻塞引起的心肌组织缺血和坏死的严重心脏疾病。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和氧气的主要血管,当冠状动脉的血流受阻时,心肌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的血管内斑块破裂或破裂后的血栓形成引起。斑块通常由脂质、胆固醇和钙等物质在冠状动脉内壁上积聚而成。当斑块破裂时,血小板会聚积在破裂处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冷汗、心悸等。如果不及时得到紧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通常包括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介入手术或搭桥手术)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心肌损伤和提高患者生存率非常重要。如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哪一类人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以下是一些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

中老年人: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年龄越大,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也越高。

男性: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然而,女性在更年期后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和血液粘稠度增加,使冠状动脉易受损,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肥胖:肥胖与高胆固醇、高血压等相关,增加了血管壁的负担,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高度紧张和焦虑: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下,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系统紧张,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又缺乏运动和必要的体力活动时,会导致体重增加、血液循环不畅等,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人,其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除了以上风险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饮食不健康、酗酒、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也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定期体检,以降低患病风险。

我们都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来临之前,做到八个“早”,是真的能救命,但是可以救命的八个“早”是什么呢?

可以救命的八个“早”是哪8个“早”?

早知道

尽早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是关键第一步,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可伴有全身乏力、出汗、恶心等症状。然而,并非每个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症状,因此需要警惕非典型症状,如腹痛、牙痛、脖子紧等。

早行动

一旦出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首先,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尽量减少运动量。同时,拨打120或联系医护人员,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症状等信息,以便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早诊断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借助一系列检查手段。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肌酶学、心脏超声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不要因为恐惧或嫌麻烦而拒绝检查,否则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越早越好。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按时服药,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

早预防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样重要。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膳食、运动和作息安排,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早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复查。复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还能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患者应按时进行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早配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患者应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如有疑问或不适,及时向医生咨询,以便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早教育

对公众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大家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教育公众在遇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时,及时拨打120或联系医护人员,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总之,在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八个早”,大家应该充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提高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一旦出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尽早诊断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与医生密切配合,积极进行复查和随访。通过“八个早”的理念,我们有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健康保驾护航。

0 阅读:88

手足外科许兰伟医生

简介:科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