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三被圈禁,老四为何不求情?真相,就藏在他跟大和尚的对话里

卿心君悦 2024-08-25 23:03:20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谜团——

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时,老十三胤祥莫名其妙地被康熙下令圈禁了。

对此,康熙给出的理由是:老十三协助太子暗害郑春华,并私自派兵剿灭江夏镇。

可问题是,根据后续王掞对老四的提醒,康熙不可能不知道郑春华没死。而“剿灭江夏镇”一事,在老四火烧《百官行述》时,就已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既如此,康熙为何还要将老十三圈禁?

而老四又为何没有站出来,替老十三辩解求情呢?

同时,在那之前老四曾跟大和尚,有过一段匪夷所思的对话在那场对话中,老四明显表露出了“自我怀疑”之意。

可老四究竟做了什么事,会让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怀疑呢?

难道在这其中存在的隐情,跟老十三被圈禁,以及老四不敢站出来替老十三辩解求情有关?

这篇文章要聊的,就是隐藏在老十三被圈禁一事背后的真相。

诡异:老四的沉默

康熙五十一年,草草结束第六次南巡的康熙,一回京就以“图谋造反”罪,将复立的太子胤礽贬为庶人,并永久圈禁。

至此,在位三十多年的太子胤礽,彻底退出了“九子夺嫡”的舞台。

就当诸皇子见胤礽被废而各怀心思之际,康熙又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旨意——

以“协助太子暗害郑春华”、“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这两项罪名,将老十三胤祥也圈禁了。

相对于老十三突然被圈禁,当时老四的反应更加诡异!

要知道,于情于理于势,在现场的老四都应该挺身而出,为老十三向康熙辩解求情。

暂且不说,落在老十三头上的那两项罪名,老四才是背后主谋,单说一旦老十三被圈禁,本就势单力薄的老四,将更难应对后续的夺嫡之争。

可谁知,老四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眼睁睁看着老十三,被御前侍卫带出了大殿。

那么,老四为何会沉默呢?

难道老四是觉得,即便他挺身而出也于事无补吗?

可这种说法显然不成立。

要知道,根据当时的情况,老四若站了出来,是有很大几率保下老十三的。

之所以这么说,注意康熙圈禁老十三的两项罪名。

第一个罪名是协助太子暗害郑春华。

对于这项罪名,老四只要当众说出郑春华没死,就可以帮老十三脱罪。

毕竟郑春华没死,这项罪名就无法成立。

至于老十三用假死的招数来救郑春华,也完全可以解释为:监国的太子是君,身为臣子的老十三不敢抗命,但又不愿助纣为虐,逼不得已这才出此下策。

之所以事后没及时向康熙汇报,一是不愿在背后攻讦太子;二是当时的康熙正在南巡,相隔两地,书信难以诉说详情,况且事情涉及太子,需要提防消息走漏。

而第二个罪名“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老四就更好为老十三开脱了。

要知道,火烧《百官行述》的那晚,老四就已经对此给出了完美的解释:

“有人暗中和任伯安勾结,想利用《百官行述》掀起一场政潮。十三弟主管刑部,得知此事之后,为了不泄露机密,就下了一道手谕,密令进京述职的四川提督年羹尧,利用上京之机顺途捕拿,查抄这几箱东西。

“不料任伯安竟敢勾结淮安营的官兵拒捕,年羹尧出于无奈,这才将他们依法剿灭。”

虽说,那晚老四的解释,马齐早已如实上报给了康熙,如今康熙又拿此来说事,其中必有其他原因。

可只要老四敢于当众重申这番解释,仍旧可以最大限度地帮老十三免罪。

毕竟,即便是康熙,处治人也需要一个光明正大、合情合理的理由,否则很容易影响他的圣名。

然而在关键时刻,老四却选择了沉默。

由此就可以得出,在这其中必然存在着某种特殊的隐情。

线索:大和尚的话

在老十三胤祥被康熙圈禁之前,关于老四胤禛有一段极其特殊的剧情——老四跟大和尚之间发生过一段匪夷所思的对话。

说这段剧情特殊,是因为通过这段对话可以明显感觉到,老四似乎做了某些不该做的事,这才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怀疑他做这件事的动机对不对,更怀疑他是否应该做这样的事。

可问题是,老四究竟做了什么事呢?

我们将视线退回到老四跟大和尚对话的那天。

“近日只要一合上眼,便见万座大山矗立,千条大河奔涌。请问大和尚,这大山是真山还是假山,这大河是真河还是假河?”

在这段话中,所谓的“万座大山和千条大河”,暗指的自然是大清朝的江山社稷。

而老四借此向大和尚询问的是:

这些天,我一考虑问题,落脚点总不自觉地放到江山社稷上。可我心中所想的“江山社稷”,真的是江山社稷吗?

还是说,这些不过是我的“私心”在作祟,是我为心中所生的“私欲”找的借口?

对此,大和尚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叫老四把手里的念珠放到地上,随后反问道:

“王爷,这还是念珠吗?”

看着地上的念珠,老四缓缓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见此,大和尚追问:

“为何不是了?”

老四说:

“既然不念,自然不是念珠。”

到此,大和尚终于就老四刚才所提的问题,给出了正面回答:

“王爷,倘若心中没有江山,纵有千座大山万条江河,那都是虚幻;倘若心中有了江山,一粒尘埃便是真山,一滴水珠便成江河。”

言外之意:世事本无相,相皆由心生。你也不用质疑自己,且问问你自己的心吧。

若你心里有江山,那么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江山;可若是你的心里没有江山,那么你的所见所想,都不过是心中欲望所生的幻象。

听完大和尚的话,老四紧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

“那为何每当我眼前矗立起万座大山,趟过大河之后,心中便顿生无穷烦恼,不尽忧愁呢?”

老四所问的是:

我确定我心中有江山,可是为何,当我要做有利于江山社稷的事,心中却还是会有无穷的顾虑呢?

对此,大和尚没有再绕弯子,而是直接说道:

“有江山便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听了大和尚的这种回答,老四缓缓闭上了眼睛,随即心中便有了决断。

通过老四跟大和尚的这段对话,其实就可以看出——

老四明显处于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怀疑他所做的一些事,是否真是为了江山社稷,更怀疑他所做的一些事,究竟该不该做。

那么问题来了:老四的这种状态,是因何而生的呢?

当时所发生的事,基本都是围绕太子胤礽和《百官行述》展开的。

在康熙南巡之后,复立的太子胤礽,为了消除被废的影响,重树权威。得知任伯安握有百官的把柄)《百官行述》,立马就动了拿此来要挟百官的心。

为了从任伯安的手里拿到《百官行述》,太子听从了手下的建议,布局让老十三除掉郑春华,然后再以此来逼迫老十三,放掉关在牢中的刘八女。

在这个过程中,老十三在老四的安排下,见招拆招,布了一个“放虎归山”的局——

先假装中计放掉刘八女,然后再暗中派人去江夏镇缉拿,顺带取回《百官行述》。

等到老四跟大和尚的对话发生时,老四这个局已然圆满落幕。

虽说中间出现了“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意外,但也被老四在火烧《百官行述》时给出的解释,完美掩盖。

这就说明,老四的“自我怀疑”并非因此而生。

毕竟,无论是救下郑春华,还是火烧《百官行述》,都是绝对正义的事,老四没必要因此而自我怀疑。

至于暗中授意年羹尧血洗江夏镇,虽说并不正义,但又与江山社稷无关。

而在老四火烧《百官行述》之后,就只发生了一件事——

老四暗中授意高福去接触八爷党,高福也不负老四所望,不仅成功接触到了八爷府的胡管家,还顺利将年羹尧在江夏镇的意外收获,太子跟任伯安洽谈交易的密信,递给了老八胤祀。

难道老四的“自我怀疑”是由此产生的?

而后续老十三被康熙圈禁,以及老四不敢替老十三辩解求情,也与这件事有关?

真相:胤祥被老四坑了

为何老十三会被康熙突然圈禁?

又为何老四明明可以替老十三辩解求情,却诡异地选择了沉默?

其实,这一切都跟老四的一个秘密布局有关。

这个局,就是老四暗中授意高福,让其将太子的密信递给老八胤祀。由此,不仅推动了太子胤礽的二次被废,也让老十三胤祥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处境。

老四火烧《百官行述》之后,上书房留守大臣马齐,立马就将当晚的所见所闻,悉数报告给了正在南巡的康熙。

收到马齐的奏报,康熙当即龙颜大怒。

可比较有意思的是,康熙的怒火,并非因为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而是愤怒于竟有300多名官员被人攥住了把柄,以及老四火烧《百官行述》,竟事先竟不请奏,事后也不上报。

通过康熙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老四给老十三派兵缉拿要犯,以及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所找的说辞,成功在康熙那里过了关。

正因如此,康熙为了弄清实情,不仅没有追责,反倒下旨将血洗江夏镇的年羹尧升为巡抚,召其前来问话。

而在年羹尧面圣之前,老四原想借此机会,让年羹尧将太子跟任伯安洽谈交易的事,和盘托出。

但是这种想法,当场就被邬思道给打消了。

虽然剧中没有给出邬思道劝阻老四的原因,但想来,必然跟当初邬思道劝阻老四不要介入“刑部冤狱”的理由一致,不想让老四背负废除太子这样的罪名。

其实到此,这一事件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毕竟,康熙见年羹尧跟马齐汇报的说辞一致,而他也并不觉得老四火烧《百官行述》有错,那么这件事也就翻篇了。

可谁知,老四表面上接受了邬思道的建议,暗中却授意高福去接触八爷党,打算通过八爷党之手将太子洽谈交易的密信捅给康熙。

由此一来,原本已经翻篇的事,又被翻了出来!

注意!一旦康熙拿到太子跟任伯安洽谈交易的密信,首先会想的,不是要不要废黜太子,而是这封信的来源。

虽说这封信是老八让老十四胤禵,以兵部的名义递上去的,但只要康熙稍一琢磨,就会意识到这封信的背后有老四的影子。

毕竟,太子写给任伯安的密信,自然该在任伯安的手里。

最有可能从任伯安手里,拿到这封信的人,就是血洗了江夏镇的年羹尧。而年羹尧拿到了这封密信,不可能不交给老四。

只要康熙想到这里,势必会对老四火烧《百官行述》时的那番说辞起疑。

要知道,在那封密信里,肯定会涉及到任伯安所提的两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太子放掉关在刑部大牢里的钦犯刘八女。

而要想从刑部大牢里放走钦犯,太子就不可能不向老十三打招呼。

通过这些信息,康熙很容易就会判断出,老四和老十三很可能早就知道太子跟任伯安的交易,而年羹尧前往江夏镇缉拿钦犯,其目的未必仅是想要查抄《百官行述》,很可能还是想拿到太子的罪证。

可以说,这封信出现在康熙手里的那一刻,老四的布局就会被识破。

这也是老八敢将太子的密信,递给康熙的原因。

因为老八清楚,只要这封信到了康熙手里,康熙第一个要怀疑的不是他,而是拿到这封信的老四。

而老四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事成之后将高福灭口。

因为这样,老四就可以把脏水,都泼到高福和老八的身上,不是他想泄露这封信,而是手下人被收买了。

由此,即便康熙看破了老四的局,可想要以此来追责,也拿不出任何实据。

毕竟,高福死了,信的事就死无对证了。而之前的布局,老四又从未直接出过手,都是由老十三一一操办的。

这样一来,康熙若想敲打警告老四,就只能通过惩罚老十三来间接达成。

正因如此,这才有了老四跟大和尚的那场对话。

因为那时的老四就清楚,事后老十三很可能会替他受过,被康熙处罚。而这也就是老四为何会在对话里,流露出“自我怀疑”之意的原因。

怀疑他借此机会扳倒太子的动机,究竟是不是为了江山社稷;更怀疑这种会让老十三替他受过的事,究竟该不该做。

到此,在老十三被康熙圈禁时,老四不敢求情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老四清楚,康熙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敲打他。而他一旦站出来替老十三求情,难保康熙不会震怒,从而彻查此事。

以上,就是隐藏在老十三被圈禁一事背后的真相。

只是老四没有想到,康熙圈禁老十三虽然有间接敲打他的目的,但更主要的,却是在帮他留住一个帮手。

在康熙识破老四布局的时候,就意识到老十三早晚会后知后觉。

而老十三一向光明磊落,最见不得兄弟相争、手足相残。

为了避免老十三看清老四的真面目,跟老四决裂,康熙这才忍痛将老十三及时圈禁了起来。

写在最后:

当年在热河狩猎期间,老十三的那句“无情最是帝王家”,终究还是应验了。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次骗他、坑他、负他,让他成为权力争斗牺牲品的,是他最信任的四哥。

毕竟,如果老四没有将这封信捅到康熙处,老十三就不会被康熙圈禁。而没有那十年的圈禁生活,老十三会不会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拼命十三郎”?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2 阅读:612
评论列表
  • 2024-08-26 08:35

    其实最后就应该我带着郑春华和年秋月在畅春园生活,然后老八他们帮我管理钱财,和我所需的开销,老四帮我监督,老十四辅助老四控制大局,权利给老四多一些,让他们互相制约,然后老十三放出来负责我的安全问题,给他一些兵权,但不管给老十三还是给老四谁兵权,大事必须经过我亲笔手谕,所有权归我所有[doge],这也算犄角之势了吧[捂脸哭]

  • 2024-08-26 04:38

    这会儿康熙就知道四儿子是最合适继承人,而且老十三会对老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弟弟,后面康熙跟老四说过为什么圈进老十三,看着是圈进实则是保护老十三替老四保存实力,其实康熙知道所有儿子的事情,康熙拿剑要砍了老十四时候老十三和老四怎么做的,大家一目了然,康熙不糊涂!

  • 2024-08-26 05:44

    分析的真透彻啊!我看了几十遍雍正王朝,其实就是看了个热闹[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 2024-08-26 07:22

    江夏镇前老四党都商量过了,计划的就是出问题就是老十三背锅[红脸笑]

  • 2024-08-26 11:50

    其实原著小说很多情形是说明了的,但是还是很喜欢博主的分析,毕竟他电视剧剪成这样,在现有条件下推理,符合逻辑,就很赞

  • 2024-08-26 12:06

    博主讲得太好了,希望能多更新[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8-26 08:58

    春华骑士,郑春华怎么样?你说

  • 2024-08-26 10:10

    解析的很好,我觉得是不是有点太深入了

  • 2024-08-26 01:08

    有点太啰嗦了 就最后几分钟在线

  • 2024-08-26 16:55

    我半夜看的时候听到这声音,有点恐怖

  • 2024-08-26 09:07

    二月河:来来,咱联名上个拆子!

  • 2024-08-26 11:03

    听了解析,以前的雍正王朝白看了

  • 2024-08-26 09:24

    你给我整出了一种看恐怖片的氛围[doge]

  • 2024-08-26 04:47

    两个疑问:1,到底有没有百官行述?2,百官行述真的被烧了吗?

  • 2024-08-26 05:16

    你这视频能不能换个背景音乐,晚上想听着睡觉真瘆人啊!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