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解中国的视角更丰富

浩霞看国际 2023-11-19 05:51:01

作者:凯莎·布朗(Keisha Brown)

田纳西州立大学副教授、黑人中国核心小组联合创始人

凯莎·布朗博士在接受《中美聚焦》驻美编辑郝佳(KJ Kerr)采访时就如何将不同声音带入中国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具体建议。她积极主张富布赖特项目重返中国,并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例如走进农村地区,以丰富理解问题的视角。

----

郝佳:随着中美紧张局势持续加剧,我们如何激励、支持和帮助未来的领导人重新思考、甚至重新调整竞争/合作的规模?又应如何帮助他们应对与中美关系相关的负面噪音?

凯莎·布朗:说到未来的领导人,以及如何帮助他们为参与中美关系做好准备,我认为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如何谈论中国,以及这会怎样影响可能对中国感兴趣的学生?想想那些学过中文或者考虑学中文的学生……很多情况下,当前的政治叙事更多地是在诋毁彼此,而不是放大中美关系的合作方面。那么,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鼓励学生将中国视为发展合作伙伴?

说到帮助学生,这是很难思考的。推动中文教育的一个问题,是近年来的机会减少了。我们如何继续寻找资源和资金,来推动中文教育?我们如何为学生创造机会,帮助他们以不同方式接触中国?通过网络方式参与留学项目、沉浸式项目也好,传统的学生交流项目也好,重要的是找到方法,帮助学生多维度地了解中美关系。此外,还要建立并支持教育课程,并设法衔接和支持已有的项目。

郝佳:对于寻找资金、鼓励大学提供您建议的课程方面,有哪些解决方案?

凯莎·布朗:我一直主张的一件事,是让富布赖特项目(Fulbright Program)重返中国。其次,我们需要鼓励那些拥有项目的大学和学生对中国有兴趣但却没有资源的大学之间的合作。我们还可以考虑非营利组织的资源。非营利组织和其他重要的非教育机构如何与教育机构合作,与政府合作,在不同团体组织和和项目之间建立桥梁,来让我们找到方法鼓励学生,并继续酝酿新的项目。

郝佳:从教育和DEI(多元、公平和包容)的角度来看,这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增加对华政策领域的多样性?

▲美国纽约,学生们在中外青年联欢晚会上写中国书法。

凯莎·布朗:就思考中美关系的未来和教育,以及用多元、公平和包容视角看问题来说,我个人尤为看重思考的多样性。所以,我们在2020年创建黑人中国核心小组。首先,我们建立社群,并展示多元化的必要——多样的观点,多样的经历。它是人们的中国经历、中国背景,这种多元的观点让他们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处理对美关系的方式有更细致的了解。

我也在思考包容的价值。纳入非传统的声音,或者非传统的观点,以此看待中美关系。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扩大渠道,不是让相同的项目或资金流向相同的机构,而是扩大渠道,为学生或者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士创造机会,帮助他们进步,提供指导和参与的机会。美国是多元化的地方。美国代表前往中国或者与中国合作时,应该反映美国的实际面貌。会谈桌前的代表应该是多样化的。

提到谈论中国的人,谁是中国通或者中国专家?我们应该找到不同领域的专家,将他们纳入会谈、小组和采访。这样,人们在谈论中国时,就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背景和经历。代表性很重要,这会增加该领域的多样性,并在许多情况下推动关系向前发展。

郝佳:中美政策空间的多样性如何有助于更全面、更细致地理解双边关系?

凯莎·布朗:我认为中美领域的多样性有很多积极作用。第一,可以从多种角度讨论紧迫问题,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要明白,每个国家及其决策机构都不是铁板一块。国家内部存在着多样性。我们如何参与制定新的解决方案,以避免继续使用以前提出但证明并非总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注意到的一件事,是要更多与小地方接触,不要去海边大城市,我们要鼓励与中西部或者东南部的接触,这些地区存在着巨大的争论和利益,但这些利益并不总是被人们谈及。

▲11月,参加中国教育之旅的美国学生在四川成都。

说到如何参与传统的出国留学项目,我们如何才能使其多样化,这样当中国学生来到美国时,他们就不会选择同样的院校?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前往其他同样有实力、但没有受到中国学生和中国家长关注的学校。美国这边,我们鼓励学生到北京、上海以外的地区。我们也鼓励学生旅行,去其他地方,去农村地区,去小城镇,去结识新朋友并让自己学有所用。

我认为,多样性让我们形成更深入的理解,让我们拥有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视角,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或者竞争大于合作的视角。

郝佳:中美政策空间应该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背景,那么如何才能制定更有效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或流行病等全球挑战?这对经济竞争或者技术创新的相关问题有何影响?

凯莎·布朗:中美关系领域的不同声音和背景有助于解决更大的全球问题和挑战。它可以促成更多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想法。我在田纳西州立大学工作,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黑人学校。但它也是获得政府赠地的学校,这意味着我们有农业项目。因此,我们正在考虑粮食供应或者粮食短缺等更大的问题,这些都是全球挑战。作为拥有庞大农业计划并获得许多赠地的学校和机构,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我们如何与面临类似问题并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国组织、机构甚至大学展开合作?

▲田纳西州立大学的学生毕业典礼。

我们在想如何以非传统的方式与中国建立联系,如何解决我们所看到的问题?例如,获得政府赠地的机构和粮食问题是否能成为与中国重建关系的新途径?如何对解决这些问题和担忧的传统方式进行拓展?如何让人们由此关注那些不常参与对华交流的不同机构?无论好坏,对于美国和中国来说,我们都要合作。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供应链、我们每天所做的很多事情——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我们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在一起。尽管存在脱钩的表述和传言,但这种合作不会消失。脱钩是一种危险的处理方式,没有人会从中受益。

郝佳:您讨论了一些关于教育、人文交流的想法,并考虑到了学生和出国留学项目。近年来,我们看到许多这样的项目在收缩。您认为如何才能让学生或者年轻人重新获得并增加这些交流?中美关系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凯莎·布朗: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保持乐观,因为这是我毕生研究的领域。我一直告诉人们,每次我回到中国,就像到我的第二个家一样。对我来说,感觉就是那么舒服。我充满希望,因为我有机会与美国和中国的年轻学生一起工作,他们希望参与和进行更细致的多元对话。几年前,我与两名研究生一起工作,他们以一种我从未想到的方式解决中国的种族和对黑人的歧视问题。他们希望解决一些更大的问题和挑战,更好地与美国和世界接触,同时也思考一些内部问题和担忧。

我认为正是年轻一代让我们有了希望。他们希望继续推动中美关系,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工具。我认为[其中一部分]是提供资金、提供机会和提供前往中国的机会。我的哲学就是接触和机会。我第一次前往北京并呆了一周,就是一种机会。它强化了我对研究中国的兴趣和热爱。还有经历……你无法复制经历,因此有能力去体验、去经历、去拥有自己的故事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有 “我第一次前往中国”、“当我知道自己想研究中国的时候”或“我为什么研究中国”等等这样的故事。这些都来自于接触和经验。

我刚才说过,我们需要寻找机会和资金,要恢复富布赖特项目,并创建其他渠道,创造新的途径,为各个机构创建新的交流机会。要扩大资金来源,创造更多的合作,这样感兴趣的学生才有机会。中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仍然是一项绝对需要倡导的关键技能。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它作为扩大接触的手段,同时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经历和接触,这将增加我们对美中关系未来的希望。

0 阅读:1

浩霞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